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四聖心源》: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 全文

《四聖心源》: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 全文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暍病者,暑熱而感風寒也。熱則傷氣,寒則傷形。《素問·通評虛實論》: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以寒性斂閉,暑性疏泄,寒閉其形而皮毛不開,是以氣盛而身寒;暑泄其氣而腠理不闔,是以氣虛而身熱。暍病則傷於暑,而又傷於寒者也。

《四聖心源》: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 全文

盛暑汗流,元氣蒸泄,被清風而浴寒水,玄府驟閉,《素問》:玄府者,汗孔也。裏熱不宣,故發熱惡寒,口渴齒燥,身重而疼痛,脈細而芤遲也。蓋氣不鬱則不病,雖毒熱揮汗,表裏燔蒸,筋力懈惰,精神委頓,而新秋變序,暑退涼生,肺府清爽,精力如初,不遇風寒,未嘗爲病。及熱傷於內,寒傷於外,壯火食氣,而腠理忽斂,氣耗而熱鬱,於是病作也。

汗之愈泄其氣,則惡寒益甚。溫之愈助其火,則發熱倍增。下之愈亡其陽,則溼動木鬱,而淋澀彌加。法當補耗散之元氣,而不至於助火,清煩鬱之暑熱,而不至於伐陽。清金而瀉熱,益氣而生津,無如仲景人蔘白虎之爲善也。

《四聖心源》: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 全文 第2張

人蔘白虎湯

石膏三錢 知母三錢 甘草二錢 粳米半杯 人蔘三錢

米熟湯成,取大半杯,熱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