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假如戰國七雄的明君都處在同一時期,歷史將怎樣改寫?

假如戰國七雄的明君都處在同一時期,歷史將怎樣改寫?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假如戰國七雄的明君都處在同一時期,歷史將怎樣改寫?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權威。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戰國時期(前475~前221),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被後世稱之爲“戰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過很多的有爲之君,例如秦惠文王、趙武靈王、齊威王、燕昭王、魏惠王、楚威王、韓昭侯等,基本每個國家都有厲害的君王出現。只可惜的是,他們並沒有能夠出現在同一個時期,我們很難看到這場曠世之戰的誕生。

如若七國雄主都處在同一個時期,那麼歷史的發展會怎麼樣呢?誰能逐鹿中原呢?

在這一問題上,當屬秦惠文王莫屬。秦惠文王十九歲即位。因爲商鞅變法後觸犯了太多貴族宗室的利益,導致貴族宗室多怨氣,惠文王便族滅商鞅,但卻不廢其法。正是有秦惠文王這一賢明的君主關鍵性的決策——繼續推行商鞅之法,徹底爲秦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韓宣王元年(前325),秦惠文王自稱秦王,成爲秦國第一位君王。當政期間,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裏子、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爲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假如戰國七雄的明君都處在同一時期,歷史將怎樣改寫?

要說能和秦國有的一拼的無非也就齊國、楚國和趙國。

齊威王(前378--前320),田氏,名因齊,戰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四代國君。

齊威王二十三年(前334),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爲王,史稱“徐州相王”。齊威王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齊威王在位時期,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爲相,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爲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

齊威王三十六年(前320年),齊威王駕崩後葬于田齊王陵,享年59歲。

不得不說齊威王也是一名惜才愛才,懂得勵精圖治的君主。但他並沒有能抓住奴隸制向封建社會變革時期的關鍵,他沒能對國家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雖說國富民安,但是如果真的將其與秦國進行比拼,齊國很難擋住秦國的虎狼之師。齊國此時的內政修爲是相當好的,但缺乏的是根本性扭轉改革和軍事力量的加強,一場戰役不只是有一位著名的軍師就能勝利的,更重要的是靠士氣和將士們有效的訓練。

假如戰國七雄的明君都處在同一時期,歷史將怎樣改寫? 第2張

楚威王熊商(?―329),羋姓,熊氏,名商,戰國時期楚國國君,繼承其父楚宣王救趙伐魏與開拓巴蜀的格局。他是楚國繼楚悼王以後,使楚國國勢發展最強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復楚莊王時代的霸業爲志業,力圖使楚國冠絕諸國之首。

楚威王七年(前333),楚威王大軍伐齊,與齊將申縛戰於泗水,進圍徐州,大敗申縛之後,卻被齊將田盼打敗;楚國雖說先勝後敗,但由於打敗過越國 ,勢力還是擴張到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楚威王的聲望,顯赫一時。威王十一年而卒,子楚懷王熊槐繼位。

楚威王和秦惠文王是同一時期的人,他們甚至還有“秦楚之好”,雖說楚威王力圖回覆楚莊王時代的霸業,但事實上由於其國家內多年的弊病,奸臣當道,在朝中渾水摸魚,讓楚國在楚威王薨逝後國力立即衰減,被其餘六國甩出名列。

趙武靈王(約前340—前295),嬴姓,趙氏,名雍,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假如戰國七雄的明君都處在同一時期,歷史將怎樣改寫? 第3張

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已退位的趙武靈王在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死後諡號“武靈”。趙君稱王,自武靈王諡號始。

趙武靈王可以說是橫跨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代,也正是他積極在趙國國內學習胡人,推行胡服騎射,纔有了後面能和秦國對峙三年的長平之戰的實力。但軍事實力歸結于軍事實力,但趙國的民政文化實力就遠不如秦國。

齊威王、楚威王、趙武靈王雖說都是一代賢明的君主,但都各自因爲其沒能積極在這一時期進行變法,讓自己的國家積極轉型,走向封建社會的道路,總歸還是有或軍事或內政或民生上的和秦國的差距。倘若戰國七雄的明君仍在,最終仍然會是秦惠文王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