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成語典故 > “一舉兩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一舉兩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舉兩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一舉兩得這個成語非常簡單,很多人也會用,但是在人們的認知中,這個成語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做一件事情能得到兩個好的結果,所以就是“一舉兩得”。但其實,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故事,一舉兩得也不例外。而且這裏的“兩得”,和現在人們所表達的兩得意思其實還是有挺大的差別的,究竟說的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舉兩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成語“一舉兩得”,指的是哪“兩得”?一般人都弄錯了。“一舉兩得”指的是哪“兩得”?有人說是雙城,有人說是兩虎。

對於成語“一舉兩得”的理解與運用,大家都很清楚。所謂一舉兩得,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關於“一舉兩得”,是有個典故的,就是卞莊子刺虎的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魯國卞邑附近有猛虎出入,且常傷人命。魯國卞邑大夫卞莊子聽說後,便帶了一幫人上山,想刺死老虎,爲民除害。

他們上山後,果然發現了一大一小兩隻老虎。其時,兩隻老虎正在爭食身旁的死牛,無暇他顧。卞莊子想要趁機上前去刺殺老虎。這時,一位奴僕趕緊制止了他,那人對卞莊子說:“現在,兩隻老虎正在爭吃一頭野牛,吃得有滋味後必定會爭鬥,那麼打鬥的結果將會是,大虎受傷,小虎死亡,到時你再去刺殺受傷的大老虎去,一舉之勞就能收到殺死兩隻老虎的美名。”

卞莊子認爲僕人的話是對的,就靜靜地站在遠處,等待着兩虎相爭相鬥。不一會兒,兩隻老虎果然爲了口中美食相互撕咬起來了。結果,正如僕人所料,小虎被大虎咬死,大虎也負了重傷。卞莊子輕鬆地就將那隻受傷的大虎解決掉了,一個舉動果然獲得刺殺兩隻老虎的功勞。

後人因卞莊子“一舉有雙虎之功”,遂以“卞莊子刺虎”故事爲成語“一舉兩得”得典之源頭。此處的“兩得”,係指兩虎。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若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爲然,立須之。有頃,旋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史記·張儀列傳》)。”

“一舉兩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第2張

上述故事本只是一則寓言,是戰國時陳軫勸說秦惠王時,引卞莊子刺虎爲喻,建議秦惠王不可急於出兵,要先待韓魏交戰,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這則寓言卻告訴人們一個非常實用的道理:要學會善於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時機,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據《東觀漢記·耿弇傳》,也有過“一舉兩得”的記述:“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這是“一舉兩得”之句第一次被明確提出。

耿弇,挾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後勸父投奔劉秀,被任命爲偏將軍,跟隨劉秀平定河北。劉秀稱帝后,耿弇封建威大將軍、好畤侯。此後,耿弇敗延岑、平齊魯、攻隴右,爲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耿弇上述言論,發表於他率部平定山東軍閥張步期間。張步,琅琊郡(今山東省即墨市)人。王莽末年,天下大亂,乘機起兵,割據齊地十二郡。公元29年(建武五年),劉秀派耿弇討伐張步。

當時,張步建都臨淄,他的弟弟玄武將軍張藍將兵駐守離臨淄四十里之外的西安(此西安非陝西之西安),以爲相互支撐。耿弇就將軍營建在臨淄與西安之間,將張氏兄弟的防守之勢攔腰斬斷。因爲西安城小而堅,張藍之兵又精壯,很難輕易取勝,而張步所駐防的臨淄諸郡太守相與雜居,人不專一,其聲雖大而虛。

兩者相較,耿弇決定先拿臨淄開刀,但卻對外宣稱,五日後攻西安。張藍果然中計,晨夜守城。則至其日夜半,令軍皆食,會明,求乞攻西安,臨淄不能救也。耿弇說:“然吾故揚言欲攻西安,今方自憂治城具,而吾攻臨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復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

