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文化名家 > 清代姚鼐選編:《古文辭類纂》的原文及其翻譯

清代姚鼐選編:《古文辭類纂》的原文及其翻譯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文辭類纂》是清代姚鼐選編。所選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之作爲主;其前選入戰國、秦漢的部分作品,其後選入明代歸有光、清代方苞、劉大櫆的作品,中間選入少數元結、李翱、張載、晁補之的作品。魏晉六朝之作,只在辭賦類中選晉代張華、劉伶、陶淵明、鮑照的賦各1篇,潘岳的賦3篇,在頌讚類中選晉袁宏的贊1篇。全書分爲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13類,文約700篇,合爲74卷。卷首《序目》,略述各類文體的特點和源流。書成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觀點的一部選本,曾頗流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清末王先謙曾編《續古文辭類纂》34卷,黎庶昌也編有《續古文辭類纂》28卷,選錄清中葉以後散文,都是姚氏選本的續書。

清代姚鼐選編:《古文辭類纂》的原文及其翻譯

版本

版本有嘉慶時康紹庸刊刻初稿本,附有姚氏評語及圈點。道光時吳啓昌、光緒時李承淵重刻姚氏晚年定本。吳刻刪去圈點,李刻又再恢復。民國十二年(1923)上海廣益書局刊行徐斯異、闞家祺、鄭家祚、胡惠生等人編撰的《評點箋註古文辭類纂》,廣泛蒐集古代以及清代方苞、劉大櫆、姚鼐、梅曾亮、張裕釗、吳汝綸等人對入選文章的圈點和評語有總批、眉批,並加簡注。

鼐少聞古文法於伯父姜塢先生及同鄉劉耕南先生,少究其義,未之深學也。其後遊宦數十年,益不得暇,獨以幼所聞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請歸,伯父前卒,不得見矣。劉先生年八十,猶善談說,見則必論古文。後又二年,餘來揚州,少年或從問古文法。

夫文無所謂古今也,惟其當而已。得其當,則六經至於今日,其爲道也一。知其所以當,則於古雖遠,而於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釋;不知其所以當,而敝棄於時,則存一家之言,以資來者,容有俟焉。

於是以所聞習者,編次論說爲《古文辭類纂》。其類十三,曰: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誌類、雜記類、箴銘類、頌讚類、辭賦類、哀祭類。一類內而爲用不同者,別之爲上下編雲。

論辯類者,蓋原於古之諸子,各類所學著書詔後世。孔孟之道與文,至矣。自老、莊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錄,錄自賈生始。蓋退之[5]著論,取於六經、孟子;子厚取於韓非、賈生;明允雜以蘇、張之流;子瞻兼及於《莊子》。學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爲其至,而不及至者,年爲之也。

序跋類者,昔前聖作《易》,孔子爲作《繫辭》、《說卦》、《文言》、《序卦》、《雜卦》之傳[10],以推論本原,廣大其義。《詩》、《書》皆有《序》,而《儀禮》篇後有《記》,皆儒者所爲。其餘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莊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餘撰次古文辭,不載史傳,以不可勝錄也。惟載太史公、歐陽永叔表志敘論數首,序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書各有序,世不盡傳,傳者或僞,今存子政《戰國策序》一篇,著其概。其後目錄之序,子固獨優已。

清代姚鼐選編:《古文辭類纂》的原文及其翻譯 第2張

奏議類者,蓋唐、虞、三代聖賢陳說其君之辭,《尚書》具之矣。周衰,列國臣子爲國謀者,誼忠而辭美,皆本謨誥之遺,學者多涌之。其載《春秋》內外傳者不錄,錄自戰國以下。漢以來有表、奏、疏、議、上書、封事之異名,其實一類。惟對策雖亦臣下告君之辭,而其體少別,故置之下編。兩蘇應制舉[18]時所進時務策,又以附對策之後。

書說類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奭》之篇。春秋之世,列國士大夫或面相告語,或爲書相遺,其義一也。戰國說士,說其時主,當委質爲臣,則入之奏議;其已去國,或說異國之君,則入此編。

贈序類者,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顏淵、子路之相違,則以言相贈處。樑王觴諸侯於範臺,魯君擇言而進,所以致敬愛、陳忠告之誼也。唐初贈人,始以序名,作者亦衆。至於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絕前後作者。蘇明允之考名序,故蘇氏諱序,或曰引,或曰說。今悉依其體,編之於此。

詔令類者,原於《尚書》之《誓誥》。周之衰也,文誥猶存。昭王制,肅強侯,所以悅人心而勝於三軍之衆,猶有賴焉。秦最無道,而辭則偉。漢至文、景,意與辭俱美矣,後世無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雖有善意,而辭氣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諭下之辭,韓退之《鱷魚文》,檄令類也,故悉附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