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後漢書·張純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張純傳

《後漢書·張純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張純傳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漢書》是由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主要記述了東漢195年的史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後漢書·張純傳》原文及翻譯

《後漢書·張純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張純傳

原文:

張純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時爲大司馬衛將軍,封富平侯。父放,爲成帝侍中。純少襲爵士,哀、平間爲侍中,王莽時至列卿。遭值篡僞,多亡爵士,純以敦謹守約,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來詣闕,故得復國。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將潁川突騎安集荊、徐、楊部,督委輸,監諸將營。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復國。光武曰:“張純宿衛十有餘年,其勿廢,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純在朝歷世,明習故事。建武初,舊章多闕,每有疑議,輒以訪純,郊廟婚冠喪紀禮儀義,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純兼虎賁中郎將,數被引見,一日或至數四。二十年,純代朱浮爲太僕。二十三年,代杜林爲大司空。在位慕曹參之跡,務於無爲,選闢椽史,皆知名大儒。明年,上穿陽渠,引洛水爲漕,百姓得其利。二十六年,詔純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爲禮禮必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宜據經典詳爲其制。純奏曰:“禘之爲言諦,諦定昭穆尊卑之義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陽氣在上,陰氣在下,故正尊卑之義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穀成孰,物備禮成,故合聚飲食也。斯典之廢,於茲八年,謂可如禮施行,以時定議。”定從之,自是禘、祫遂定。

時,南單于及烏桓來降,邊境無事,百姓新去兵革,家給人足。純以聖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禮義,既富而教者也。乃案七經讖、明堂圖、河間《古辟雍記》、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時議,欲具奏之。未及上,會博士桓榮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純議同榮,帝乃許之。

三十年,純奏上宜封禪。中元元年,帝乃東巡岱宗,以純視御史大夫從,並上元封舊儀及刻石文。三月,薨,諡曰節候。

(選自《後漢書·張純傳》,有刪節)

【注】①禘(di):祭祀鼻祖。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始祖廟裏對祖先的一種盛大祭祀。

《後漢書·張純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張純傳 第2張

譯文

張純,字伯仁,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張安世,宣帝時做大司馬衛將軍,封富平侯。父親張放,做過成帝的侍中。張純少時承襲了爵位和封地,哀帝、平帝時做侍中,王莽時做到列卿。正遇王莽篡位,許多人失去了爵位和封地,而張純因爲敦厚謹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號。

建武初年,先到朝廷,因此得以恢復其爵位和封地。五年,拜爲太中大夫。朝廷派他統率潁川精銳騎兵,安定荊州、徐州、楊部,督促轉運,監督諸將營。有官吏上奏說,列侯不是劉姓宗室不應恢復其爵位和封地。光武帝說:“張純提任宿衛十多年,不能廢止,改封爲武始侯,俸祿取富平縣的一半。”張純在朝時間久,對舊事很熟悉。建武初年,舊章程多殘缺,每有疑議,就去訪問張純。自郊廟祭祀、婚、冠、喪禮等儀式環節,多由張純糾正制定。皇帝十分器重他,任命張純兼任虎賁中郎將,多次被接見,有時一天接見幾次。

建武二十年,張純代替朱浮做太僕。二十三年代替杜林做大司空。他在位時,羨慕曹參繼承蕭何的事蹟,對舊法無所變更。選拔椽史,都是知名的大儒。第二年,把陽渠打通,引洛水爲漕運,百姓得到好處。二十六年皇帝下詔給張純道:“禘(五年一祭)祫(三年一祭)的祭禮,好久沒有舉行了。古人說:‘三年不爲禮,禮必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應根據經典,詳細作出制度。”張純奏道:“禘就是諦的意思,諦定昭穆尊卑的意思。禘祭在夏四月,夏天陽氣在上,陰氣在下,可以用來表達正尊卑的意思。祫祭在冬十月,冬天五穀成熟,物備禮成,有利於合聚飲食。這個典禮廢掉已經八年,可以照禮辦事,按時定下來。”皇帝聽從了,從此禘、祫的祭祀就規定下來了。

當時南單于和烏桓來投降,邊境無事。百姓剛剛去掉兵器和甲冑,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張純認爲聖明君王建立學校,是用來提倡禮義,在富民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於是按照七經讖、明堂圖、河間《古辟雍記》、孝武太山明堂制度,以及平帝時的一些討論,想具體啓奏。沒有呈上去,恰逢博士桓榮上書建議立辟雍、明堂,奏章下達到三公、太常,而張純的意見正與桓榮相同,皇帝於是就同意了。

三十年張純上奏應該舉行封禪,中元元年,皇帝便東巡泰山,用張純比照御史大夫隨行,呈上漢武帝元封元年登封泰山的禮儀和刻石文。三月,張純去世,諡號節侯。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