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唐朝的宦官政治怎麼形成的?大唐亡於宦官?

唐朝的宦官政治怎麼形成的?大唐亡於宦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黃巢之亂時,人們通常都是從田令孜當執政官說起的。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田令孜爲什麼會成爲大唐的執政官呢?據說原因非常簡單,因爲田令孜是小皇帝最信任的大太監。

小皇帝於公元872年上位,田令孜兩年後就成爲帝國執政官。

上之爲普王也,小馬坊使田令孜有寵,及即位,使知樞密,遂擢爲中尉。上時年十四,專事遊戲,政事一委令孜,呼爲“阿父”。

王仙芝之亂是哪一年出現的?田令孜當執政官那一年出現的。黃巢之亂是哪一年出現的?田令孜當執政官後第二年出現的。

從時間鏈上看,怎麼看也是前有因後有果的啊。

史書在說起這段歷史時,通常總是說:老皇帝死了,他12歲的兒子繼承了皇位。這個12歲的小皇帝,吃喝玩樂不務正事,並且在14歲時,讓他的最佳損友田令孜當了帝國執政官,於是大唐帝國只能以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向死亡之路狂奔了。

用英雄史觀看歷史的人通常都認爲,大唐的皇帝都不是正常人。所以他們當皇帝的時候,就會把帝國的工作交給一些最佳損友去打理,當然了,更會派衆多最佳損友陪着自己兒子玩。

有那麼多正直且能力出衆的大臣,皇帝不信任、不重用,就是讓成天變着花樣陪他們吃喝玩樂的太監去管理帝國。

以至於大太監仇士良自豪地宣稱,老皇帝、小皇帝都是傻子,你想專權,就得天天變着花樣讓他們吃喝玩樂。只有如此,他們纔會把軍國大事交給我們打理,你如果幫着他好好治理帝國,他們肯定會把你清理出局的。

士良之老,中人舉送還第,謝曰:“諸君善事天子,能聽老夫語乎?”衆唯唯。士良曰:“天子不可令閒暇,暇必觀書,見儒臣,則又納諫,智深慮遠,減玩好,省遊幸,吾屬恩且薄而權輕矣。爲諸君計,莫若殖財貨,盛鷹馬,日以球獵聲色蠱其心,極侈靡,使悅不知息,則必斥經術,闍外事,萬機在我,恩澤權力慾焉往哉”,衆再拜。

唐朝的宦官政治怎麼形成的?大唐亡於宦官?

在我看來,這種說法雖然出自正史,但它是一個標準的童話故事,說得比較溫和一些,它也是標準的政治宣傳。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老闆,你會讓一些最佳損友幫你打理公司業務嗎?你會讓衆多最佳損友天天陪着自己兒子吃喝玩樂嗎?肯定不會。因爲你的腦袋沒有那麼笨,可問題是,難道大唐皇帝就有那麼笨?

遠古的歷史都淹沒的差不多了,所以我們說起皇家子弟的教育,大約只能以空對空的想象。問題是,清代的資料非常充足,我們看看那些帝王之子,都是接受着什麼樣的教育?都是有着怎樣的才能?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平均值能甩普通人家子弟,幾十條大街也不止。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大唐皇帝也有正常人的思維,爲什麼都信任太監、重用太監呢?

事實上,太監政治是一種精心策劃出來的權力格局,這種權力格局最大的弊端是它太殘忍了,因爲建立這樣的權力格局,需要閹割大量的男人。

至於被閹割的男人,是不是都會心理變態,參考一下蔡倫、鄭和就可以知道了;不行再參考一下張承業和曹騰就可以了。

因爲大唐的太監政治也是一種精心設計出來的權力格局,所以大唐帝國從安史之亂開始,經歷了一百多年的藩鎮割據,但是大唐帝國始終屹立不倒。

從安史之亂結束到黃巢之亂開始,其間有一百多年,雖然說擁兵大佬總是一副張牙舞爪的樣子,但是面對大唐中央政府的圍剿,從來都是凶多吉少的。當然了,宦官亂政的事,那是一天比一天都強烈,但是大唐帝國中央政府的權威,卻依然頑強地維持着。

大唐的太監政治,是從唐玄宗時代開始的。爲什麼從唐玄宗開始,大唐帝國始終是宦官當權呢?

