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王朝滅亡後,守衛邊疆的那些士兵們都去哪裏了?

古代王朝滅亡後,守衛邊疆的那些士兵們都去哪裏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朝滅亡後邊軍都去哪裏了,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邊軍是歷史長河當中一個非常獨特的羣體,因爲每一個朝代在建立之初,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戍守邊地,鞏固邊疆,維護新王朝的穩定。然而,當中原內亂,王朝興替時,這些人又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

據說上世紀50年代初,解放軍進駐新疆塞圖拉哨所時,驚奇的發現這裏居然還駐紮着1個班的國軍,由於消息閉塞,這些邊軍並不知道內地發生了什麼,還問道怎麼纔來換防。

有朋友也許會質疑,幾年沒人補給換防,士兵吃什麼?這就得從古代的戍邊制度說起了。

自打秦朝開始,我國就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一統國家,顯然,如果從朝廷統一撥付寄養來供給各地的邊軍,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古代的做法是發展屯墾,即邊軍自成體系,自給自足。這辦法其實早在戰國時趙國的名將李牧就開始這麼做了,李牧的邊軍就是完全自給自足的。

到漢武帝時期,因爲對匈奴作戰的需要,除了衛青、霍去病統率的騎兵兵團大幅增加外,邊軍數量也大幅增加至25萬之衆。《漢書》記載,爲了解決吃飯問題,漢武帝“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邊軍平時生產,戰時打仗,圓滿的完成了戍守邊境的任務。

這種自給自足的做法,其實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前些年一個紀錄片就曾反映過一些偏遠的海島守軍條件艱苦,半年甚至更久才能接到內地消息,遇到大風浪時補給無法送達,需要自己開闢菜地自給自足。

古代王朝滅亡後,守衛邊疆的那些士兵們都去哪裏了?

搞清楚了這兩個問題,我們就會明白,在古代,遇到王朝更替時,前朝戍守邊疆的士兵們的確是一個尷尬的羣體,一方面他們靠着自給自足日復一日的守衛者每一寸國土,而另一方面,他們又不知道中原內地發生了什麼,自顧不暇的前政權早已忽視了他們的存在。

那麼當古代王朝滅亡的時候,戍邊士兵去了哪裏呢,或者說他們是怎樣的一種結局呢?其實無非4種。

第1種,逃亡。王朝興替時,朝廷對邊地的控制力會大幅下滑,比如明朝末年時,邊軍“行伍日見其空”,熊廷弼經略遼東時,原本員額有8萬的邊軍,居然逃的只剩下一萬多。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沒有了上級管控的偏遠駐軍,更是趁機逃亡殆盡。

第2種,奉調參與平叛。這也是多數王朝覆滅時飲鴆止渴的通行做法。如秦朝末年時,爲了鎮壓叛亂,秦二世抽調了戍守長城的20萬邊軍南下,只可惜王離統率的邊軍並未拯救秦王朝的命運,鉅鹿一戰被項羽擊潰,大將涉間自焚,蘇角戰死,這支邊軍成了秦朝的陪葬。

再如明朝滅亡時,崇禎皇帝也打算調寧遠的邊軍回援,但因大臣們對這種棄地的做法爭論不休,直到一個月後才正式下令,導致遼東總兵吳三桂剛帶兵走到河北,京師就失陷了。

第3種最讓人感動:繼續戍邊,防禦外敵。邊軍的職責就是戍守邊境,防止國土的丟失,這也是邊軍這一特殊軍種的天職。所以,當王朝興替時,還是會有一種忠誠的邊軍一心一意的守衛着國土。

古代王朝滅亡後,守衛邊疆的那些士兵們都去哪裏了? 第2張

最著名的莫過於唐朝的安西都護府邊軍,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幾近覆滅,吐蕃也趁勢攻唐,然而遠在千里之外的西域,卻有萬餘唐朝邊軍死死的守衛着這塊飛地,直到40餘年後,朝廷才知道,原來西域還在唐軍手中。

第4種則讓人唾罵:成爲流賊。邊軍久在塞外,屬於職業軍人,戰力強,所以也成爲歷代造反者最喜歡網羅的一羣人。比如明末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就特別喜歡招募前明邊軍逃卒,這也是張部戰鬥力極強的重要原因。

據《平寇志》記載,邊軍加入張部後,以搶掠和暴力爲樂,他們“剖孕婦,注嬰兒於槊”,“聚小兒百十,環木焚之,聽其哀號爲笑樂”,還有的“驅人父淫其女”,與魔鬼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