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對於現代的俊男靚女們來說,出門前肯定要好好打扮一番,一雙帥氣拉風的鞋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首先咱們來看看種類,什麼運動鞋、馬丁靴、休閒鞋、皮鞋,有些個別處心裁的哥們還穿起了木屐;想要名牌?什麼阿迪,耐克,彪馬,萬斯等等不得不說社會的進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即使是一雙普通的鞋子,也能有多種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咱們現在是選擇多多,那在生活在古代的老祖宗們都穿些什麼鞋子呢?

最早的鞋—獸皮包腳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毫無疑問,古人們最早是赤身光腳,畢竟那時候人類茹毛飲血能勉強活下來就不錯了,連鞋這個概念都沒有。隨着人類不斷進步,捕獵的工具也在發展,像虎、豹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也成了盤中餐,除了吃肉,聰明的人類也會用工具將其身上的皮毛剝下。這獸皮披在身上能遮寒保暖,包裹在腳上也能起保護作用,讓人類在寒冷的冬天不至於凍傷。於是歷史上最早的鞋算是誕生了,從此它也將相伴人類數千年的時光。

歲月流轉,當三皇五帝已成往事,時間來到“家天下”的夏商周時期,咱們穿的鞋子總算是有名字了,不同於現在的鞋子被冠以“帆布”、“休閒”等名稱,古代的鞋子可不叫鞋,人家有着專屬稱呼。

諸侯帝王之鞋—舄(皮鞋,木底)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2張

(赤舄)

這個字讀“xi”,四聲,這字是不好寫,但在鞋子裏可是最尊貴的,爲啥?這是皇帝、諸侯們的“御鞋”,在龍靴還沒出現之前,天子、部落首領和諸侯們就是穿這玩意。隨着周公定服侍、劃禮儀、分尊卑,周天子穿的鞋子也成了一等一的大事,於是就誕生了專門負責周天子和王后鞋子的官員—屨人,他主管王及後之服屨。屨是上古時期(春秋以前)對鞋子的總稱,周天子的標準打扮是身着冕服,足登赤舄,即以紅色鞋爲最尊,白、黑次之。而爲了凸顯周天子的顯貴,屨人還得在赤舄下再加上一層底,即“以木置履下。”於是赤色、上頭爲皮革,下頭爲木也就成了赤舄的特點。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3張

(秦始皇畫像,上圖所穿正爲赤舄)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起了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漢武帝雄才大略抗擊匈奴,而這兩位的標配畫像幾乎都是頭戴朝天冠,身穿袞服,腳踩鞋頭高高上翹的赤舄,彷彿在向天下人宣告着帝王的尊嚴,即使是腳底的鞋子也閃耀着着帝王的尊貴。

鞋子的第一個名字—屨(葛、麻所編)

天子和諸侯們穿起了舄,普通的百姓們穿什麼呢?便是由草、麻和葛編織而成的屨,這個字讀“ju”,也是四聲,“舄”字除了代表古代最尊貴的鞋,其實也有多重鞋底的含義,有錢有勢能穿厚底木鞋,耐磨,那沒錢怎麼辦?您就只能穿這單層鞋了,而且朝廷還有規定,這舄用絲綢、皮縫製,能夠加以裝飾,這葛、麻編織而成的低級鞋可沒這個資格,不過您還別嫌它不耐磨,紮腳,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有雙鞋就不錯了,更慘的只能光着哪!

男女皆可穿,類多也美觀—翹頭履(花樣繁多,材質多樣)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4張

(翹頭履)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王公貴族們多穿翹頭履(比如春秋戰國、兩漢魏晉時期的貴族大臣們都穿的是翹頭履。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尤爲明顯),所謂翹頭履是鞋子的鞋頭上翹,由於古代男女服飾多爲寬袍大袖,很容易拖地,鞋頭上翹則可以避免在行動中踩住衣服被絆倒,同時機智的古人也把上翹的鞋頭當做了鞋子的一種裝飾,更賦予了它獨特的美感。翹頭履種類衆多,從花樣款式上可分爲步雲履、金線履、雲頭錦履、笏頭履等,而從材質上可以分爲皮質、絲質、布質等。由於穿着舒適,種類衆多,翹頭履迅速受到上層階級的歡迎,甭管是諸侯、貴族還是士人,皆以穿翹頭履爲美。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5張

