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蜀漢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曹魏是如何報復蜀漢的?

蜀漢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曹魏是如何報復蜀漢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蜀漢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三國之中,蜀國雖然最小,可是卻最好戰,前有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後有姜維的九伐中原,雖然勝績不多,可是看起來,蜀漢骨子裏就是喜歡——打!

面對蜀漢的咄咄逼人,作爲守勢一方的曹魏,無論是曹真還是司馬懿,在陝西一帶都是重兵屯守、嚴陣以待。但是,魏蜀交界還真出現過軍事真空,那就是——司馬懿徵遼東的時候。

一、蜀後主的命令和蔣琬的失策

公元237年,盤踞遼東的公孫淵發動叛亂,不但想在遼東的一畝三分地搞獨立王國,還對南方的東吳暗送秋波、眉來眼去。

要說這遼東的公孫家,其實從公孫康起,就是半獨立狀態,因爲實在太遠,曹魏就算想管,也有點力不從心。所以,一直以來,也就由他去吧。但如果遼東和南方的蜀漢、東吳都起來搞事,那對曹魏來說,就是四面開花了。這可真是“叔可忍嬸不可忍”!

偏偏,魏明帝曹叡派出征伐的毌丘儉,還因爲地理原因,出師不利。正因爲此,公元238年,一把年紀的司馬懿披掛上陣,遠征遼東、狠揍公孫淵!

司馬懿離開了,這就意味着——魏蜀前線空虛了!遠在遼東的司馬懿,就算會飛,那也得個把月才能回到前線,這可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聽聞這個消息,蜀漢方面首先坐不住的是——後主劉禪。

蜀漢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曹魏是如何報復蜀漢的?

都說劉禪傻,但這一年30出頭的劉禪,腦子裏還是很會趁火打劫的。他就命令蔣琬:趁機出兵北伐!

這裏對蔣琬得稍微說一下:蔣琬是資深老革命,曾經是丞相諸葛亮的辦公室主任,深受器重。在諸葛亮病逝之後,蔣琬走馬出任大司馬、開府,他成了諸葛亮事實上的繼承者。

雖然繼承了諸葛亮的權位,但蔣琬並沒有繼承諸葛武侯的才華,搞內政——他沒問題,但搞軍事——他真是外行!

自從接任大司馬之後,蔣琬同志對諸葛武侯多年北伐無功進行了系統分析,得出了這麼一條結論:孔明先生能力很強毋庸置疑,但爲啥總是失敗呢?因爲戰略方向選擇錯誤!就不應該老在祁山山路死磕!完全可以考慮從甘肅一帶進軍嘛!

蔣琬的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爲西線秦嶺一帶的地形實在是太過複雜,從這裏進軍,後勤補給始終是個大困難,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就沒法進行持續戰鬥。正是基於這種思維,蔣琬曾命令姜維出擊甘肅一帶,但也沒啥進展。

而面對司馬懿遠征遼東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蔣琬卻很猶豫:幹還是不幹?

說到此,我們有必要回頭看一下劉禪給蔣琬的命令:現在遼東造反,這是個好機會。在這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時代,你要抓住機遇,聯合東吳,一起搞曹魏!

可是,蔣琬分析來分析去,北伐的戰機就被分析沒了。

二、曹魏的“復仇”

要說這段時期,命運對蜀漢是比較垂青的,雖然錯失了司馬懿遠征遼東的戰機,可是緊接着公元239年,曹魏大當家曹叡又死了,老曹家內部好一陣的雞飛狗跳。

按說,這也是蜀漢北伐的好機會,可蜀漢當家的蔣琬偏偏就是個慢郎中,守城那沒問題,可是說到進軍,蔣琬同志就又開始各種犯嘀咕了——從甘肅進軍好呢?還是從上庸一帶進軍好呢?

嘀咕來、嘀咕去,五六年的時間,就被蔣琬給虛耗過去了。誒,這五六年的好機遇,要是給諸葛亮,那該有多好!

時間來到公元244年,曹家的事暫時塵埃落定:曹爽內鬥技高一籌,暫時領先並壓制司馬懿。這段時期的曹爽,那真是很爽!

