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垂簾聽政”對於黃權的干政能代表什麼?是皇權的旁落還是出於維繫皇權的無奈?

“垂簾聽政”對於黃權的干政能代表什麼?是皇權的旁落還是出於維繫皇權的無奈?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垂簾聽政的文章。

在我國五千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先後誕生了數百個政權。這些獨立的政權都有後宮干政的情況出現過,而後宮干政者皇太后居多。皇太后,一般是指皇帝的母親或者嫡母,也就是先皇的皇后。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討論下,在古代皇太后的干政是皇權的旁落還是維繫皇權的無奈。

“忠孝”作爲古代維繫大一統政權的思想基礎,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結晶。古人們對國要忠、對家要孝這個思想深深的影響了王朝的歷史,也深深的影響了每一個人。古代君王們在“忠孝”上,都是以身作則。清朝乾隆對其母親的“孝”行,在當時乃至現在都傳爲佳話。

“垂簾聽政”對於黃權的干政能代表什麼?是皇權的旁落還是出於維繫皇權的無奈?

早在先秦時期,史書中就不乏對後宮干政的記載。後世一統的王朝,隨着皇帝的強與弱,也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太后干政的局面。離我們最近,也最被我們所熟知的就是慈禧太后了。她執掌近代中國數十年,從“兩宮垂簾”到自己親政,無論是皇帝還是王公大臣,沒有任何人能撼動她的地位,是我國曆史上封建王朝時期最後一位有實際權力的政治女性。

在“忠與孝”的思想的影響下,治國與盡孝被聯繫在了一起。古人認爲不孝的人對國家與皇帝也會不忠,是要被社會所唾棄的。也正是“忠孝”在政治上的延伸運用,纔會使得歷代皇帝對孝順皇太后看的格外的重要,也使得皇太后自古就有干涉朝政乃至立廢皇帝的傳統。

“受忠於國,孝於父母”,古代不止普通百姓要對國盡忠、對父母盡孝,皇帝也一樣。在古代,皇帝繼位第一件事就是要冊封先皇的皇后爲皇太后,以向臣民表達皇帝的孝道。

那麼,什麼情況下會出現皇太后專政呢?

通常,皇帝年幼的時候,沒有能力治理國家,那麼這時候就需要一個人來代替皇帝,對內施政、對外代表國家。而大臣們即使再忠心也是外姓,非皇族無法叫人放心,所以大多時候攝政的都是皇族比較有能力和威望的人。然而,皇帝寶座的誘惑力遠遠大於一個國家是否國泰民安,皇族男性成員們大多時候更對皇位本身更感興趣,作爲小皇帝的支持者們是不願意一位皇族男性成員來代替皇帝執政的。皇族男性成員不行,那就要選個女性了。作爲皇帝的母親,皇太后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是人就會有對權力的渴望,可是爲什麼把皇帝的權力暫時交到皇太后的手中大家更放心呢?

首先,“母以子貴”。

“垂簾聽政”對於黃權的干政能代表什麼?是皇權的旁落還是出於維繫皇權的無奈? 第2張

皇太后作爲皇帝的生母或嫡母,是皇權最爲直接的利益關係者。皇帝的生母如果是先皇的皇后,那無疑他的母親就是皇太后。如果生母不是皇后,那他登基的時候先要冊封先皇皇后爲皇太后,並認其做嫡母,這樣才叫名正言順。但無論是生母還是嫡母,繼任皇帝都是在先皇還在時就安排好的,她們的地位、權力都來自於皇帝,皇帝在,她們的地位就在,皇帝不在,新繼任的皇帝可就未必會尊她們爲太后了。所以,皇太后是最不希望皇帝換人的,她們當然要盡皆全力替皇帝保住位置。

其次,女人的母性。

爲自己兒子傾覆一切而不惜,是女人天然的母性。生母自不必說,嫡母首先要從心裏上接受這個皇帝她才能坐穩這個位置。所以,出於本能,太后們自然而然的要保護皇帝。就算“後權”與“皇權”產生爭執,也只是內部爭執,通常不會威脅到皇帝的位置。

最後,皇太后本身就有一股政治勢力。

衆所周知,古代女人一但被選做皇帝的妻子,那她的家族也就跟着沾了光。久而久之,在皇太后的身後就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即外戚集團。在古代,一個家族中男性成員是擁有這個家族的天然繼承權的,皇族也不例外。比如,皇帝在選定一個兒子作爲繼承人而被封爲皇太子後,其他的兒子會被封爲王。在老皇帝看來,其子要麼享有天下,要麼就享有榮華富貴,可在新皇帝看來,其他的兄弟就是與自己爭奪皇權最大的威脅。而外戚沒有皇族的繼承權,又是皇帝的親戚。所以,皇太后也好、皇帝也好,更容易信任法理上無權自己爭奪皇權的外戚。這就使得代理皇帝執政的皇太后有了與朝廷內其他政治勢力鬥爭的基礎,也使其有能力在特殊時期保護好皇帝的位置。

那麼,皇太后干政時期的皇權到底是衰落還是皇權延續的無奈呢?

“垂簾聽政”對於黃權的干政能代表什麼?是皇權的旁落還是出於維繫皇權的無奈? 第3張

我認爲,皇權衰落自然會導致外臣權力的做大。在臣權強於皇權的時代,皇帝說了都不算自然也不會有皇太后什麼事了。

正是皇權對一個朝廷擁有絕對的掌控能力的時期,纔會出現在皇權過渡期由太后“垂簾干政”的事情出現。這個時候,雖然執政的不是皇帝,但是皇太后本身就代表了皇帝也就是代表了皇權。這與輔政大臣不一樣,輔政大臣權力再大也只是臣,也代表不了皇權,而皇太后本身就是君。所以,出現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年代,並不是皇權的衰落,而是維繫皇權繼續傳承的過程中的無奈之舉。

越是君主專制制度高度集中的年代越講究“孝道”,皇太后的地位也就越高,出現皇太后理政的機會越大。隨着歷史車輪的前進,封建君主專制發展到極盛的清代皇權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峯,同時清朝也是皇帝們對皇太后表示孝順例子最多的王朝。當然,皇太后干政也是頻率最高的時期。從順治朝開始的每一朝的皇太后都不同程度的對國家政務有過干預,清末的慈禧太后更是成爲了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

太后“垂簾聽政”從一開始就是爲了使皇權平穩過渡,而權力對人類走着難以抗拒的誘惑,皇太后也不例外。這才使得歷史上多次上演了皇帝要親政、皇太后不還政的大戲。可是,皇帝與皇太后在宮中再怎麼鬥,那也是他們自己家人的事,皇權從未因“垂簾聽政”而旁落給外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