按英雄史觀的解釋,自然是因爲從唐玄宗開始後,大唐的皇帝一個比一個笨,隨便找出一個初中生都知道,想讓帝國中興就絕不能重用太監,可是大唐皇帝一個接一個,居然全部重用宦官。

其實,大唐宦官政治的出現,是因爲貴族政治漸漸瓦解,官僚政治漸漸興起,而皇帝又想不出有效駕馭官僚政治的方式,只能利用宦官政治這種怪胎。

不知道我們注意到沒有,唐玄宗之前的中國歷史上,有兩種長期爲禍中國歷史的力量,一個叫諸王,一個叫外戚。

在此前的歷史上,不是諸王之亂,就是外戚之禍接連不斷。西漢二者兼有,東漢外戚之禍無休無止,兩晉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之前),更是因爲這兩種力量,折騰得天下血爭不斷,更弄得天下如走馬燈一樣變來變去。

唐玄宗開始後,諸王、外戚的力量就漸漸變弱,再也不具備威脅皇權的能力了,這是爲什麼呢?

用英雄史觀去解釋,自然是因爲唐玄宗之後的皇帝,終於腦子開竅了。實際上在許多時候,皇權總是在微妙的平衡中存在,他們必須得構建一個三足鼎立的平衡。

而不論多穩定的三足鼎立,是外戚、諸王、權臣也好,是外戚、宦官、士族也好;在官僚政治成熟之前,帝國政治都充滿了不穩定的因素,也充滿了種種弊端。對此,只要看一下,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安史之亂前),皇權如何危機四伏就可以知道了。

唐朝的宦官政治怎麼形成的?大唐亡於宦官? 第2張

唐玄宗開始,帝國可以不再重用諸王、外戚,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貴族政治漸漸瓦解,所以皇帝不再需要用這種隨時可能讓家族充滿骨肉相殘,而且也非常不穩定的方式維持皇權了。

雖然說沒有了豪門貴族的影響,皇權變得相對穩定了,但是官僚政治並沒有成熟,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自然只能借用宦官這種怪胎構建新的平衡。

在唐玄宗時代,權勢最牛的人是誰呢?自然是高力士。從某種意義上,高力士一直就是玄宗皇帝的化身。

大家向皇帝上奏什麼事,通常都是高力士批示的;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那種牛人,都也是通過安祿山上位的。太子見到高力士也得稱爲高哥,親王見到高力士也得公爲高翁,駙馬見到高力士,都稱高力士高爺。

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後進御,小事便決之。玄宗常曰:“力士當上,我寢則穩。”故常止於宮中,稀出外宅。若附會者,想望風彩,以冀吹噓,竭肝膽者多矣。宇文融、李林甫、李適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因之而取將相高位,其餘職不可勝紀。肅宗在春宮,呼爲二兄,諸王公主皆呼“阿翁”,駙馬輩呼爲“爺”。

因爲高力士控制着一部分話語權,所以在民間野史中,常常會把高力士說得非常不堪,但是在正史上,高力士也是一個比較高大上的太監。

更主要的是,唐玄宗時代,權勢滔天的太監多得是,因爲級別地位與高力士相當的人就有很多。只是因爲高力士成了唐玄宗的化身,所以成爲歷史名人,其他大太監雖然當時權高位重,都只能名動當世,不能名垂後世。

玄宗尊重宮闈,中官稍稱旨,即授三品將軍,門施棨戟,故楊思勖、黎敬仁、林招隱、尹鳳祥等,貴寵與力士等。

大唐的太監政治,是唐玄宗精心策劃出來的,後來的皇帝雖然也知道太監政治的種種弊端,但就是無法改變它。

因爲,太監政治自然有種種弊端,但是在當時背景下,你如果拋開太監政治,弊端更多。

肅宗、代宗自然是一門心思的重用太監,在肅宗、代宗時代李輔國、程元振那是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當然了,還有一個更著名的大太監,名叫魚朝恩,他凌駕於所有的宰相之上,而宰相也不敢表示不服。魚朝恩看郭子儀不順眼,郭子儀就一直無法復出。