蜀漢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曹魏是如何報復蜀漢的? 第2張

可是,曹爽不想只是一時爽,他想要一直爽!換句話說,也就是他要絕對壓制司馬懿!而要做到這一點,那就得立威——光政治牛可不行,軍事也得成功!

那麼收拾誰呢?曹爽的目光最後鎖定了蜀漢:這幾年蜀漢太乖了,諸葛亮死後,肯定是他們沒人了!

於是,曹爽一拍腦袋,發兵十萬,以夏侯玄爲將,南征西蜀。

三、取道駱谷

南征這麼大事,有沒有反對的?當然有!最大的反對派就是司馬懿:咱公司創始人曹操,在漢中一帶都沒佔到便宜,你去能行?曹爽,你有多大本事啊?

可是,司馬懿反對的越厲害,曹爽就越堅持——敵人反對的,就是我要的!

至於曹爽的支持者,那就多了:何晏、鄧飈、李勝、丁謐……可是,這些哥們都有個統一的毛病——內鬥是一把好手,打仗都是外行。不但打仗不行,而且還都喜歡空談,曹爽大軍還沒出發,這幫哥們已經在幻想凱旋了。

無論怎樣,244年3月,曹爽的大軍出發了,兵鋒直指漢中。

十萬大軍好湊,但曹爽卻實在是在陣營裏找不到帶兵打仗的好手!所以,除了曹爽、夏侯玄之外,這支大軍的高級將領還有這麼倆人:司馬昭、郭淮。

這司馬昭是司馬懿的兒子,而郭淮則是司馬懿的鐵粉,他們會聽話嗎?聽話纔怪!《晉書》記載:“蜀將王林夜襲帝(司馬昭)營,帝堅臥不動。”郭淮則更雞賊,《三國志》記載:“淮度勢不利,輒拔軍出,故不大敗。”作爲高級將領,一個看着敵人襲營,繼續睡大覺,另一個則時刻準備拔腿開溜。用他們爲將,這曹爽的人事安排——也真是“神奇”!

蜀漢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曹魏是如何報復蜀漢的? 第3張

不光人事,在進軍路線的選擇上,曹爽也堪稱“神奇”:他選擇了駱谷。爲啥?因爲從長安到漢中,只有三條路:最兇險的子午谷,最平坦的斜谷,路程最近但最缺水的駱谷。而相比子午谷和斜谷,駱谷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水源,這就對後勤補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想當初,以諸葛孔明的水平,都不敢選擇子午谷和駱谷,而曹爽卻勇敢的不走尋常路!

四、王平的選擇

此時,與曹爽對壘的人是王平。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對這哥們也不陌生,雖然他的存在感不強,但在諸葛亮時代,王平經常和廖化一起,充當開路先鋒的角色。在街亭之戰中,苦勸馬謖的,正是王平。街亭大戰失敗之後,軍容整肅,有序撤退的,也是王平。總之一句話,雖然名聲不亮,但這哥們絕對是個人才!

此時,王平的手下總共不到3萬,而此時蜀漢的主力要麼在成都,要麼在涪城,都很遠。眼瞅着絕對劣勢的兵力,很多蜀軍就開始發怵:要不咱躲躲?或者退守漢城、樂城,等待援軍,打防守反擊?

可對這些建議,王平直接否決樂,如果退守漢城、樂城,那就等於把陽平關拱手讓給了曹軍,再想反攻,那就難了。當下的選擇只有一個:狹路相逢勇者勝!

