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李白所作的《獨坐敬亭山》,寫出詩人內心深處濃厚的悲涼

李白所作的《獨坐敬亭山》,寫出詩人內心深處濃厚的悲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譽爲“詩仙”。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獨坐敬亭山》吧。

唐肅宗上元年(760年)間,因永王之亂而獲罪、差點命喪的李白已經得到赦免,卻由於生活毫無着落,只好依人爲生,來往於宣城、金陵舊遊之地。

豪放一生,灑脫一世,彷彿謫仙般的李白,終究難免逃難般流離於紅塵俗世,遊離在朝堂之外,其內心的鬱悶,及其難以排譴的孤獨,更有無人可以講述的寂寞,應該是時時襲擊着他的胸懷吧。

否則,又怎麼會在故地重遊之後,寫下如此悲涼的詩句出來呢?

李白所作的《獨坐敬亭山》,寫出詩人內心深處濃厚的悲涼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衆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一個“獨”字作爲標題,特別醒目,特別扎眼,不是人到傷心處,如何起得此標題?當年的那些熱鬧,已經漸去漸遠,似乎午夜時候的零星迴憶,縹緲無端,徒然悲慼。

敬亭山,既是詩人孤身所處地點,也是此時此刻加深回憶的催化劑,所謂“觸目心傷”,大抵因爲物有所傷的原因。說到敬亭山,不得不提到謝朓其人,這可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曾爲他寫過不少詩句:“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可見李白對於謝朓的傾倒,所以清人王士稹纔在《論詩絕句》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

李白和友人多次去此山遊玩,如今再來,卻已經物是人非,“故人多凋零,飄渺孤鴻影”。於是回想此生遭際,不由感慨良多。

李白所作的《獨坐敬亭山》,寫出詩人內心深處濃厚的悲涼 第2張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所有的鳥兒,都使勁往高渺的天空之上飛去,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直到再也看不見半點兒蹤影;鳥羣遠去,長天寂寥,唯剩孤獨的雲兒,渾似江湖閒散客,獨自點綴空中,天風吹過,漸飄漸遠。

“衆鳥”,得意時捧場的笑臉;“孤雲”,失意時孤獨的身影。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什麼時候最能夠看見人性,便是在一個人失利之時。一“衆”和一“孤”,彷彿濃墨重彩和淡雅寫意,給人一種鮮明對比,映襯出詩人前後兩種人生境遇。此處,詩人看似繪眼前景,其實寫心中情,越顯高妙閒逸的筆調,越能夠顯現其內心強烈的憤慨之情,鬱悶之心,正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情此景,不由令人想到“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當頭各自飛”,既然原本相敬如賓的夫妻,遇見不可克服的大難都各自拋棄了對方,那麼無知無識的鳥兒各奔東西,又有什麼好指責的呢?生物的天性涼薄,攀高踩低,貪生怕死本就是深入骨髓裏。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繁花落盡,羣鳥高飛,熱鬧過後的寂寂,讓詩人一下明白過來:能夠相處,能夠相知,能夠互相看不厭煩的,只有眼前的敬亭山啊。那麼一個瞬間,心靈與自然和諧相處,世間所羈絆的累贅物,剎那消失。

山有什麼情,水有什麼意,所謂的“山水情意”只不過是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加之於“事物”身上,寄情于山水,讓山含情,讓水帶意。一個“只有”,寫盡詩人身邊“衆鳥”“高飛”“盡”後的“孤閒”,從而愈發襯托出“相看”敬亭山之後,詩人感慨“兩不厭”時內心深處濃厚的悲涼。

此詩寫完年餘,被人稱爲“謫仙”的李太白走完了其激情跌宕的傳奇一生,而他撲朔迷離的死因,或許正符合籠罩在他身上的種種傳說,他沒有死去而只是迴歸了天庭仙班。

人間何曾有謫仙,不然,何必在相看衆生之後,只有相伴敬亭山?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