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曾鞏的一生經歷過哪些磨難?曾鞏這一代有多輝煌?

曾鞏的一生經歷過哪些磨難?曾鞏這一代有多輝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鞏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曾鞏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新古文運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成就非同一般。其實曾鞏的兄弟才華也非常厲害,他們還握有一項紀錄,就是曾鞏和他的弟弟曾牟、曾布以及堂弟曾阜是在同一年中進士,對於曾家來說可謂是一炮四響。其實還不止,曾鞏的兩位女婿也是進士,等於一共是六人統統高中。看到這裏不得不問問曾家是有什麼獨特的教學技巧?實在令人好奇。

曾鞏的一生經歷過哪些磨難?曾鞏這一代有多輝煌?

1、英雄多磨難

曾鞏出生在1019年,他生活的年代迄今一千年。在這一千年的時光裏,他的文章受到冷落,成爲唐宋八大家中的“透明人”,不過是最近100年的事。

也就是說,在民國以前的800多年中,曾鞏是古文寫作領域大神級的人物。只是今人無法領略和感受罷了。

歐陽修在世時,當了相當長時間的北宋文壇盟主,地位很高,當時就被稱爲“今之韓愈”。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六個席位,即以歐陽修領銜,其他五人,要麼是他的弟子,要麼靠他的賞識才開始揚名。

作爲文壇盟主,歐陽修生前就在物色自己的繼承人。在遇到蘇軾之前,他實際上已經認定曾鞏是最合適的人選。

那時候,曾鞏並無功名,但他的文章深得歐陽修推崇。歐陽修曾說:“過吾門者百千人,獨於得生(曾鞏)爲喜。”又說:“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學,初謂獨軒然,百鳥而一鶚。”

歐陽修對曾鞏的愛,那是超出一般的愛。只要是難得一遇的好文章,糊上作者名字,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認定是曾鞏寫的。他曾把蘇軾的文章當成是曾鞏寫的,也曾把王安石的文章錯認爲曾鞏寫的。

曾肇後來寫文章紀念兄長曾鞏,說歐陽修是文壇宗師,曾鞏出道晚一些,但與歐陽修齊名,“其所爲文,落紙輒爲人傳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學士大夫手抄口誦,唯恐得之晚也”。雖然是捧自己的哥哥,但曾肇這段話並無誇張。

事實上,曾鞏生前的文名確實很盛,獲得的評價也相當高。

連蘇軾都把曾鞏當作歐陽修門下最厲害的那個人,他寫詩說:“醉翁門下士,雜沓難爲賢。曾子獨超軼,孤芳陋羣妍。”

王安石在給曾鞏的詩中寫道:“曾子文章衆無有,水之江漢星之鬥。”後來,王安石又對別人說,在我交往的人中,曾鞏的文章“不見可敵”。

要知道,發出這些議論的人,都是自視甚高的文壇、政壇大咖。可見,曾鞏真的是“無敵”,不然沒有人會願意爲一個終生沉淪下僚的文人擡轎子。

《宋史》評價說,曾鞏“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謂難矣”。在大師輩出、羣星閃耀的時代,沒有做過高官的曾鞏,能夠打出一片天地,確實不容易。

不過,曾鞏最終還是錯過了文壇盟主之位。原因不是他不夠格,而是與他同時代的蘇軾太過光彩照人了。既生瑜,何生亮。儘管曾鞏的個人性情更接近歐陽修,但歐陽修在發現蘇軾之後,經過權衡,還是明確地把文壇盟主之任,付與蘇軾。

曾鞏的一生經歷過哪些磨難?曾鞏這一代有多輝煌? 第2張

2、當官爲民作主

曾鞏(1019—1083年),北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字子固。入仕後先任太平州司法參軍,1060年經歐陽修舉薦,先後任史館編校,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實錄檢討官兼判官告院等職。任京官9年後,外放越州(今浙江紹興)任通判。

這一年越州發生饑荒,曾鞏就通告所屬各縣,要各縣勸說富人如實申報自己儲存的糧食。據統計共有十五萬石,曾鞏同意將這些糧食比正常平倉價格稍稍提高一點後賣出,順利地度過了饑荒之年。此外春播時官府借給農民種子,讓他們隨秋季的賦稅一起償還,使得農事沒有耽誤。

