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成語典故 > 歷史文化探索: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典故介紹

歷史文化探索: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典故介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爲刀俎(zǔ),我爲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別人手裏,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這個成語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句是: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之後演變爲成語“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歷史文化探索: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典故介紹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在咸陽城外鴻門宴請劉邦,范增想乘機殺死劉邦。他在酒宴上曾三次用佩玉給項羽發信號,項羽猶像不決。范增請來項莊,叫他藉機刺殺劉邦。

張良看破項莊的企圖,叫樊噲保護好劉邦。劉邦見危機四伏,便藉機溜出軍帳,樊噲也跟了出來。劉邦對樊噲說:“沒有辭別就跑回去行嗎?”樊咐心急火燎地說:“都什麼時候了還講這個,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人家把剁肉的傢伙全準備好,就要把咱們當魚、當肉切着吃了),還告辭個屁!”張良忙說後邊的事他去辦。

劉邦軍隊在霸上安營紮寨,距鴻門四十里路。劉邦騎上馬,樊噲、夏侯嬰等步行,抄近路很快回到營地。張良估計劉邦已經轉危爲安,便泰然自若地進了軍帳,他開誠佈公地對項羽說:“我主經不得酒,已經回去了,命我獻上一雙白璧於大王足下,獻一雙玉斗於大將軍范增足下。”項羽忙問:“沛公在哪?”張良實事求是地回答道:“已到達軍營。”劉邦後來終於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