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姓氏文化 > 司馬姓的起源 百家姓中司馬姓的起源是什麼?

司馬姓的起源 百家姓中司馬姓的起源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氏屬地]

河內郡,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司馬氏來歷]

  淵源一

源於官職,出自西周掌管軍事大權的大臣程伯休父,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上古時有人重黎,爲司掌天地之官,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後。周宣王時期,有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馬,執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後來程伯休父克平了許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許他以官職爲姓,其後遂成司馬氏。春秋宋國,楚國,晉國,各國都有司馬,以司馬爲姓。在程伯休父的後裔子孫中,一部分“以官爲氏”而稱司馬氏,一部分“以國爲氏”而稱程氏。程伯休父娶安定胡開國之女,生二子:長子仲庚、次子仲辛。仲庚後來繼任其父大司馬之職,其後裔子孫以官職稱謂爲姓氏,稱司馬氏,爲司馬氏始祖;仲辛則承襲安定侯,其族人移居太原,仍稱程氏。

該支司馬氏與程氏是同宗同源,有兩千七百餘年的歷史了。該支風姓司馬氏族人皆尊奉程伯休父(風休父、程休父)爲得姓始祖。

  淵源二

源於陳、田姓,出自春秋時期司馬穰苴。

  淵源三

源於改姓,出自姬姓許氏、郝氏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爲氏。據史書記載:許穆之、郝惔之,他們的後代中有人因故改爲司馬氏。許穆之、郝惔之二人,是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的流民首領,屬於氐胡民族,在史籍《宋書》、《通俗文》、《圖經本草》、《本草綱目》中,多將其列入“清水氐”。但本書認爲其不過是曾經依附於清水氐楊氏家族,並非屬於清水氐世系,因此其具體源起何族支,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初,許穆之、郝惔之二人率部民投靠仇池國武都王楊難當,並改姓爲司馬氏。當時許穆之改姓名爲司馬飛龍,郝惔之則改姓名爲司馬康之,皆訛稱是晉室近戚。不久,郝惔之即爲仇人所殺,而許穆之則在南朝宋嘉元九年(公元432年)脫離武都王,在四川地區領導了著名的益州農民大起義,但很快即兵敗被殺。在許穆之犧牲之後,其部下趙廣、程道養等繼續以司馬飛龍的名義堅持起義鬥爭,起義軍最盛時兵力達十萬之衆,一直延續了五年之久,方被南朝宋政權鎮壓下去,因此世人一度曾以爲許穆之是在南朝宋嘉元十四年(公元437年)才死的。

司馬姓的起源 百家姓中司馬姓的起源是什麼?

在許穆之(司馬飛龍)、郝惔之(司馬康之)的後裔子孫以及族人部下中,皆以先祖所改之氏承傳,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姬姓司馬氏族人皆尊奉司馬飛龍(許穆之)爲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司馬子反,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子反,名熊側,即楚公子側,是春秋時期楚共王熊審執政時期(公元前590~前560年在位)的楚國上卿,官爲大司馬,執掌楚國軍隊,曾多次爲楚國建立功勳,是楚共王屬下的重臣。在司馬子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另外,楚國的司馬期思縣公、司馬子西、司馬子良、右司馬公子申、司馬子庚、大司馬馮,右司馬公子櫜師,左司馬公子成、司馬公子齮、司馬蒍掩(薳掩)、司馬公子棄疾、司馬公子卯、大司馬公子燮、司馬薳越、左司馬沈尹、左司馬戌、右司馬稽、左司馬公子眅、左司馬沈尹戌等等的後裔子孫中,也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司馬氏,亦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司馬氏與羋姓、熊氏是同宗同源,也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了。該支羋姓司馬氏族人大多尊奉司馬子反(熊側、公子側)爲得姓始祖。

  源流五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司馬韓厥,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韓厥,諡號獻,史稱韓獻子,是春秋時期晉國韓氏家族的第五代領袖。韓厥是韓子輿的兒子,他早年喪父,由晉國上卿趙盾撫養長大,後被趙盾推薦爲晉軍的大司馬,是春秋時期晉國政治舞臺上極其重要的人物。在韓獻子逝世後,他的兒子韓宣子韓起繼位,培植起了一個龐大的韓氏家族,爲日後與趙氏家族、魏氏家族聯手進行“三家分晉”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在韓獻子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另外,晉國的司馬魏絳、中軍司馬張老、中軍司馬張君臣、司馬女叔侯、司馬羊舌鮒、司馬叔遊、司馬彌牟等等的後裔子孫中,也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司馬氏,亦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司馬氏與韓氏是同宗同源,也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了。該支姬姓司馬氏族人皆尊奉韓獻子(韓厥、韓獻)爲得姓始祖。

