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一樣是立太子,朱元璋這邊齊齊擁護,康熙這邊卻是龍爭虎鬥?

一樣是立太子,朱元璋這邊齊齊擁護,康熙這邊卻是龍爭虎鬥?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樣是立太子,朱元璋這邊齊齊擁護,康熙這邊卻是龍爭虎鬥?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歷史上的皇權之爭從來沒有停歇,但是在明朝和清朝卻有兩個極端對比,朱元璋和康熙的兒子們。在朱元璋冊立太子之後各個兒子之間風平浪靜,放在清朝康熙年間,九龍奪嫡的可是鬧得歡騰。

朱元璋和康熙都是我國曆史上相當厲害也相當出名的皇帝,朱元璋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建立了大明王朝。康熙是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與他的兒子一起共同創造了“康乾盛世”,號稱“千古一帝”。

朱元璋年老後立自己的兒子朱標爲太子,給其他的兒子一塊封地,將他們打發到地方上去,朝中上下無人反對,兒子們也是集體擁護。而到了康熙這邊情況就不一樣了,康熙定下太子人選之後,皇宮內、朝堂上可謂是暗潮洶涌,到後來甚至出現了“九龍奪嫡”的情況,兒子之間鬥得你死我活。

一樣是立太子,朱元璋這邊齊齊擁護,康熙這邊卻是龍爭虎鬥?

爲何朱元璋立太子無人反對,而康熙立太子卻出現九龍奪嫡的局面呢?原因有二,一是因爲朱元璋在確立太子之位之後,早早地將其他的皇子打發走了,遠離了京城就相當與遠離了政治權力中心。而康熙恰恰相反,他將所有兒子留在京城,放任他們相互爭奪。第二就是因爲漢族和滿族的民族傳統的不同了。

在明朝,各個封地的藩王沒有皇帝的詔令是不能隨意回到京城的,一旦有人私自返回京城,就形同謀反,皇帝有權力命令全國人民羣起而攻之。再加上遠離了權力中心,藩王們很難得到京城的確切情況,無法清除地掌握朝堂的現狀,也無法拉幫結派,這就大大降低了藩王們對王位的威脅。

而清朝的皇子到一定年齡之後,就可以出宮自己建造屬於自己的宅邸居住,這樣就給他們拉幫結派提供了一個極爲方便的環境。康熙他不僅沒有將其他的兒子派到外面,還委以重任。或許是因爲在他眼中,皇子都是棟樑之才,外派到地方豈不是浪費?

康熙與清朝之前的皇帝不同,他從小接受的是漢族的教育,所以他的觀念更加靠近漢人,也是主張嫡長子繼承製的。但皇子們可不是這麼想。他們認爲,父皇既然給每個人同樣的出宮機會,每個人也同樣能夠挑選自己想進的部門,會不會是父皇給自己的一個歷練機會呢?

一樣是立太子,朱元璋這邊齊齊擁護,康熙這邊卻是龍爭虎鬥? 第2張

於是他們在努力幹活的同時,也注重表現自己,畢竟,從滿人的傳統來看,誰有本事,誰就應該成爲下一任的君王。同時,他們也會注意拉攏朝堂上的大臣,大臣們站了隊,朝堂上自然也是風起雲涌,到後來,就發展成了“九龍奪嫡”。

造成這一局面的,除了兩位皇帝決策的之外,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明朝與清朝的傳統和制度大不相同。明朝沿用着以前王朝的制度,再加上明朝還是由漢人主政,他們主張的是嫡長子繼承製,立嫡以長不以賢。所以,朱元璋立他的嫡長子作爲太子,朝堂上下無人反對。

但清朝不同,清朝以滿人爲主,對於滿族人來說,他們更加重視的是皇子的才幹,誰有能力,誰就是下一任的皇帝。所以大臣們也好,皇子們也罷,都認爲,只要有人的才幹能夠超越康熙帝定下的太子人選,那麼自己就有爭奪皇位的資格。

再加上康熙帝自己態度也不明朗,或許他也想把皇位交給最優秀的那一個兒子,或許只是擔心青年的太子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於是故意挑起皇子們的爭奪。康熙和朱元璋時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歸根到底還是制度的不成熟和皇帝的不同決策所造成的。

就此來看清朝的立儲制度在雍正之前就一直沒有什麼建樹,基本上都有爭議,雖然在乾隆之後沒有了皇位之爭的隱患,但是在其他方面還是會有各種制度的不足尤其是閉關鎖國的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