王平的想法是:沿途佈防,扼守要地,拖疲敵軍,伺機反撲。

五、興勢之戰

對於王平的決定,多數人心裏沒譜,只有護軍將軍劉敏深信不疑,對王平的指令,堅決執行。

王平命令劉敏,沿着山頭插旗幟,在這秦嶺大山,山頭那真是要多少有多少。其實,王平這招並不算特別高明,不過就是故布疑兵、虛張聲勢。如果此時魏軍統帥是諸葛亮、司馬懿這一級別的,王平這一招很難奏效,可偏偏,對手是軍事外行——曹爽、夏侯玄。至於司馬昭、郭淮,即便看出破綻,也裝沒看見。

面對綿延百里的漢軍旗幟,不辨真假的曹爽有點懵,至於十萬曹軍士兵,那就更懵了——秦嶺山脈的山頭上,時不時就會有蜀軍往山下扔石頭、扔磚頭、放冷箭。

蜀漢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曹魏是如何報復蜀漢的? 第4張

這可就糟心了,不攻擊吧,誰知道山頭有多少人呢?萬一是個大部隊咋辦?攻擊吧,費半天勁,等攻上去人也早跑沒了!這種態勢下,有時候,即便曹爽下令攻擊,曹軍士兵也逐漸習慣了磨洋工。

244年4月,曹軍到達興勢,終於走不動了!

這也不難理解,一方面,蜀軍牢牢控制着興勢山,再不退讓。另一方面,隨着戰線的推進,魏軍的補給線越來越長,缺乏水源,則導致魏軍的後勤供應難上加難。甚至,連負責後勤運輸的馬、驢、騾、牛都被大面積累死(“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這種狀態下,魏軍想繼續推進,只能說“難”!

魏軍疲了、累了,那就該蜀軍運動了。雖然限於人數劣勢,蜀軍始終無法發動大決戰,但是偷崗哨、摸營壘、放冷箭、抄後路,這種事,蜀軍可沒少幹!

魏蜀雙方開始了對耗,這一耗就是半年,轉眼到了同年十月。這期間,大戰沒有,但小仗——不缺。

這種態勢下,眼瞅着已經是難以取勝,曹爽一個叫楊偉的參謀跑過來建議:老大,咱撤吧!

可是,曹爽的鐵粉鄧颺、李勝卻站出來堅決反對撤軍,這倆哥們的特長就是——辯論,極端善於把沒道理講成有道理:這麼政治正確的事,你楊偉居然敢後退?

這通懟,把楊偉氣得直翻白眼!而曹爽的這次堅持,也關閉了自己的安全窗口!因爲,此時,蜀國的援軍,正在趕來,或者說,援軍已經到了,一個反包圍魏軍的口袋正在形成!

戲劇的是,最後對曹爽發出預警信號的又是他的死對頭——司馬懿,他寫信給前線總指揮夏侯玄,提醒他一定要謹記當年曹操在漢中失敗的前車之鑑!

這一次,夏侯玄聽進去了,作爲曹爽的鐵粉,他也建議大軍回撤。楊偉的話,曹爽可以不聽,但夏侯玄的話,曹爽不能不聽。

魏軍終於開始回撤,可是費禕統領的援軍已經來了——想走,沒那麼容易!不但費禕來了,涪城大軍也來了。此時蜀軍的規模,已經完全可以和魏軍進行大決戰了。

直到此時,曹爽才意識到危險的來臨,可是已經晚了,甚至連回撤的後路,都已經被王平派人斷掉了。

魏軍開始倉皇撤退,拼死奮戰,曹爽才得以勉強逃回長安。

六、結語

這一戰,魏軍雖然沒有全軍覆沒,可是也損失了數萬人馬,這是魏蜀交戰以來,魏國損失最爲慘重的一戰。也正是這一戰的失敗,讓曹爽更加威信掃地,爲他日後的倒臺,埋下了伏筆。不久的將來,曹魏將迎來司馬時代。

再看蜀漢方面:單論殲敵人數,即便是諸葛亮、姜維也沒創造更大的戰果。創造這一戰果的主要推手王平,卻在歷史長河中,泯然衆人。而背後調度和佈局這一戰的費禕,正是憑此戰功,進封成鄉侯,不久接替蔣琬,成爲新一代蜀漢核心。

不過,這一戰既與諸葛亮無關,也和姜維沒關係,或許正因爲此,在《三國演義》中,乾脆就沒出場。

注:關於興勢之戰的時間線,不同文獻有不同的記載,時間長短相差很大:短的有認爲前後延續一個月左右,而時間長的則認爲前後延續一年有餘。根據行軍路線及戰爭態勢發展,筆者認爲時間應該在半年左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