  源流六

源於改姓,出自東晉王朝大司馬王導,屬於避難改姓爲氏。王導,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琅砑臨沂人(今山東臨沂),出身名門望族。王導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是一個非常老練的政治家,也是東晉王朝的實際創造者。當時晉元帝缺少才能和聲望,在晉室中又是疏屬,之所以能夠取得帝位,主要靠王導的支持。晉元帝因此把王導比做自己的“蕭何”,極爲倚重。東晉王朝在長江流域建立漢族政權以後,有利於抵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入,經濟和文化也迅速發展起來。王導主政期間,“綏撫新舊,維繫倫紀,義固君臣,清靜爲政”,多次制止了王氏家族擁權奪位的企圖,積極發展江南經濟、調和南北士族矛盾,使東晉王朝迅速穩定。

司馬姓的起源 百家姓中司馬姓的起源是什麼? 第2張

東晉鹹康五年(公元339年),王導病逝,終年六十四歲。王導、庾亮相繼死後,朝野憂懼。東晉朝廷以陸玩拜司空。當時陸玩再三辭謝,他嘆息着對賓客們說:“以我爲三公,是天下沒有人材了!”時人認爲這是明智的看法。當時,東晉王朝的確又遇到一次危機,那就是桓溫的篡奪事件,但由於王、謝兩大士族的抵制,桓溫的野心未能實現。桓溫死後,謝安出面執掌朝政,起用桓溫的弟弟桓衝做荊州刺史,與謝安同心保護帝室。從此東晉王朝出現前所未有的和睦景象,這是和謝安完全繼承王導力求各大族勢力平衡的“鎮之以和靜”的作法分不開的,也說明王導保持東晉偏安的政治措施的積極影響作用。

在王導的後裔子孫中,後有避難改姓者,以先祖官職稱謂以及晉王朝國姓爲姓氏,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王氏司馬氏族人皆尊奉王導爲得姓始祖。

  源流七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司馬孔父嘉,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孔父嘉,公元前?~前710年,著名春秋初期宋國大夫,名子嘉,字孔父。是孔子的六世祖,官爲大司馬。

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二年(宋宣公子力十九年,公元前729年),宋宣公將死,讓位於其弟子和,是爲宋穆公。宋穆公在位九年將死,囑咐大夫孔父嘉以君位還給宋宣公的太子與夷,並遣其子子馮出居於鄭國。孔父嘉受囑,在周桓王姬林元年(公元前719年)擁立子與夷繼位,是爲宋殤公。宋殤公繼位後,拜孔父嘉爲大司馬,執掌宋國兵馬。

宋殤公在位十年(公元前719~前710年),宋國就與周邊其他諸侯國鏖戰了十一次,民不堪命。當時的宋國太宰華督見子嘉的妻子“美而豔”,色心大壯,要謀奪其妻,遂借安寧人民爲名,挑唆民衆將“戰爭禍魁”孔父嘉殺死,由此奪取其妻。宋殤公得知此事後大怒,華督又幹脆殺了宋殤公,驅逐孔父嘉一族出境,迎宋穆公之子公子馮於鄭,是爲宋莊公。孔父嘉一族被華督驅逐出宋國後,族人四散於各諸侯國,其中有一支逃至魯國,在(公元前551年)農曆8月27日誕生了至聖先師孔子,魯國由此儒風大盛,士子們皆趨之若鶩,這倒是華督怎麼也預料不到的。在孔父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另外,宋國的司馬子魚、司馬樂豫、大司馬公子卬、左司馬子朱、司馬華孫、司馬華耦、司馬蕩虺、司馬子伯、司馬蕩澤、司馬老佐、少司馬華貙、大司馬公孫忌、司馬子仲、右司馬子國、司馬向戌等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皆稱司馬氏,亦世代相傳至今。

子姓司馬氏與孔氏是同宗同源,也有兩千七百餘年的歷史了。該支子姓司馬氏族人皆尊奉孔父嘉(子嘉)爲得姓始祖。

司馬姓的起源 百家姓中司馬姓的起源是什麼? 第3張

  [司馬氏名望]

司馬氏雖然沒有列在百家大姓之內,但也是中國的一個著名複姓,其家族人才輩出。如西漢時著名的史學家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尤其是司馬遷,他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入獄,受腐刑。但他忍辱負重,在獄中完成了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這部書被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因作《子虛賦》、《上林賦》而特受漢武帝賞識,他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更是千古絕唱,流傳至今。又如三國時期的魏國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懿是魏國大將軍,在曹芳即位後,和皇族曹爽受遺詔輔政。後來他殺曹爽專國政。司馬師是其子,在他死後繼爲大將軍,殺曹芳,立曹髦。司馬昭繼其兄司馬師之後,也爲魏大將軍。“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這句大家熟知的話出自魏帝曹髦之口,曹髦後被司馬昭所殺,改立曹英。後來司馬昭自稱晉公。他死後,其子司馬炎建立了晉王朝。再如北宋大臣、史學家司馬光,他編撰了《通志》,後被神宗賜書名爲我們熟知的《資治通鑑》。“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司馬名人,除上述數者外,還有春秋時期孔子弟子司馬牛,秦末司馬欣、司馬卭,東漢末年“水鏡先生”司馬徽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