到了唐德宗時代,皇帝曾試圖壓制太監政治,結果卻發現,自己真是把政治當童話看了,於是掉過頭來,太監政治在唐德宗手裏變得更強大了。

涇師之亂,帝召禁軍御賊,志貞召集無素,是時並無至者,唯文場、仙鳴率諸宦者及親王左右從行。

德宗還京,頗忌宿將,凡握兵多者,悉罷之。禁旅文場、仙鳴分統焉。貞元十二年六月,特立護軍中尉兩員、中護軍兩員,以帥禁軍。乃以文場爲左神策護軍中尉,仙鳴爲右神策護軍中尉,右神威軍使張尚進爲右神策中護軍,內謁者監焦希望爲左神策中護軍,自文場等始也。

後來差點中興大唐的憲宗皇帝,更是一門心思的重用太監,有一段時間,憲宗竟然一心讓太監當大軍統帥。只是後來自己也覺得,這實在太聳人聽聞,所以作罷了。因讓太監當監軍,也足以讓人非議了,讓太監當大軍統帥,這叫什麼事呢?

四年,王承宗叛,詔以承璀爲河中、河南、浙西、宣歙等道赴鎮州行營兵馬招討等使,內侍省常侍宋惟澄爲河南、陝州、河陽已來館驛使,內官曹淮玉、劉國珍、馬江朝等分爲河北行營糧料館驛等使。諫官、御史上疏相屬,皆言自古無中貴人爲兵馬統帥者,補闕獨孤鬱、段平仲尤激切。憲宗不獲已,改爲充鎮州已來招撫處置等使。

至於後來的大唐皇帝,就更不用說了,因爲宦官勢力強大的,似乎都點有成災了。因爲後來的大唐皇帝,大都是宦官扶立的。

寶曆狎暱羣小,劉克明與蘇佐明爲逆,其後絳王及文、武、宣、懿、僖、昭六帝,皆爲宦官所立,勢益驕橫。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楊復恭、劉季述、韓全誨爲之魁傑,至自稱“定策國老”,目天子爲門生,根深蒂固,疾成膏肓,不可救藥矣。

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可以強有力的維持一百多年,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皇帝手中有強大的太監團隊

甚至黃巢之亂後,大唐皇帝也沒有真正淪落爲漢獻帝,也是因爲皇帝手中還有強大的太監團隊。

總地來說,太監是一種只能依附於皇權之上的力量,所以皇帝與太監不論有怎樣的矛盾、衝突,皇帝在關鍵時候還得信任、依賴太監;當然了, 即使太監擁有了廢立皇帝的權力的,但是太監也只能依附於皇權之上。

因爲太監通常沒有話語權,所以在我們的印象中,太監大都是沒有文化的,也是沒有節操的。

其實呢,那些能走到檯面上的太監,通常都有着很高的文化知識,道德水準也未必就低於普遍的士大夫。比如,晚唐五代時的張承業,那思想道德境界之高,軍政才能之高,無愧於任何一個歷史上的名臣。

而且黃巢之亂時,還有一個著名的大太監,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楊復光。黃巢之亂後,楊復光先勸降王仙芝中的二號人物尚君長,後來深入投降黃巢的周岌軍中,一番大義凜然的勸詞,讓周岌再次效忠大唐;而且隨後率軍,把朱溫打得逃離鄧州,再後來追到同州,迫使朱溫投降。他死的時候,三軍將士哭了一整天。

左驍衛上將軍楊復光卒於河中;復光慷慨喜忠義,善撫士卒,軍中慟哭累日。

楊復光在史書上這樣牛,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和自己哥哥楊復恭,一直與田令孜分庭抗禮,所以人們爲了壓制田令孜,所以願意不吝筆墨擡高他們。

唐僖宗上位後,帝國之所以會走向滅亡,那是大唐內部矛盾無可調和的產物。至於這種內部矛盾爲什麼會無可調和,說起來複雜,後面我們會詳細分析,這裏就暫且不表了。但它顯然不是簡單的因爲皇帝信任太監弄出來的。

對此,我們只要知道一個表象就可以了,那就是,大唐帝國重用宦官由來已久了,而且宦官控制帝國時間也由來已久了。從唐玄宗開始,名動天下的大宦官就有很多,比如高力士、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仇士良。

關鍵是造大唐帝國反的人,也多的去了,比黃巢、王仙芝實力強大的人,也多的去了,但是大唐帝國依然是任你風吹雨打,也依然屹立不倒,相反敢造大唐帝國反的人,通常都是以家破人亡爲結局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