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官員平時讀啥書?爲何他們鍾愛法律書籍呢?

古代官員平時讀啥書?爲何他們鍾愛法律書籍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官員平時讀啥書?很多人都會想到四書五經,但實際上,他們讀的是法律。

古代不是法治社會,但法令之多卻如汗牛充棟。漢武帝時各種法律就達359章,死罪有一萬多種,法律書籍“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有了法,朝廷上下也高度重視官員學法。李斯就向秦始皇提出各級官吏都必須學法,要能達到給想學法的人當老師的程度。唐睿宗也曾下令,法律條文要張貼在機關大院的牆上,以便各級官員隨時誦讀,“俯仰觀瞻,使免遺忘”。

古代官員平時讀啥書?爲何他們鍾愛法律書籍呢?

歷代帝王不僅倡導官員學習法律,還對其進行嚴格考覈及獎懲,引導他們自覺學好法、用好法。

宋太宗首創了當下流行的“領導幹部法律知識任職資格考試”:每年對任職期屆滿的各級官員組織統一考試,要求考生根據提供的幾則司法案例寫判決書,以綜合考察考生是否能將法令規章融會貫通。這不僅迫使官員認真學法,而且還要求他們放棄死記硬背,靈活運用法律處理公務。考完後,朝廷根據考試成績,決定官員的升降去留。

明朝不僅出現了全國統編法律教材《吏律公式》,還對官員學法的考覈和懲處措施有了詳細規定:每年考覈時,如果不能把考到的條文講解清楚,“初犯罰俸錢一月,再犯笞四十,三犯於本衙門遞降敘用”。相比宋朝的罷黜,明朝還得打屁股,實在有些不文明。

清朝的要求更爲嚴格,而且經常搞突擊檢查。雍正年間,司法部長會突然召集滿漢幹部職工,隨便摘出一個法律條目,要求他們當場默寫內容,然後將成績分爲上中下三等,報告給皇帝。

重視和考覈固然會敦促官員學法,但對精通法律運用的官員能予以破格提拔,或許纔是古代官場出現“學法熱”的根本原因。

古代官員平時讀啥書?爲何他們鍾愛法律書籍呢? 第2張

西漢的路溫舒在放羊時認字習書,被縣署錄用爲小吏,後來,他“因學律令”成績優秀,被提拔爲監獄長(獄史)。這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躍升,相當於將機關裏收發信件的臨時工一下子提拔爲公務員。完成這個高難度的華麗轉身,“潛規則”就是他喜好鑽研法律。

即使是刑滿釋放人員,只要精通法律,同樣可以做官。漢宣帝時,學術泰斗夏侯勝被關進監獄,和原丞相府官員黃霸成爲牢友。幾年後,兩人相繼刑滿釋放,夏侯勝復出擔任監察部長後,馬上舉薦了黃霸,理由是黃霸對法律十分精通。很快,黃霸被任命爲省長級別的揚州刺史。

有了成功的先例,官場“學法熱”蔚然成風,一些專家名師也迅速看準了這個巨大的市場,創辦私立律法學校。董仲舒就將研究心得寫成《公羊治獄十六篇》,在自己的學院中授徒賺錢;同時期的鐘皓是刑法專家,政府多次聘他當官,可他竟“爲二兄未仕,避隱密山,以詩、律教授,門徒千餘人”,二兄就是孔方兄,可見他每年開法律培訓班的收入,不知高於他做官的俸祿多少倍。他也確實培養了一大批良才。獄吏公孫宏通過集中培訓,受到皇帝賞識,一年就升爲左內史;尚書檯小職員孔光業餘時間上了鍾老師的補習班,工作能力大大提高,數年內就當上了總理(尚書令)。

皇帝高度重視官員學法,但同時培養出一批“只唯法、不唯上”的官員,卻讓皇帝始料未及。此類一根筋官員的典範就是海瑞,還有前文提到的學術大師夏侯勝。他坐牢的原因是“以法抗上”。夏侯勝當初是長信市長,漢宣帝要給曾祖父漢武帝制廟樂,羣臣在學習討論詔書時,他偏偏說:“依祖宗法令,詔書不可用也。”結果因“非議詔書”而下獄。

夏侯勝確實是搞學術的大家,儘管他尊崇法律,但論法律水平,遠不如他的牢友黃霸,他居然不知皇帝的詔書也是法律的一種,而且還是凌駕於成文法的“上位法”。時移世易,今天的官員們也熱衷於學法,但希望他們能把只唯法不唯上也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