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反對者多贊成者少的情況下,劉備爲什麼執意要伐吳?

在反對者多贊成者少的情況下,劉備爲什麼執意要伐吳?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221年7月,在荊州丟失關羽被殺一年多以後,劉備終於興兵大舉伐吳,其實劉備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因爲朝野上下對是否伐吳分歧很大,總的來說是反對者多贊成者少,諸葛亮和趙雲更是明確反對。劉備並不是一位剛愎自用之人,很多時候他還是能聽得下臣子的意見的,那麼這一次劉備爲何在朝野上下一片反對聲中執意大舉伐吳?三大優勢,五大苦衷,我們來分析一下。

在反對者多贊成者少的情況下,劉備爲什麼執意要伐吳?

先看三大優勢:首先,自209年赤壁之戰後劉備得到荊南四郡,215年孫劉雙方平分荊州劉備得到南郡,武陵和零陵郡以來,劉備和關羽在荊州苦心經營了十年之久,根基很深;反觀孫權219年底纔得到荊州,即使是以種種舉措收買荊州上下民心恐怕也沒那麼快能見效,在劉備的心目中認爲如果自己打回去擁護自己的肯定多過擁護孫權,晚打不如早打。從後面馬良很快說動五溪蠻出兵支持劉備來看,劉備的想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次,劉備的士卒都是百戰精兵,赤壁之戰後劉備的戰事基本就沒怎麼停過,先是攻取荊南四郡,接着攻取西川拿下益州,又差點和孫權大打出手,漢中之戰一打近兩年還擊敗了曹操,劉備幾乎沒敗過;孫權呢?兩次合肥之戰都是大敗,濡須之戰互有勝負也沒佔到便宜,實事求是的說,蜀漢軍隊的整體戰鬥力是強過東吳的,這也是劉備伐吳的信心之一,從後面伐吳開始階段劉備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吳境也能說明這點。

在反對者多贊成者少的情況下,劉備爲什麼執意要伐吳? 第2張

再者,此時的東吳,周瑜魯肅已死,白衣渡江襲取荊州的呂蒙也在220年初病逝,陸遜雖然已嶄露頭角,日後在曹丕三路伐吳時大放光芒的朱然,全琮和朱桓等人此時還聲名不顯,征戰沙場一生的劉備豈會將他們放在眼裏?東吳沒有統帥之人可與自己抗衡這是劉備認定的自身優勢之一。

再來看四大苦衷:第一,關羽和自己情同兄弟,劉關張的關係天下人皆知,現在關羽被殺,如果劉備對此無動於衷說不過去,最好的方式就是興兵伐吳爲關羽報仇,這也是劉備伐吳最好的藉口,第二,和第一個理由類似,不爲關羽報仇,其他人好說,但是張飛那邊交代不過去,演義中張飛一句話“他人豈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軀與二兄報仇!若不能報時,臣寧死不見陛下也!”,劉備就無話可說。

在反對者多贊成者少的情況下,劉備爲什麼執意要伐吳? 第3張

第三,荊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爲益州地理位置的侷限性,劉備想要成就霸業荊州就不容有失,荊州在手劉備就有戰略上的優勢,何況此時東三郡的易主(220年孟達獻東三郡投降曹丕)更是讓劉備認識到荊州的重要性,所以重新奪回荊州是當務之急;第四,劉備麾下得以重用的荊州出身之人應該是最多的,打回荊州去能給他們一個交待,這也是劉備伐吳的陣容大部分都是荊州人的原因之一。

第五,劉備生於161年,221年已經是整整60歲了,古人壽命都沒那麼長,220年老對手曹操的去世可能讓劉備也意識到需要提前安排一些事項了,太子劉禪能力不足,如果自己生前能夠重新奪回荊州或者重創東吳,也能爲子孫後代創造更爲有利的環境,這可能也是劉備伐吳的考量之一。所以即便朝野上下一片反對之聲,但是和諸葛亮趙雲等人站立的位置不同考慮的問題自然也不同,對劉備來說伐吳是勢在必行,無人可以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