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曹魏在接授劉禪的投降後,東吳是怎麼堅持這麼多年不滅的?

曹魏在接授劉禪的投降後,東吳是怎麼堅持這麼多年不滅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以外部條件說,東吳如此“命硬”,是沾了曹魏內鬥不休的光,忙着篡魏自立的司馬氏,滅蜀後相當長時間都沒南下的精力。外加北方還有鮮卑等外敵侵擾。所以直到曹魏都被西晉取代了好些年,即公元279年,晉武帝才下了大舉討伐東吳的決心。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但話說回來,打鐵還要自身硬,東吳的“命硬”,根子上還是自身實力硬。特別是兩個獨家產業,實實在在撐起了東吳的硬實力,叫圖謀吞併天下的司馬家族,很長時間裏也不敢造次。

曹魏在接授劉禪的投降後,東吳是怎麼堅持這麼多年不滅的?

只要聯想下蜀漢時期,每次蜀軍北伐都缺糧缺到望眼欲穿的景象,就知道東吳的家底,該有多麼厚實。一直到最後東吳滅亡時,東吳官倉裏的米穀,依然有二百八十萬石之多。支撐長期戰爭的能力,確實十分強。

也正是東吳這強大的糧食儲備,叫北方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司馬家族,從曹魏至西晉時期,都在對吳用兵問題上長期糾結。但比糧食更叫司馬家族糾結的,卻更有東吳另一個獨家軍事技術產業:造船業!

東吳毗鄰東南大海,於是也就靠海吃海,大力發展造船產業。從福建閩侯到長江內的湖北武昌,到處都分佈着東吳的造船廠。技術更是領先整個三國時代,以造大船的技術說,東吳的巨型樓船,可以容納三千多名士兵。以戰船技術說,東吳的“鬥艦”“走舸”更是各個強悍。最讓司馬家族忌憚的,更有東吳強大的製造能力:以《南州早物志》記載,東吳的大船長二十多丈,容納數百人。關鍵是這類大船,動輒就是一造一大批,在海面上排成一排,簡直“望之如閣道”。

而放在東吳與北方對峙的長江一線,這個場景也是可以想,平日裏東吳巨型的戰船,就在長江沿岸招搖,一旦雙方進入戰爭狀態,東吳的造船業更常爆表開動,大船源源不斷殺來。大小船隻在長江上威武排開,效果可比在海面上“望之如閣道”還要震撼!

曹魏在接授劉禪的投降後,東吳是怎麼堅持這麼多年不滅的? 第2張

而且以《荊州土地記》記載,東吳的造船基地,不止在長江和沿海一線,鄱陽湖和洞庭湖地區,更是其長期經營的造船廠。洞庭湖地區有七個船廠,可以爲東吳製造載重在“萬斛”以上的大型船隻。這樣的作戰潛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都是遙遙領先北方。

也正是因爲東吳這絕對的優勢,司馬家族對東吳的用兵,長期陷入到糾結的狀態。直到晉武帝時期,西晉以蜀地船廠爲基地,成功生產出超越東吳的巨型樓船,擁有反超東吳技術的西晉,這才徹底下了開戰的決心。三國歸一的結局,不止講了天下大勢,更有一個至今不過時的硬道理:戰爭的實力變化,首先取決於產業技術的此消彼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