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劉邦死後爲何沒有立即發喪?這裏面究竟有何原委?

劉邦死後爲何沒有立即發喪?這裏面究竟有何原委?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泗水亭長出生,最後卻能開天闢地新建王朝政權,不可謂之傳奇。作爲一位偉大的開國皇帝,他死後爲何要祕不發喪,直至四日後才昭告天下?這裏面究竟有何原委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在討伐淮南王英布的戰爭中,中流矢負傷。歷經四個月的奔波,回到長安後,劉邦傷勢惡化。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四月,漢高祖劉邦在長樂宮中去世,享年62歲。

劉邦死後爲何沒有立即發喪?這裏面究竟有何原委?

漢朝建立後的幾年中,諸侯叛亂此起彼伏,漢王朝面臨着一代而終的危機。劉邦政權從楚漢戰爭中開始,就是依靠與諸侯王、列侯之間的信賴關係維繫的。劉邦一旦死去,漢王朝驟然崩潰的可能性極大。新舊帝王更替,繼承皇位的劉邦之子是否能維繫父輩的關係還沒有保證。因此,劉邦死後,四日之內沒有發喪。

漢朝建立後,劉邦相繼誅殺了自己分封的諸侯王,而自始至終都在支持他的還有樊噲、周勃、酈商、陳平、灌嬰、蕭何、曹參、張良、王陵等人。這些與劉邦親密的人,也都是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但與其他諸侯不同的是,這些人都是沛縣出身,有些相識於微時,有些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從沛公時代開始,他們就與劉邦並肩作戰至今。即使在劉邦稱帝之後,他們也還都是握劍保衛漢王朝。酈商作爲丞相,曹參作爲齊國相國,他們都與劉邦並肩討伐英布;周勃、樊噲作爲漢朝相國,相助劉邦討伐燕王盧綰。

劉邦死後爲何沒有立即發喪?這裏面究竟有何原委? 第2張

劉邦在晚年,對故鄉有着深深的眷念。討伐英布之後,劉邦曾回到故鄉沛縣。在沛宮,他聚集友人、父老子弟,開設酒宴,持續十多天。宴會中,劉邦激動萬分,一邊擊築,一邊歌唱自己作的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孩子們的和唱中,他跳起舞,臉頰上熱淚滾滾。年逾花甲的劉邦,在故鄉的父老親人面前流露出了情感脆弱的一面,也流露出了對守江山之艱難的擔憂。之後,沛縣和劉邦出生的豐邑都得到了免稅的恩典。

劉邦在沛縣時,曾對故鄉人說:“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可見劉邦對故鄉的眷念之情。遺憾的是,劉邦死後,遺骸被安葬在遠離故鄉的高祖陵墓——長陵。長陵位於秦咸陽宮北側咸陽原上,隔着渭水位於長安長樂宮的正北,是在漢高祖七年遷都長安時開始動工修建的陵墓。此後的漢代帝王,都從即位的翌年開始建造陵墓。長陵自動工到劉邦去世,僅花了六年時間。

劉邦作爲一代開國帝王,在立國和穩定政權方面,具有傑出的歷史貢獻。他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收服割據一方的諸侯王,最終統一天下,使中原由亂世轉而進入治世,結束了諸侯割據爭霸、戰亂頻發的局勢。在穩定政權方面,他不斷削弱諸侯王,鞏固統一政權,強化了中央集權,是歷史的進步。然而,從人道主義來看,劉邦背信棄義、屠戮功臣,正應了那句讖語——“一將功成萬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