“一舉兩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第3張

前文所述“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的意思是,我得到了臨淄城,意味着西安孤立無援,西安一定會覆滅。這就是做一件事可以得到兩方面的好處。此處的“兩得”,意指臨淄城和西安兩座城。成語“一舉兩得”,指的是哪“兩得”?一般人都弄錯了。“一舉兩得”指的是哪“兩得”?有人說是雙城,有人說是兩虎。

對於成語“一舉兩得”的理解與運用,大家都很清楚。所謂一舉兩得,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關於“一舉兩得”,是有個典故的,就是卞莊子刺虎的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魯國卞邑附近有猛虎出入,且常傷人命。魯國卞邑大夫卞莊子聽說後,便帶了一幫人上山,想刺死老虎,爲民除害。

他們上山後,果然發現了一大一小兩隻老虎。其時,兩隻老虎正在爭食身旁的死牛,無暇他顧。卞莊子想要趁機上前去刺殺老虎。這時,一位奴僕趕緊制止了他,那人對卞莊子說:“現在,兩隻老虎正在爭吃一頭野牛,吃得有滋味後必定會爭鬥,那麼打鬥的結果將會是,大虎受傷,小虎死亡,到時你再去刺殺受傷的大老虎去,一舉之勞就能收到殺死兩隻老虎的美名。”

卞莊子認爲僕人的話是對的,就靜靜地站在遠處,等待着兩虎相爭相鬥。不一會兒,兩隻老虎果然爲了口中美食相互撕咬起來了。結果,正如僕人所料,小虎被大虎咬死,大虎也負了重傷。卞莊子輕鬆地就將那隻受傷的大虎解決掉了,一個舉動果然獲得刺殺兩隻老虎的功勞。

後人因卞莊子“一舉有雙虎之功”,遂以“卞莊子刺虎”故事爲成語“一舉兩得”得典之源頭。此處的“兩得”,係指兩虎。

“一舉兩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 第4張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若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爲然,立須之。有頃,旋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史記·張儀列傳》)。”

上述故事本只是一則寓言,是戰國時陳軫勸說秦惠王時,引卞莊子刺虎爲喻,建議秦惠王不可急於出兵,要先待韓魏交戰,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這則寓言卻告訴人們一個非常實用的道理:要學會善於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時機,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據《東觀漢記·耿弇傳》,也有過“一舉兩得”的記述:“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這是“一舉兩得”之句第一次被明確提出。

耿弇,挾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後勸父投奔劉秀,被任命爲偏將軍,跟隨劉秀平定河北。劉秀稱帝后,耿弇封建威大將軍、好畤侯。此後,耿弇敗延岑、平齊魯、攻隴右,爲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耿弇上述言論,發表於他率部平定山東軍閥張步期間。張步,琅琊郡(今山東省即墨市)人。王莽末年,天下大亂,乘機起兵,割據齊地十二郡。公元29年(建武五年),劉秀派耿弇討伐張步。

當時,張步建都臨淄,他的弟弟玄武將軍張藍將兵駐守離臨淄四十里之外的西安(此西安非陝西之西安),以爲相互支撐。耿弇就將軍營建在臨淄與西安之間,將張氏兄弟的防守之勢攔腰斬斷。因爲西安城小而堅,張藍之兵又精壯,很難輕易取勝,而張步所駐防的臨淄諸郡太守相與雜居,人不專一,其聲雖大而虛。

兩者相較,耿弇決定先拿臨淄開刀,但卻對外宣稱,五日後攻西安。張藍果然中計,晨夜守城。則至其日夜半,令軍皆食,會明,求乞攻西安,臨淄不能救也。耿弇說:“然吾故揚言欲攻西安,今方自憂治城具,而吾攻臨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復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

前文所述“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的意思是,我得到了臨淄城,意味着西安孤立無援,西安一定會覆滅。這就是做一件事可以得到兩方面的好處。此處的“兩得”,意指臨淄城和西安兩座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