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食鹽具體內容是什麼?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食鹽具體內容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食鹽

【釋名】

[時珍說]《爾雅》中稱,天生爲滷,人生爲鹽。許慎《說文解字》說,鹽,鹹也。東方稱爲斥,西方稱爲滷。黃帝之臣宿沙氏,初釀海水爲鹽。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食鹽具體內容是什麼?

【集解】

[藏器說]四海之類都有鹽,唯西南較少。[時珍說]鹽的品種很多。海鹽,取海滷煎煉而成。現在遼寧、河北、山東、兩淮、廣東、浙江、廣南出產的都是。井鹽,取井滷煎煉而成。現在四川、雲南都生產這種鹽。池鹽,出於河東安邑,西夏靈州,現在只有解州有。把鹵地用田隴圍起來,把清水放進去,時間長了就變成紅色,等到夏秋季節,南風猛刮,一夜就結成鹽,叫做鹽南風。如果南風不刮,就不會結鹽。但不能灌渾濁的水,否則容易結沉澱物,污染了鹽。海豐、深州的人,也引海水來曬鹽。幷州、河北出的是鹼鹽,它是用鹼土煎煉成。階、成、鳳州出產崖鹽。崖鹽生在土崖之間,像白礬,也叫生鹽。以上五種都是食鹽,上供朝廷,下濟庶民。海鹽、井鹽、鹼鹽這三種由人工生產。池鹽、崖鹽靠天生。

【氣味】

甘、鹹,寒,無毒。

【主治】

治腸胃結熱,喘逆,胸中病,令人吐。治傷寒寒熱,吐胸中痰癖,止心腹疼痛,殺鬼蠱毒氣,治瘡,堅肌骨,除風邪,吐下惡物,殺蟲,去皮膚風毒,調和臟腑,消積食,令人健壯。助水髒,治霍亂心痛、金瘡,明目,止風淚邪氣,療一切蟲傷瘡腫、火灼瘡、長肉補皮膚,通大小便,療疝氣,滋五味。空心揩齒,吐水洗目,夜見小字。解毒,涼血潤燥,定痛止癢,吐一切時氣風熱、痰飲等病。

【發明】

[弘景說]五味之中,只有鹽不可缺。西北人,食物中加鹽少,人長壽,少病,皮膚好。東南方人,食物中鹽多,人壽命短,多病,結果損人傷肺。用鹽浸魚肉,可長時間不壞,沾了布帛,容易朽爛,各有各的特點。[時珍說]《洪範》認爲水潤下做鹹。《素問》載,水生鹹,是鹽的成因。水循環於天地之間,潤物之性無所不在,味道鹹,就凝結成鹽。人體中的血液與之相同。鹽的氣味鹹腥,人的血也有鹹腥味。鹹走血,有血病的不要吃鹹,多吃要影響血液循環。煎鹽時用皂莢,所以鹽的味微辛。辛走肺,鹹走腎。喘嗽水腫消渴的病人,鹽是大忌。這是它引痰吐,滯血脈,助水腫的緣故。鹽是百病之主,百病沒有不用的。所以補腎的藥用鹽,鹹歸腎,引藥氣到腎臟。補心藥用炒鹽,心苦虛,用鹹鹽補它。補脾藥用炒鹽,虛則補其母,脾是心之子。治積聚結核用鹽,是因爲鹽能軟堅。許多癰疽眼目及血病的人用鹽,是因鹹走血之故。許多風熱病人用鹽,是寒勝熱之故。大小便有病的人用鹽,是鹽能潤下。骨病、齒病的人用鹽,是腎主骨,鹹入骨中。吐藥用它,是鹽引水聚。收豆腐,說的就是聚。許多益蟲和被蟲傷的人用鹽,是因爲它能解毒。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食鹽具體內容是什麼? 第2張

【附方】

1. 下部蝕瘡。將鹽炒熱,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上。

2. 胸中痰飲,欲吐不出。飲鹽開水可促使吐出。

3. 病後兩脅脹痛。炒鹽熨燙。

4. 下痢肛痛。炒鹽布包熨患處。

5. 風熱牙痛。用槐枝煎成濃湯兩碗,加鹽一斤煮幹,炒後研細。每天用來擦牙,同時用水衝一點來洗眼。

6. 蟲牙。用鹽半兩、皂莢兩個,同燒紅,研細。每夜臨睡前,用來揩牙,一月後可治癒。

7. 齒痛出血。每夜用鹽末厚封齒根肉上。等液汁流盡後才睡覺。流汁時,不斷敲叩牙齒。

8. 如此十夜,齒痛止,血亦停。忌食葷腥。

9. 小舌下垂。用筷子沾鹽點在小舌上,幾次即愈。

10. 耳鳴。用鹽五升,蒸熱,裝在袋中,以耳枕其上。袋冷則換。

11. 眼睛流淚。用鹽少許點眼中,冷水洗數次即愈。

12. 翳子蔽眼。用生鹽研細,以少許點眼。小兒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療。

13. 身上如有蟲行。用鹽一斗和水一石煎熱洗澡,連洗三四次,有效。

14. 蜈蚣咬人,蜂蠆叮蜇。嚼鹽塗傷處或用熱鹽水浸傷處。

15. 蜂蠆叮蜇。嚼鹽塗之。

16. 解黃蠅毒。烏蒙山峽多小黃蠅,生毒蛇鱗中,齧人初無所覺,漸癢爲瘡。勿搔,但以冷水沃之,擦鹽少許,即不爲瘡。

17. 救溺水死。以大凳臥之,後足放高,用鹽擦臍中,待水自流出,切勿倒提出水。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