齊景公甚至親自設計了一款鞋子,這要擱到現在估計也是全球限量款了。—“景公爲履,黃金之綦,飾以銀,連以珠,良玉之絇音渠,鞋上裝飾物,其長尺,冰月服之以聽朝。”除了鑲上金銀還不夠,還要裝飾以珍珠、美玉,什麼AJ、阿迪,在這雙鞋面前都是被吊打的份兒!唯一的缺點景公同志一股腦兒在這雙鞋上加了太多好東西,結果導致超重自己穿不起來。三國時期,曹操死前也囑咐自己的妻妾們“餘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爲,學作履組賣也。”這些宮女貴婦們編織的便是昂貴的絲履。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6張

(西漢青絲履)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7張

(盛唐雲頭履)

值得一提的是西漢時翹頭履還分起了男女,男性的鞋頭突出兩個尖角,而女性的鞋頭則多呈圓形、橢圓、雲朵等形狀,並在絲履上繡上金線、五彩等,十分精緻。可以說從兩漢到唐宋,精美的翹頭鞋陪伴了中國女性數千年時光。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8張

(賣草鞋的劉備經常被嘲諷爲“販履小兒”)

但同樣是漢朝後期,如果不加其他修飾這“履”字就多少有了些低賤、不值錢的意味。這是因爲這一時期“履”字取代“屨”字成了鞋子的總稱,所謂的翹頭履終究是貴族集團、官員富豪們的專享,普通的百姓們穿着短衫麻衣哪還會考慮什麼衣服被絆倒的事兒,所以百姓們穿的便是草鞋和麻鞋,除非您說“絲履”或“皮履”表明材質,否則一概以草鞋論處。

比如說“織履”就是編草鞋,“販履”就是賣草鞋,最著名的就是劉備和劉裕,由於家境貧寒,劉備年幼時期“與母販履織蓆爲業。”而劉裕則更慘,連漢室宗親這個名頭都沒有,只能靠着賣草鞋,賭博謀生“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恆以賣履爲業。意氣楚剌,僅識文字,樗蒲傾產,爲時賤薄。”可見我們可別小看了賣草鞋的,說不定裏頭藏龍臥虎,有着一位大英雄呢!但甭管賣履的人多英雄,賣履這件事兒終究是低賤的事,曹國的商人就諷刺莊子說:“夫處窮閭巷,困窘織履,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劉備也經常被罵成“販履小兒”,可見在古代,不但穿草鞋容易被有錢人和貴族們歧視,就連織草鞋賣草鞋的人也免不了要被嘲諷。

不過在唐宋時期草鞋的編織技術十分發達“文宗時,吳越間織高頭草履,纖如綾縠,前代所無。”所編草鞋又精緻又耐磨,深受勞動婦女的喜愛,“婦人衣青碧纈、平頭小花草履、彩帛縵成履。”就生動記載了唐朝時期普通婦女們的衣着打扮。

最早的登山鞋—屐(木製高底)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9張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0張

這種鞋子一般是由木頭組成,所以被稱爲“木屐”,與平底的鞋子不同,木屐的鞋底一般有兩排木齒,所以穿起來就如同高跟鞋,走路時也不用擔心污泥髒污鞋子或衣袍,所以《釋名》裏對其做得解釋爲“搘也。爲兩足,搘以踐泥也。”可見最早的木屐與咱們穿的套鞋類似,都是爲了下雨天好走路,到了魏晉時期士大夫們卻賦予了它不一樣的文學色彩,在這些文人看來穿着寬大的袍子,踩着高高的木屐,在踏青出遊時很能夠體現自己飄然如仙,閒雅淡泊的姿態,在《顏氏家訓》中就描述了這些個貴族子弟擦胭抹粉的娘炮行爲“無不薰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檐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憑斑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1張

(謝安)

