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黃金有價鈞瓷無價:揭祕大宋帝國曆史上的鈞瓷

黃金有價鈞瓷無價:揭祕大宋帝國曆史上的鈞瓷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上河園裏有一家店鋪,名字叫得氣派:大宋官窯,似乎裏面展示的都是北宋皇家的窯瓷。門臉上一副對聯是:青瓊紫玉鱔紅奇,麗質紋衣麟釉俏。真個就將大宋鈞瓷的特點說個明瞭。鈞瓷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位居“五大名瓷”之首。其名貴在於釉質深厚透活,晶瑩玉潤,有明快的流動感。更主要的是,釉色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描繪。海棠紅、梅子青、茄皮紫、天雲藍等色彩大氣而誇張,令人想象無窮。宋徽宗時鈞瓷是御用珍品,封爲“神鈞寶瓷”,每年欽定生產三十六件,禁止民間收藏。所以現在墓葬出土的鈞瓷甚爲稀少。雖世界著名博物館有收藏,但爲數寥寥。“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即從此出。到了後來,即使鈞瓷在民間流傳,也都是至上寶物。所謂“雅堂無鈞瓷,不可自誇富”。

那時的官窯是個神聖的場所,皇上要指派專人負責督造。離開封不遠的禹州境內已發現北宋鈞窯遺址四十餘處,大多集中在神垕鎮大劉山下。神垕有秉承天地之靈氣的孔雀巖、豆腐石、瑪瑙巖、虎皮綠等名貴礦石和獨特土質,又有含自然精華的穎河水,所以構成了生產鈞瓷的天然要件。

作爲最本質的泥土,經過多少次摔打,成型,上釉,從一千多攝氏度高溫燒烤,慢慢降至幾十攝氏度的低溫冷卻,就窯變成一個全新的形象。當時在窯上幹活是十分牛氣的,先期工作做得再好,也還是要看燒窯這最後一關。燒窯師傅不是神人,他也不知道會燒成什麼樣子。氣氛、溫度的波動會使窯內不同區域的產品形成不同的藝術效果。沒有誰能掌握一件瓷器的命運,完全靠它自身對火的感應。因此說鈞瓷無對,窯變無雙。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一出來也許它奇醜無比,也許它亮麗異常。燒製過程中有百分之七十的產品會報廢掉,一件鈞瓷在精挑細選中脫穎而出,如皇宮選秀。

燒窯用柴,後來也用過煤。老師傅還是講究用柴,柴窯燒出的釉色滲化自然。柴硬、柴軟都有說頭,起火、滅火也有講究。就此窯溫還是難以達到均衡,從而影響鈞瓷釉彩的成色。像有人所贊“出窯一幅無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雨過天晴泛紅霞,夕陽紫翠忽成嵐”的,都是百千里挑出來的。當時的神垕鎮,周圍都是圍繞着官窯生存的。起土的,運瓷的,開腳店的,做買賣的,各行各業。還有專門砍柴的,那時樹多,只要掏力,不愁沒飯吃。通往神垕的路上,多的是擔着花柴的挑子。人們說,在神垕,再不濟去砍柴,實在懶得不行才討飯。

黃金有價鈞瓷無價:揭祕大宋帝國曆史上的鈞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