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犧牲兒女侍奉權貴並非只有尤老孃一個

《紅樓夢》犧牲兒女侍奉權貴並非只有尤老孃一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夢》犧牲兒女侍奉權貴只有尤老孃一個嗎?當然不只她一個,接下來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世人生而不同,既有寧榮二府的主人們出生即富貴,也有劉姥姥們生活不易不得已“窮扣富兒門”。

劉姥姥來賈家打抽豐是攀權附貴,薛家來賈家圖謀金玉良姻,也是“附勢(傅試)”。但他們起碼是犧牲小尊嚴謀求大利益。還有一種人,攀權附貴的方式更讓人齒冷,這就是尤老孃和胡寡婦。

尤老孃是寧國府尤氏的繼母,帶着兩個女兒尤二姐和尤三姐嫁給尤氏父親,僥倖成了賈珍的丈母孃。

胡寡婦是寧國府分支璜大奶奶的寡嫂,帶着兒子金榮依附小姑子生活,金榮得以免費在賈傢俬塾求學。

尤老孃和胡寡婦看似毫不相干的兩個人,卻殊途同歸,都走了出賣“兒女”謀求富貴的道路。

《紅樓夢》犧牲兒女侍奉權貴並非只有尤老孃一個

尤老孃吃了再嫁的甜頭,一心也想讓兩個女兒嫁入豪門,爲此不斷灌輸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思想。尤二姐、尤三姐身上便沒有了女兒閨秀的婦德品質。

她們行爲開放,舉止豪爽,與賈珍、賈蓉父子關係曖昧。尤二姐更是泥足深陷,與賈珍不清不楚的胡混。

尤老孃對此視而不見。甚至還爲了創造機會,有意躲在後面安睡不聞不問。

尤老孃的想法也不意外,尤氏是繼女靠不上。只有尤二姐和尤三姐才與她母女連心。她不遺餘力培養女兒嫁入豪門,甚至不惜清白甘爲人禁臠,就是要達到最終嫁入豪門的野心。

按說以尤二姐和尤三姐的出身,想要嫁入豪門不可能,找個門當戶對的富裕家庭,也能一輩子不愁吃喝。

但尤老孃顯然不滿足女兒像她一樣只求衣食無憂。她想要到更多,哪怕女兒爲豪門做妾也甘願。

尤二姐與賈珍的關係早突破了單純的小姨和姐夫。姐姐尤氏在前,尤二姐再委身賈珍就算能爲妾,也會受人詬病。

尤老孃對此並不介意。她讓尤二姐犧牲清白,也不爲給賈珍做妾,只爲獲得賈珍對二姐日後的“負責”。

只要賈珍願意幫忙,尤二姐就不愁進豪門做個貴妾,那時候再做圖謀,走一步看一步。

事實也如了尤家的心願。尤二姐日後嫁給賈璉,就是賈蓉、賈珍父子的幫忙。尤二姐真正所圖不僅僅是給賈璉做妾,而是覬覦王熙鳳的正室地位。

所以,尤二姐堪稱一朵“白蓮花”,她要遠比尤三姐更有心機,更貪婪,也更捨得付出。無疑是受到尤老孃的影響。

《紅樓夢》犧牲兒女侍奉權貴並非只有尤老孃一個 第2張

從尤老孃的心理,不難窺見薛姨媽的影子。兩者其實也是殊途同歸。只是尤老孃沒辦法,犧牲更多更無恥,而薛姨媽做得更隱蔽罷了。但“賣女兒”又能高明多少?

再說金榮母親胡氏,更沒尤老孃的地位,也並沒真想讓兒子給權貴們做玩物。

但金榮在賈家學塾耳濡目染之下“無師自通”。自從認識了有“龍陽之好”的薛蟠,前後竟得了七八十兩銀子的好處。至於他因此犧牲了什麼,不言而喻了。

金榮不斷拿錢回來,胡氏不可能認爲是薛蟠一片好心的接濟。但她選擇不聞不問,就是默認了這層關係。

當金榮在學堂鬧起來回來賭氣時,胡氏勸兒子的話更讓人心有慼慼然。

(第十回)他母親胡氏聽見他 竟 嘟嘟的說,因問道:“你又要爭什麼閒氣?好容易我望你姑媽說了,你姑媽千方百計的才向他們西府裏的璉二奶奶跟前說了,你才得了這個唸書的地方。若不是仗着人家,咱們家裏還有力量請的起先生?況且人家學裏,茶也是現成的,飯也是現成的。你這二年在那裏唸書,家裏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來的,你又愛穿件鮮明衣服。再者,不是因你在那裏唸書,你就認得什麼薛大爺了?那薛大爺一年不給不給,這二年也幫了咱們有七八十兩銀子。你如今要鬧出了這個學房,再要找這麼個地方,我告訴你說罷,比登天還難呢!你給我老老實實的頑一會子睡你的覺去,好多着呢。”於是金榮忍氣吞聲,不多一時他自去睡了。

胡氏的一番肺腑之言,句句都有道理,卻句句都是可憐、可恨又無力之語。她要是有辦法帶着兒子脫離賈家,也勢必如金榮一般賭氣去了。但現實卻是她毫無辦法。離開當下她將不知該何去何從。

在志氣和隱忍之間,胡氏選擇了隱忍。看似她糊塗不知道兒子成了薛蟠的掌中玩物,實則知道了說出來又如何?

金榮靠他自己賺取了母親給不了的優渥條件,胡氏沒有勇氣戳破窗戶紙,只能裝在夢中。

胡氏的不得已是被動接受,沒有人逼迫她,卻也是無奈的選擇,就像劉姥姥上門受辱一般。

《紅樓夢》犧牲兒女侍奉權貴並非只有尤老孃一個 第3張
《紅樓夢》犧牲兒女侍奉權貴並非只有尤老孃一個 第4張

尤老孃則是自己飛蛾撲火,她帶着兩個女兒一家三口碰得“粉身碎骨”。既像秦業、秦可卿和秦鍾一家三口,也與薛家情況類似。

煩惱唯有自招,註定竹籃打水一場空。

尤老孃和胡氏的經歷讓人一聲嘆息。但人生百態,她們的選擇不能就說對與錯,只能從結果來看犧牲太大,也備受詬病。可以不接受,卻無法鄙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