關於木屐還有着許多有趣的小故事,最有名的就是東晉的政治家謝安,淝水之戰東晉在謝石等人的帶領下取得大勝,前秦苻堅一統天下的夢徹底破碎,當大勝的消息傳到朝廷時,謝安正和客人下棋,他看了戰報後臉色不變仍下棋如故,等到客人問起內容時才施施然的回答:“小孩子們已經擊敗苻堅軍了!”這淝水之戰事關東晉朝廷生死,是一等一的要緊事,取得大勝竟如此淡定!客人不禁對謝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涵養功夫佩服的五體投地,可等客人一走,謝安馬上換了一副嘴臉,當他興沖沖的回內室時,由於太高興甚至連腳上木屐的齒折斷了都不知道。額......謝大人,淝水之戰以少敵多取得大勝,這是舉國歡慶的大喜事,您狂喜也沒啥吧?爲什麼非要人前擺明自己瞭然於胸,人後卻如此儀態盡失呢?剛剛還“了無喜色, 棋如故。”實際上卻是“心喜甚, 不覺屐齒之折。”這算是個裝逼失敗的典型案例了吧!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2張

連堂堂宰相都腳踩木屐,可見在當時木屐的流行之廣,受衆之多。南朝大詩人謝靈運是個旅遊狂人,在跋山涉水途中他還對木屐做了改進,木屐不是有前後兩個木齒麼?謝詩人把它做成了移動式—“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這樣上山下山既不用擔心腳底打滑,更便於行走,因而在民間廣爲流傳。李太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裏就寫到“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可見在後世木屐並未銷聲匿跡,古代詩歌中還有很多關於木屐的詩作,葉紹翁寫過“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曾鞏寫過“屐屨上層閣,披襟當九秋。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雖不再穿木屐,但謝靈運這種逍遙飄逸的精神卻讓詩人們嚮往羨慕不已,在旅行訪友時他們仍然穿着象徵着自由和逍遙的木屐,也許這能讓自己和魏晉士人在精神上更靠近一些吧!

充滿異域風采—靴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3張

(戰國青銅戰靴)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4張

(龍靴)

靴其實就是高筒鞋,它的由來說法衆多,有人認爲靴子是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從北方少數民族引進的—“靴者, 蓋古西胡服也。昔趙武靈王好胡服, 常服之。”,也有人認爲是北方遊牧民族音樂歌舞引入,不過毋庸置疑的是靴子來源於牛馬衆多的遊牧民族,其最早用於征戰。最初中原人只有騎馬才穿靴子,但經過魏晉南北朝時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文化融合,靴子也成爲漢民族鞋子的一部分。

靴子的種類也有許多,如皮靴、氈靴、毛靴、雲頭靴等,隋唐時期社會風氣開放,西域民族的服飾也深受中原百姓喜愛,唐時壁畫上多有百姓身着胡服,腳踩皮靴。清軍入關後北方靴子就顯得更爲常見,《紅樓夢》中就有這麼一段劇情,史湘雲在大雪天穿了男裝,只見她緊身窄袖,鹿皮小靴,連林黛玉都笑話她是“小騷韃子”。由此可見儘管靴子進入中原已有數百年曆史,但其仍帶有着濃烈的外族氣息。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5張

(高麗靴)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6張

(官靴)

咱們再來介紹一下官靴。在唐宋時期靴子被定爲百官常服,官員們須穿靴上朝,別看只是一雙簡單的靴子,這也是要分高低貴賤的!如三品官用紫色滾邊,五品官用緋色滾邊,七品以上則用藍色修飾。唐時靴子十分風靡,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能穿,靴子樣式衆多,包括雲頭靴、鵝頭靴、高麗靴、花靴等,顏色不禁,但在明初時靴子成爲統治集團的階級專屬品,只有官員貴族纔有資格穿靴,不過隨後便解除了這個限制,但朝廷規定百姓所穿靴子不許染成黑色並要加以裝飾來區別官靴(官靴面料爲黑緞絨布,厚底所以也叫厚底皁靴),所以在明清時民間靴子多以青色居多,而靴子的形狀也僅限於方頭、尖頭兩種。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7張

據說清時做官靴最好的當屬內聯升,不但鞋子做得好,而且服務態度也沒得說,他們會將客人的鞋子的尺碼要求一一詳細記載,等到大人們啥時候要買鞋了,只需一聲招呼便會將鞋子做好送到府上,所以京城的人都以“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作爲炫耀的資本。

弓鞋、花盆底鞋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8張

(弓鞋)

