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彝族介紹 彝族是一個有獨特文化特色的民族

彝族介紹 彝族是一個有獨特文化特色的民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彝族是中國的第六大少數民族,是一個血脈相對單純的民族,其具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擁有屬於自己的民族獨特語言與文字,作爲它們靈魂和精神支柱,它們的風俗與文化內容豐富,對後人的影響頗爲較深。

彝族服飾,各地不盡相同。涼山、黔西一帶,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有的地區穿小褲腳長褲,並在頭前部正中蓄小綹長髮頭帕,右方扎一鉗形結。婦女較多地保留民族特點,通常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一些地方的婦女有穿長裙的習慣。男女外出時身披擦爾瓦。首飾有耳墜、手鐲、戒指、領排花等,多用金銀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區是玉米,次爲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肉食主要有牛肉、豬肉、羊肉、雞肉等,喜歡切成大塊大塊(拳頭大小)煮食,漢族稱之爲“砣砣肉”。大、小涼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馬肉及蛙蛇之類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禮節。酒爲解決各類糾紛,結交朋友、婚喪嫁娶等各種場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漢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牆;廣西和雲南東部彝區有形似“幹欄”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婦女地位較低。遺產由諸子平分,絕業一般歸近親所有。彝族歷史上盛行父子連名,此俗在涼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繼續到建國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較高的聘金,交錯從表婚比較流行,夫死實行轉房。建國前雲南部分彝族地區還保持着公房制度,涼山彝族保持着嚴格的等級內婚。歷史上彝族多實行火葬,建國前,涼山及雲南沿金沙江一帶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區自明、清以來逐漸改爲土葬。

彝族介紹  彝族是一個有獨特文化特色的民族

彝族宗教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對精靈和鬼魂的信仰。人們認爲大自然中許多沒有生命的東西都附有精靈,一個家庭中凡是祖先遺留下的一切東西如衣服、首飾、銀子、用具,都可附上精靈“吉爾”,認爲它具有保護家人的魔力。由於歷史上長時期的民族文化交流,佛教傳入彝族區已有長久歷史。清代初年,道教在一些彝族地區盛行。隨着帝國主義勢力的侵入,天主教與基督教也於19世紀末年先後傳入彝族地區。

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