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包公案》:塑造了一個秉公執法、清正廉明的清官形象

《包公案》:塑造了一個秉公執法、清正廉明的清官形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包公案》,又名《龍圖公案》,全名爲《京本通俗演義包龍圖百家公案全傳》,也稱《龍圖神斷公案》,明代的公案小說,全書十卷,作者安遇時,書中講述了包拯破案的故事,該書是中國古代文學三大公案小說之一,影響較大。小說的基本內容是歌頌包公的,作者在書中塑造了一個秉公執法、清正廉明、爲民除害的清官形象。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包公案》實際上是一部有關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說集,每篇寫一則包公斷案的故事。其內容雖不連貫,但包公形象卻貫穿全書。與其他公案小說一樣,《包公案》的成書,也是源自民間故事的流傳。宋元時代,商業、手工業的發達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榮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薈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爲適應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的文化娛樂需求,一種適合市井平民的“說話”藝術誕生於“瓦肆勾欄”之中。說話藝人敷演的故事被稱爲“話本”,後經文人整理,這種話本便成爲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說了。

《包公案》:塑造了一個秉公執法、清正廉明的清官形象

《包公案》的題材,部分來自民間流傳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採錄自史書、雜記和筆記小說中的有關材料而加以編排敷演成篇的。包拯,歷史上實有其人,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時,曾官監察御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樞密副史等。《宋史·包拯傳》稱他“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爲之斂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師爲之語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公在開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潔著稱於世,深得百姓愛戴。有關包公的民間傳說廣爲流傳,宋元以來以包公爲題材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包公形象不斷被豐富、被理想化,成爲封建社會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這種現象是有其歷史和社會原因的。在漫長的封建專制重壓下生活的民衆百姓苦不堪言,他們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寄託在“明君”和“賢臣”身上。帝王的生活對百姓來說是既陌生又遙遠的,因此,清官、賢臣便成爲百姓理想的寄託,並在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中成爲主角。

小說的基本內容是歌頌包公的,寫他秉公執法,清正廉明。通過他審理的一系列有關“人命”、“姦情”、“盜賊”、“爭佔”等類案件,作者塑造了一個爲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斬了皇親國戚,如《黃葉菜》、《獅兒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紳的狠毒兇殘,如《栽贓》、《鬼推磨》;而《屈殺英才》、《久鰥》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包公案》:塑造了一個秉公執法、清正廉明的清官形象 第2張

《包公案》中的許多故事情節,爲後來的《龍圖公案》、《龍圖耳錄》等俠義公案小說所汲取。書中有的故事寫得曲折生動,人物形象也較鮮明,但全書文意較差,思想性、藝術性兩皆平平。但就是這些在當時社會上被認定的“非主流”作品,卻得以廣泛的流行。這並不奇怪,宋元時期市民階層的崛起和市民文化的興盛是俠義公案小說流行的根本原因。百姓的文化程度、文化心態和文化口味決定着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作品的公衆認知度。時至今日,以包公故事爲題材的戲曲、影視劇目仍然多達幾十種。我們完全可以說,包公的故事不僅豐富了人民羣衆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反腐倡廉、民衆呼喚司法公正的今天,包公形象仍然有着很大的現實意義。

像其他公案小說一樣,《包公案》中也夾雜了一些因果報應、鬼神夢兆等宿命論和封建迷信的內容。另外,作品中極力宣揚的忠君思想顯然是對封建皇權的“愚忠”,這是不足取的。希望讀者朋友們在閱讀這本小說時加以甄別。

本書的版本分繁簡兩種,繁本十卷一百則。主要有清初刊本、四美堂刊本及乾隆丙申重刊本。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