弓鞋是一種殘忍而變態的鞋,它主要出現在宋以後,元明清歷代都極爲常見。弓鞋的對象是纏足後的婦女,由於纏足使得腳呈弓形,所以這種造型古怪的鞋子便被稱爲弓鞋。我們知道纏足過程極其痛苦,其實就是將婦女的腳生生折斷變成男人們喜愛的“三寸金蓮”,所以您別看這弓鞋也是鞋,但纏了小腳的女子根本無法走路,只能靠着別人的攙扶才能顫顫巍巍的走起來,女人們這樣柔弱的模樣滿足了男人們的獸慾,所以自宋以後纏足之風愈演愈烈,最後反而以纏足爲美,要是女子有着一雙大腳天足,反被百姓們鄙視其粗俗醜陋,實在是顛倒黑白,是非不分!看着這不足一掌的弓鞋,再想想古代婦女們纏足所受到的磨難和痛苦,我們只能慶幸這種鞋已經成爲文物,那就讓它永遠擺在櫥窗裏,再也不要出現了!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19張

(花盆底鞋)

花盆底鞋則是滿族姑娘們的專屬鞋子。其實說到花盆底鞋我們並不陌生,清宮劇中皇宮裏的妃嬪和宮女們是人腳一雙。花盆底鞋是滿族獨有的一種繡花鞋,因爲鞋子的底部像花盆所以得名,花盆底鞋的最大特點就是鞋底以木塊製成,離地甚高,在鞋面和鞋幫上都可刺上精美圖案,頗有些清代高跟鞋的意味,姑娘們穿着走起來倒也嫋嫋婷婷,頗有一番風味,只不過這花盆底看起來比現代高跟鞋要難走的多,咱們也不禁爲清宮婦女們捏一把汗,這要是不小心摔倒了可怎麼好!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20張

(元寶鞋)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21張

(馬蹄鞋)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22張

(平底鞋)

除此之外,清時婦女們還有元寶鞋(鞋跟沒這麼高,形如元寶故得名)、馬蹄鞋(鞋根底寬中細,是由花盆底鞋演變而來,但是對平衡感的要求更強)和平底鞋等多種選擇。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23張

(清朝雲紋布鞋)

除此以外,布鞋因其輕便、透氣舒適的特點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尤其在清朝以後尤受統治階層的青睞,在祭祀天地或上朝等莊重場合他們要穿靴子,但在平日生活時都腳踩布鞋。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24張

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伴隨他們一生的可能就是無數雙草鞋,還記得咱們語文課本上的《臺階》麼?爲了建新房,父親辛苦了大半輩子,“破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也許這位勤勞的老人從來沒有奢望過能夠穿上好鞋子,畢竟在那樣的年代,能夠活下來就已經不易。

鞋文化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稱呼?從古至今鞋子是怎麼演變的? 第25張

咱們中國人除了會做鞋,會穿鞋,還衍生出了獨特的鞋文化,《禮記》有云:“待坐於長者,履不上於堂。解履不敢當階,就履, 跪而舉之,屏於側。”意思就是在上朝或者去拜訪時是不能穿着鞋直接進門,您得脫鞋,而且脫也得偷偷的脫,畢竟在古人看來你撅着屁股或大喇喇坐在臺階上脫鞋穿鞋都是既不雅的事情。

這是因爲唐宋以前並無桌椅板凳沙發,人們也流行跪坐,所以一般在室內鋪上席子,如果穿鞋直接進屋肯定會弄髒席子顯得極不禮貌,所以脫鞋進屋成了男子必備禮儀,而到了唐朝以後,隨着桌椅從外族流入,人們開始坐上椅子而非席地而坐,所以在上朝或做客時也就不用再脫鞋了。

但鞋文化始終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不管是出行還是做客,鞋子都要擦的乾淨整潔(自己看着不舒服,別人也嫌棄),而且現在各家各戶都鋪了地磚,咱們去做客也要脫鞋,若主人家有鞋套則套鞋套,注意別弄破鞋套髒污地板;如果主人給的拖鞋,那自己的鞋要整整齊齊的放好,您可千萬別兩隻鞋橫豎不一,差了個十萬八千里,從您怎麼穿鞋子,怎麼擺放鞋子就足以看到一個人的道德修養。

這,就是老祖宗教給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