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康熙臨終前,爲什麼要求繼任者善待和碩禮親王家族?

康熙臨終前,爲什麼要求繼任者善待和碩禮親王家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爲什麼要繼任者善待禮親王的後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1722年,69歲的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

康熙皇帝臨終前,他在遺詔中不僅確立了皇位繼承人,而且還向繼任者做了一個重要的交待:“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身爲一代明君的康熙皇帝,爲何在臨終時,還念念不忘地要繼任者善待禮親王后代?禮親王是誰?他一家又爲何能得到這樣的殊榮呢?

康熙臨終前,爲什麼要求繼任者善待和碩禮親王家族?

這就要說到代善和康親王傑書了。

代善在清朝初年的兩次皇位爭奪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嫡次子。在嫡長子褚英被處死後,功勳顯赫的代善便成了實際上的長子。他頗爲勇武,又有不俗的軍事才能,因此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器重,並被立爲太子。多次在努爾哈赤征戰時,代爲處理國政。

然而,由於代善和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走得太近,其太子之位遭到廢黜,並且威望也不復從前。

努爾哈赤病逝後,由於沒有指定汗位繼承人,誰繼承汗位便成了大家最爲關心的事情。

按說,當時最有實力的就是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

其中,代善位居四大貝勒之首,又統管正紅旗和鑲紅旗,手下亦是能人輩出,且他軍功最爲顯赫,實力最強。如果他要武力爭奪汗位,機會還是非常大的。

但是,代善思來想去,認爲自己並不適合做後金的總領導人。

一方面,當時後金的執政政策還是“八和碩貝勒共治”,代善認爲自己並不能制服他們。

另一方面,後金軍纔在寧遠之戰中戰敗,士氣低迷,且遼民對後金多有反抗。

除此外,明軍廣修城池,訓練兵卒。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也多與明朝往來,準備聯明反金。朝鮮也暗中助力明軍。在這內憂外困中,後金的形勢十分嚴峻。

代善很清楚,打仗是他的強項,但政治上,他卻並無所長,所以他聯合兒子嶽託和薩哈璘極力推舉文武雙全的皇太極登上了汗位。

康熙臨終前,爲什麼要求繼任者善待和碩禮親王家族? 第2張

皇太極登上汗位後,代善對其極爲忠誠,並處處擁護其權威和統治,爲其他貝勒作出了表率。

當然,代善這樣做也是顧全大局,畢竟後金才建立不久,若是發動內戰,再加上明朝和蒙古的進攻,很有可能就會讓才崛起的後金粉身碎骨。

文治武功皆了得的皇太極在稱汗後,帶領後金繼續爲統一中原而征戰不止。同時,他在政治上又有着高瞻遠矚的眼光。他革除弊政、促進滿漢交融,同時更加重視拉攏蒙古貴族,爲後期滿清入關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事業處於巔峯期的皇太極,還在打敗林丹汗後,在盛京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清王朝。

論功行賞時,代善、嶽託等8位功勳顯著者,皆得到了分封,其中代善被封爲禮親王。嶽託則被封爲和碩成親王,薩中璘病逝後,皇太極又追封他爲穎親王。

1643年,皇太極暴病而亡。由於去世得太過突然,他沒來得及指定繼承人,於是一場皇位之爭再起風波。

這次爭奪皇位的最有實力的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再就是位高權重、資歷深厚、軍功累累,而且其兒孫受封王爵最多,且在朝中擔任要職者也數量最廣的禮親王代善。

代善雖然再一次得到了繼承帝位的機會,但是他爲人公允。在議政王會議上公開表態,他已年老體衰,難當大任,豪格是皇帝長子,當承大統。

代善的立場自然影響了大多數支持者。多爾袞也深知如果沒有代善的支持,他爭奪皇位的勝算也微乎其微。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擁護才6歲的皇九子福臨爲帝。而他則以福臨年幼爲由,代理國事。

不管怎麼說,代善的擁立再次保證了皇太極嫡系一族的統治地位,同時也讓一場一觸即發的政治危機消於無形。

康熙臨終前,爲什麼要求繼任者善待和碩禮親王家族? 第3張

到了康熙繼位後,代善的孫子傑書,又爲大清王朝的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康熙親政後,有三方面的大問題急需他來解決。

一是權臣鰲拜。康熙用計將其擒獲,並對鰲拜的勢力多有打壓,這才順利親政。

二是削三藩。康熙認爲“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於是下令撤藩,結果引發了三藩之亂。

三是收復臺灣,加強中央對臺灣的統治權和管理權。

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且勢頭兇猛。

傑書被康熙任命爲大將軍,率軍先後出征福建、浙江和廣州等地,平定了靖南王耿精忠叛亂,並擊敗了前來參與叛亂的鄭經。

這樣一來,由於耿精忠已被降服,康熙便可以專心派兵攻打平西王吳三桂。而且鄭經也被打敗,不光不能再和吳三桂聯合反叛清王朝,而且由於他的勢力大減,也爲康熙後期統一臺灣打下了基礎。

因此,傑書在平定耿精忠叛亂,班師回朝的時候,康熙親率文武大臣到盧溝橋相迎,其殊榮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由此可見,在康熙看來,禮親王代善一家功績異於其他鐵帽子王,是對大清王朝最忠心不二的大家族。因此康熙纔會在遺詔中留話,讓雍正繼續善待禮親王代善的子孫。

當然,康熙這樣做還有兩個目的。

一是禮親王代善家族延續了數代,在朝中有着盤根錯節的關係和強大的影響力,因此新皇帝繼位,善待其後人,能得到這個家族的支持,有利於鞏固皇權。

二是善待禮親王代善的子孫,也是告訴文武大臣和天下百姓,皇帝是仁慈的皇帝。凡是有功的人,皇帝皆不會忘記,並給予優待。如此才能安撫朝臣和天下百姓,並讓更多的人願意效忠皇帝。

所以說,康熙要雍正善待代善子孫,一方面的確是有知恩圖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皇權鞏固的政治目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