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秦國是怎麼走向強國的?原來是靠兵役制度的改革

秦國是怎麼走向強國的?原來是靠兵役制度的改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秦國兵役制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商鞅變法使得秦國變的富強,而兵役制度讓秦國的兵力也突飛猛進。當時秦王靠着兵役制度改革,不僅讓參軍人數提升了勝多,而且戰鬥力和士氣也上升了好幾個臺階。其實歷朝歷代都沒人想去當兵打仗,還不如在家種田,但只要給出的條件足夠吸引人,還是能招到年輕士兵的。不過秦國的兵役雖然前期成效不錯,但後期沒有及時改變,亡國也跟兵役制有關。下面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下秦國的兵役制,一起來看看吧。

秦國是怎麼走向強國的?原來是靠兵役制度的改革

秦王政在統一六國之後,把秦國最早的郡縣徵兵制度進一步的推廣到了全國。郡縣徵兵制度就是把兵役和徭役結合起來,耕戰結合,根據戰爭或者國家的需要,按郡縣徵召居民農夫入伍參戰。

在秦代,一般的男子是在17歲開始傅籍,就是適齡的男子在專門的地方進行名冊登記,然後開始服徭役。這時候,這名男子既是兵,又是民,在從事生產工作的同時,又要隨時準備應召入伍。什麼時候入伍,入伍服役的期限、次數都是根據戰爭的情況改變的。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國徵兵的對象不僅僅是對於民,在王翦攻趙的時候,就徵召了俸祿在百石之下的官吏入伍。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說明徵召入伍的年紀也不固定於17歲,有需要的話也可以提前到15歲。而且在秦國,如果戰事緊急,幾乎全民都要服從戰事的安排,不分老幼,也不分男女。基本上處於一種全民皆兵的狀態,這也是秦國長期實行耕戰政策的一種表現形式。兵農結合,根據不同情況隨時調撥,在最大的程度保持秦國的兵源充足。

服役的人都稱之爲“卒”,根據服役的時期、種類不同,卒的名稱跟種類也不一樣。一般從17歲開始,服役到60歲,有爵位的可以提前到56歲。每個人服役有三個種類,更卒、正卒、戍卒!

更卒,就是在男子成年後首先要服“更卒之役”,一年一次,一次一個月。更卒的工作內容十分的雜,有修築城牆、維護道路、維修河渠、餵養馬匹……等等等等,而且對工作質量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如果你修築的城牆不足一年就損壞了,不光主管工程的官吏要治罪,誰修的城牆不合格就要重修,而且不記入服役的時間。更卒幾乎沒有什麼軍事訓練,但是仍舊要聽從國家的徵召,什麼時候戰爭需要,他們就要什麼時候應徵參戰。更卒算是秦代的預備士兵,更卒制度算是秦代的預備役制度。

秦國是怎麼走向強國的?原來是靠兵役制度的改革 第2張

更卒之役服過一年之後,就會轉爲正卒。正卒的服役期限是一年,主要任務就是軍事訓練,和維持地方的治安。正卒的訓練分爲材官、輕車、騎士、樓船(步兵、車兵、騎兵和水兵)。正卒制度主要是爲秦國培養正規的士兵,以滿足秦國在戰爭中對士兵的需要。

正卒在經過一年的訓練之後,達到一定標準後就可以轉爲戍卒之役,戍卒之役也是一年。戍卒之役是分爲兩種,一個是去邊境保家衛國,在邊境戍邊、築城、作戰。第二種是在正卒中比較優秀的士兵,加入京師禁衛部隊,在京師屯戍。主要是警衛皇宮、京師和保衛關中,他們一般只執勤和訓練,不參加其他的徭役性勞作。戍卒,也就是國家的常備軍,主要任務就是保衛國家。

秦代這種兼生產、勞役、兵役於一身的制度,是非常符合當時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爲主題的歷史條件的。但是到了秦代後期,因爲大規模的開邊和修築阿房宮,兵員十分不足。於是就巧立各種明目,強迫犯罪或者犯禁的人戍邊充軍。到了秦末,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正常的更卒、正卒、戍卒制度,所有徵調都是最高統治者的一句話,嚴重破壞了社會的生產力,造成民怨沸騰。這也是秦亡的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