後來他在齊、襄、洪、福、明、毫諸州任地方長官。在所任職之處,他注意除民害,平冤獄,治疫救災。深受老百姓讚譽。

曾鞏在800多年間受追捧,以及在近100年受冷落,都是歷史選擇的結果。我們如果能站在更長時段的河流裏去看待一個歷史人物聲名的起起落落,就能理解曾鞏作爲唐宋八大家之一,並非浪得虛名,更不是湊數。因爲,我們眼下的觀點和經歷,並不能代表歷史的全部。

曾鞏不僅身後之名起落不定,生前也命途多舛。

現在說起江西南豐曾氏,是當地人的一大驕傲。這個家族在北宋文壇、政壇光芒四射,盛極一時。追根溯源,雖然曾鞏的祖輩和父輩已經有了功名,但真正厲害的是曾鞏這一代。

曾鞏有四個弟弟、九個妹妹,在他之上還有個哥哥曾曄。兄弟之中,除了哥哥曾曄未中舉而相對早逝之外,其他五人以及幾個妹婿均中了進士。有一年,這個家族一次考了六個進士,轟動全國。

輝煌的背後,全是苦難。而這些苦難,基本上由曾鞏替弟妹們承擔了。

曾鞏的一生經歷過哪些磨難?曾鞏這一代有多輝煌? 第3張

3、文創治學的高手

曾鞏從18歲就走上科舉之路。除了上面講的,他有10年時間爲了贍養大家庭而放棄求取功名,另外的10年,他考了多次,卻蹉跎其間,沒能考上。

究其原因,他早年屢試不第,不是文章寫得不行,而是寫文章並不趨附當時的應試文風。連歐陽修都看不過去,責問說:“有司所操,果良法焉?”意思是,連曾鞏這樣的人才都未能被錄取,考試部門的評審標準,真的科學嗎?

一般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確實會抱怨和指責外界,尤其是天才式的人物,更會將個人的失敗歸咎於外部環境的滯後。但曾鞏從不如此想。

在歐陽修爲他打抱不平的時候,曾鞏卻“不非同進,不罪有司……思廣其學而堅其守”——既沒有嘲諷考中的人,也不對考官大放厥詞,他首先想到的是自省,反思如何不改初心,並把學問做得更精深。

在曾家最困難的時候,曾鞏受盡了同鄉的嘲諷。當地人做了一首打油詩,戲謔曾家兄弟趕考只是去打醬油:“三年一度舉場開,落殺曾家兩秀才。有似檐間雙燕子,一雙飛去一雙來。”曾鞏不以爲意,“力教諸弟不怠”。

曾鞏志大才高,卻從未得到命運真正的眷顧。無論是科舉,還是做官,始終是逆境多於順境。連唾手可得的文壇盟主之位,也因爲蘇軾的出現而失去了。但他始終心態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一直在用聖人的標準磨礪自己。

在曾鞏擔任館閣校勘期間,蘇軾推薦了兩名四川老鄉拜訪他。這兩人因爲文風不合流俗,被鄉里人譏笑爲迂闊,很是苦惱,特向曾鞏求教。曾鞏讀了他們的文章,卻稱讚有加。兩人很高興,臨行便請曾鞏爲他們寫點文字帶回去,好堵住悠悠衆口。

沒想到,曾鞏勸他們說沒必要,根本用不着爲這些閒言碎語苦惱,“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不必隨波逐流,也不必阿附世俗,更不必爲冷眼所動。

曾鞏的一生經歷過哪些磨難?曾鞏這一代有多輝煌? 第4張

曾鞏有點悲催,他生前的工作和職位,決定了他出頭的機會甚少。他不依附人,不迎合人,爲人,做官,寫文章,溫和務實,純淨端正。

他雖然推崇和羨慕李白式的人物,但表現出來仍是一副不放縱、很剋制的模樣。這樣的人,在崇尚個人主義、自由奔放的時代並不討喜。也難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曾鞏逐漸淪爲了唐宋八大家中的透明人。

然而,大家仔細想想,曾鞏這樣的人,纔是中國曆代讀書人的主流命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