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漢朝的人口數量有哪些變化?引起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漢朝的人口數量有哪些變化?引起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解放的時候是四萬萬人口,但是在古代我國的人口可不是這麼多的。連年的戰亂,外加自然災害,那就是醫療條件落後,這些都可能導致人口大量減少,所以在我國許多朝代,人口都處於不足的一種狀態,而朝廷也會頒發一些法令,鼓勵生育的法令。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漢朝的人口數量有哪些變化?引起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秦末漢初,由於長期戰亂導致人口銳減,劉邦建立了大漢朝,在當時就是在世界上,大漢朝也是非常強盛的,但是經過那麼多年的戰爭,人口還是處於不足的狀態,這是有據可查的。在秦末的時候,當時的人口達到了兩千萬,但是到了建立漢朝的時候,人口已經下降了七百多萬,只有一千三百多萬了。可以說已經處於人口嚴重不足的邊緣了。

一個朝代想發展,沒有人怎麼可能。這時候,劉邦就有了危機感了,開始想盡辦法增加人口,許多政策都對人口的增長非常有利,特別是還對生育多的人進行獎勵。

不過,即使漢朝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老百姓多生孩子。但是當時的政局不穩,匈奴總是入侵,那是需要大量的兵力的,人口不足問題已經影響了軍事力量。這時候劉邦也發現了,一味的鼓勵似乎也沒什麼作用了,只能換一種思路,換一個方法了,那就是懲罰。

單身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當時的規定是這樣的,女子過了十五歲到了三十歲還不嫁人,就要交稅了,一年下來按現在的算法就是差不多要交五千元的單身稅,就是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個數字也不少了,而且這是每年都交的,如果交上十五年的話,那可就是七萬五千元了,真的是不老少的。

在這樣的重稅下,老百姓怎麼還可能不嫁女兒。一過了十五歲,就會將女兒嫁出去,想一想,十五歲出嫁生孩子,與現在比,三十歲還不嫁的多了,那時候三十歲就快當奶奶了。可以說,這真的是促進了人口的大幅增長,到了西漢末年的時候,人口都已經快到五千萬了。

經過漢初的休養生息,至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國人口約有3600萬,漢武帝后期因繁重徭役導致戶口銳減,至於史書中的”戶口減半“是因民衆不堪重負逃稅導致人口登記不實以致,漢昭帝、漢宣帝相繼息兵養民,到宣帝末年(前49年)人口已達5000萬左右。元始二年(2年)西漢在籍人口達59594978人,墾田8270536頃,爲兩漢之最。學者考慮到未納入統計的隱戶及外族,因此認爲西漢末人口應有6300萬。

漢朝的人口數量有哪些變化?引起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黃河流域,故西漢人口密度分佈極不均勻。以淮河、秦嶺爲界,北方人口約八成,南方人口不足兩成。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佈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

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起義導致人口銳減,東漢建立後人口開始恢復。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全國有戶4279634,口21007820;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全國有戶5860573,口34125021;漢章帝章和二年(88年)全國有戶7456784,口43356367;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全國有戶9237112,口53256229,墾田面積達7320170,爲東漢之最。

至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全國有戶10677960,口56476856,爲官方統計的人口峯值。不過古今學者考慮到當時被豪強地主霸佔或蔭庇的大批徒附、宗族、賓客、部曲、奴僕等人羣以及遷居漢地的匈奴、羌族、氐族、百越等大多未納入戶口統計,故認爲東漢人口峯值達6500萬。

東漢的人口分佈又有變化。中原人口爲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國四成。口數超過500萬的有豫、荊、揚、益四州。荊益兩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揚州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長的同時,北方大部分郡國人口減少。之後經過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到三國初僅餘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峯值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