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太宗即位爲何大肆宣揚兄終弟及制度?

宋太宗即位爲何大肆宣揚兄終弟及制度?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太宗苦心策劃的兄終弟及繼承製度有何明顯漏洞呢?堯舜禹的禪讓,歷史真相究竟如何呢?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十七年,公元976年駕崩,時年五十。

關於趙匡胤的死,歷來說法不一。在《宋史》之中只是簡單的寫道“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沒有任何有關死亡原因的介紹。是病死呢,是被害呢,沒有任何鋪墊,任何人看了也會倍覺突兀。而在《太祖本紀》最末尾,對於傳位則又有一筆,“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太宗嘗病亟,帝往視之,親爲灼艾,太宗覺痛,帝亦取艾自灸。每對近臣言:“太宗龍行虎步,生時有異,他日必爲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雲”。明顯是爲太宗即位說明緣由。

可是,還是很奇怪。

在中國,從建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中國流行的傳位制度,就是父子承襲制。當然,在歷史上也曾經有過禪讓制,或者兄弟傳承製度。比如堯舜禹時期,就是實行禪讓制。關於禪讓制,一般我們看成是帝王美德的象徵,彷彿前代帝王完全是爲了天下考慮而將地位傳承。比如堯帝,有子朱丹,但是朱丹不肖,於是傳位於舜帝。於禪讓不同,歷史上同樣流傳着另一種版本。舜帝取得堯帝二女之後,參與政事,啓用“八元”、“八愷”等賢臣,培植自己的勢力。之後拘禁堯帝,其子朱丹起兵,但被鎮壓,爲了掩蓋真相,舜帝稱自己爲堯帝禪讓。

堯舜歷史久遠,難以考證,不過我們可以結合三國曆史,看看所謂的“禪讓”的真相。三國之初,漢獻帝禪位於魏文帝曹丕,漢獻帝是真心禪讓嗎?不是,是爲形勢所逼,不得已而爲之。而幾十年之後,司馬氏掌權,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司馬炎,其實不過是歷史的重演,在政治上,沒有任何一個利益集團會拱手讓出權力,漢獻帝如此,曹奐也如此。而趙匡胤和趙光義呢?

至於兄弟傳承製,也早就被歷史所拋棄。在歷史上的夏朝、春秋時期的魯國和宋國,後世的宋朝和元朝,都曾經出現過“兄終弟及”的繼承現象。但“兄弟之親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之間常不免有爭位之事”,兄長有子,自然親近自己兒子,對於弟弟漸漸冷淡。而一旦弟弟繼承王位,兄長之子必然成爲自己王權的最大敵人,於是必定殺之而後快。而兄長之子也必然時刻想着王位本屬於自己,而被叔叔強奪過去,於是一場廝殺在所難免。而歷史上的兄終弟及,大多不是出於君主本義,基本上都是兒子年幼,而弟弟年長,或者爲權勢所迫,或者強行奪取。那麼趙匡胤和趙光義呢?

宋太宗即位爲何大肆宣揚兄終弟及制度?

在正史上對太宗的即位正統性主要是強調杜太后旨意。在《太祖實錄》中有記載,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病危前,把趙匡胤和丞相趙普叫到牀前,留下一份趙匡胤死後由趙光義(廟號宋太宗)繼承皇位,趙光義死後由趙廷美繼承皇位的“遺囑”,並將文件珍藏在黃金寶櫃裏,這就是“金匱預盟”。據說是杜太后以爲後周的滅亡,就是因爲皇帝年幼不能處理朝政,爲了不讓歷史重演,因此希望有一位“長君”做接班人。但這個理由疑點多多,明顯不能讓人信服。

一個是在第一次編修《太祖實錄》之時,並沒有這一條記載。而宋太宗趙光義在即位之後,曾經三次親自主持修訂《太祖實錄》,對其中內容多有刪改。

第二點,杜太后去世的時間,是961年,當時趙匡胤登基第二年,只有35歲,而長子趙德昭11歲,趙德芳3歲,趙光義22歲。35歲的趙匡胤身體強健,完全有可能再活上二三十年,杜太后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