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夏仁宗有哪些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竟使西夏進入了全盛時期

夏仁宗有哪些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竟使西夏進入了全盛時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崇宗李乾順卒,終年56歲,在位54年,諡號“聖文皇帝”,廟號“崇宗”,陵名“顯陵”。他的兒子李仁孝繼位,當時16歲,就是西夏仁宗。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仁宗與前三代君主有所不同,西夏毅宗諒祚、惠宗秉常、崇宗乾順都是幼年繼位,朝政都曾被後黨把持,而仁宗從繼位之初就執掌政權,開始彰顯自己的政治才能。

夏仁宗有哪些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竟使西夏進入了全盛時期

李仁孝在爲他父親辦完國喪之後,在政治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於大德五年(1139年)十一月,尊其母任氏與曹氏爲兩宮太后。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爲了使兩宮太后勢均力敵,不能干預朝政。其次,他立罔氏爲皇后。他選擇罔氏爲後,也是頗有用意的。

罔氏家族在党項族中是一個勢力強大的部族,罔氏本人又是一個知書達理、聰明賢惠的人,尤其是她在漢文化方面頗有造詣,這一點深爲仁宗讚賞。仁宗立罔氏爲後,有兩個作用:一是依靠罔氏部族加強皇族的勢力;二是爲仁宗政治革新中的大興漢學奠定了基礎。在較短的時間內,仁宗李仁孝就完全控制了朝政,仁宗以其過人的政治頭腦贏得了“制義去邪”皇帝的美名。

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重視文化教育是世代相沿的優良傳統,歷代中原王朝的統治階級更是懂得“建國君民,教育爲先”的道理,崇儒重教是基本的文化國策。夏仁宗李仁孝也深知“人才乃國家興衰之所繫”,所以,仁宗在取得政權的初步穩定後,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的核心仍是加緊推廣漢化。

內容涉及制度、經濟、法律、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其中尤爲突出的成就是在教育領域內的革新。由於封建國家發展的需要,仁宗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了西夏國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李仁孝在封建政權機構方面的改革,一是改革了官職名稱,使西夏的官職由以前的蕃漢兩種稱呼變成一種稱呼,完全按照宋朝的官制和職官名稱確立;二是進行封王制,以鞏固西夏封建所有制和皇姓家族的統治。

在精神文化領域內,李仁孝大力提倡尊孔崇儒、弘揚佛教。在全國範圍內仿宋朝辦學校、興科舉,這是仁宗的一項重大的政治制度改革。西夏到李仁孝時,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都出現了穩定繁榮的景象。這與西夏仁宗的興漢學、重視人才培養不無關係。

夏人慶元年(1144年),夏仁宗仁孝爲了進一步擴大人才培養的範圍和規模,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水平,下令在全國各州縣設置學校。“國中增弟子員三千人”,人才培養的數量提升了10倍,對象也由原來的蕃漢官僚子弟中的俊秀者擴展到了低級官僚和庶人子弟之中,開始了全國範圍普遍意義上的人才培養。

另外,爲了加強對党項貴族宗室子弟的培養,仁孝又特意在宮廷中設小學,培養的對象是皇族宗室子弟,年齡在7~15歲。選專門的人予以訓導,仁孝和皇后罔氏也常去講授。1145年,仁孝又模仿中原制度,創立大漢太學。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獻中,有一篇《新修太學歌》,讚美了夏仁宗重修太學的事情。根據史料《新修太學歌》(西夏曾於1192年重建太學)記載的內容看,西夏太學的形制完全繼承了中原漢唐的傳統,西夏所設太學應屬西夏國學之大學,也是西夏的最高學府。西夏太學的生員學習的主要是蕃漢語詩文,還有醫學知識和佛學。太學的設立使西夏的教育機構設置達到了較爲完備的狀態,也使西夏的人才培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夏仁宗有哪些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竟使西夏進入了全盛時期 第2張

第二年(1146年),西夏又尊孔子爲“文宣帝”,讓各州縣建立廟宇、立孔子像,使西夏百姓頂禮膜拜。李仁孝爲孔子加帝號以示尊崇,此舉在中國古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1148年,仁孝仿宋制建“內學”。

宋在理宗時設內小學,專門收貴胄子弟中的超異者和宗室10歲以下兒童資質優秀者入學教育,設有教授、直講、伴讀等教官。西夏既是仿宋建內學,那麼西夏的內學也與之相類似,也選名儒主持。當時的西夏,在漢文化的濡染之下,不少的党項羌人精懂儒學,造詣精湛,與內地的漢族文學人士相比並不遜色,如斡道衝、濮王仁忠、骨勒茂才等人都是善用漢文化來澆灌西夏社會的代表人物。其中斡道衝就曾被任命爲蕃漢教授。

元人虞集在《道園學古錄·西夏相烏公畫像贊》中曰:“西夏之盛,禮事孔子。極其尊親,以帝廟祀。乃有儒臣,早究典謨。通經同文,教其國都。遂相其君,作服施採。顧瞻學宮,遺像斯在。國廢時遠,人鮮知。壞宮改作,不聞金絲,不忘其親。在賢孫子,載圖丹青,取徵良史。”這一方面表明了斡道衝在西夏曆史上的地位之高。

同時,也反映了西夏作爲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對儒學和儒學人才的極度重視。在另一方面,同一時期的遼、金兩個少數民族政權與西夏是難以相提並論的。

另外,李仁孝在官吏的選用制度上也進行了革新,以適應西夏封建化發展的需要。仁孝時期,模仿宋制實行了科舉制。夏人慶四年(1147年)八月,李仁孝建立“立唱名法”,在宮中親自策試舉人,並復設童子科。

於是,“取士日甚”。這無疑擴大了西夏統治階級的統治基礎。科舉制使大量的有識之士脫穎而出。西夏第八代皇帝遵頊就是科舉出身,“遵頊端重明粹,少力學,長博通羣書,工隸篆。純佑廷試進士,唱名第一,令嗣齊王爵。未幾擢大都督府主”。

天慶十年(1203年)三月,“策士,賜宗室遵頊進士及第”。這在中國曆代君主中也是獨一無二的。西夏神宗時的權鼎雄,是天慶中舉的進士,夏獻宗乾定三年(1225年)的名臣高智耀也是進士科,翰林學士王僉、焦景顏、刑部尚書李國安等都是進士出身。他們在西夏的發展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此時西夏的科舉制雖然在取士科目上還有侷限性,但是西夏的人才選用制度已達到了形式上的完備。自仁孝實行了設科取士的人才選拔制度,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西夏滅亡。

夏仁宗有哪些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竟使西夏進入了全盛時期 第3張

李仁孝對西夏人才的培養和漢文化在西夏的傳播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至此,儒學的統治地位在西夏完全確立。西夏蕃漢文化的鬥爭在經歷了李元昊、李諒祚、李秉常、李乾順到李仁孝時期,最終以漢文化的勝利而告終。仁宗時期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使西夏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西夏進入了全盛時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