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家國情懷伴隨着陸游的一生,他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有哪些?

家國情懷伴隨着陸游的一生,他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有哪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他的尚書右丞陸佃的孫子,生於北宋滅亡之際,是南宋愛國詩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國的蒼茫大地上,用後半生完成了一個壯士最悲涼的等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陸游先生是中國南宋詩人,生於公元1125年。陸游先生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亂和動盪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先生就不得不隨着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陸游先生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薰陶,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爲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然而直到四十多歲時,他纔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人,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他一身戎裝堅守在邊疆要塞,親自偵察敵情,甚至參加戰鬥。當參加戰鬥之後,他被將士們的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愛國熱情所感染,更加激發了他的愛國決心和愛國情懷。這個時期也是他人生中最鼎旺的時期,同時也是他一生詩歌創作的旺盛時期,其中就有《獨酌有懷南鄭 》:

“憶從嶓冢涉南沮,笳鼓聲酣醉膽麤。投筆書生古來有,從軍樂事世間無。秋風逐虎花叱撥,夜雪射熊金僕姑。白首功名元未晚,笑人四十嘆頭顱。”

家國情懷伴隨着陸游的一生,他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有哪些?

還有《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但是由於受到奸臣誣衊陷害,陸游被貶回到了老家,這種馳騁沙場,盡忠報國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他後半生的大部分時間不得不長期蟄居在老家山陰以消磨時光。就是在這種情形之下,陸游也一直堅守着報國信念,不忘洗雪國恥之心。如他的《書憤》有云: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世明,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說,年輕時哪裏知道世事如此艱難,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裏飛奔着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自己當年曾以萬里長城來自我期許,到如今鬢髮已漸漸變白,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這首詩從立志報國的早歲,寫到衰鬢先斑的暮年,抒發了當年的抱負和今日的憤慨,情緒有慷慨奮發,有幽憤哀傷。開頭兩句氣概甚雄,篇末在感慨中仍抱有期待,並不顯得衰颯。象這樣雄健而有氣骨,忠慨而有毅氣的詩,自然是陸游七律中最有代表性的詩篇了。

家國情懷伴隨着陸游的一生,他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有哪些? 第2張

陸游賦閒在家,年紀越來越大,唯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想想夢中的戰事了。比如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就是最好的例證: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說,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沒有爲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着替國家守衛邊疆。深夜裏,我躺在牀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着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這首詩在我國古代所有的愛國詩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詩歌史上寫下了積極厚重的一筆,也以豪邁和悲壯的風格爲浩如煙海的詩歌海洋增添了獨特的色彩,並以其永恆的魅力永遠影響着後人。整首詩,作者的滿腹愁緒就這樣通過大氣的筆觸一一展現,現實的理想就這樣藉助廝殺的夢境去實現,較少卿卿我我,無病呻吟。就連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悽風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愛國激情中,在鐵馬冰河的夢想中,變輕變淡,最終成爲一種似有若無的陪襯,使得整首詩洋溢着一種豪邁悲壯的風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種豪邁悲壯之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永遠給人以鼓勵和激勵。

家國情懷伴隨着陸游的一生,他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有哪些? 第3張

陸游的家國情懷是伴隨着他一生的!嘉定二年(1209)冬天,陸游因病去世,享年85歲。彌留之際,寫下了那首千古流傳的遺詩《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說,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首詩應該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着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着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爲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裏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着、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爲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