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八阿哥胤禩爲什麼拖着重病還能奪回兵權?他是如何做到的?

八阿哥胤禩爲什麼拖着重病還能奪回兵權?他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胤禩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九子奪嫡”中輸給雍正的八阿哥胤禩,自始至終都沒有嚥下這口惡氣,而他對於雍正明裏暗裏的反對與掣肘,也是時刻沒有停下來。雖然此時的他已經不再寄希望自己登上皇位,君臨天下,但是他想到的是用另外一種更爲“狠毒”的方式來報復雍正,那便是扶保雍正的兒子弘時登基。

如果真能如此,雍正此前所有的新政將會被廢除,這也意味着雍正多年的努力也將就此毀於一旦,雍正的失望與憤慨可想而知。而與此同時,伴隨着弘時的上臺,弘曆的處境將變得岌岌可危,那麼雍正將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兒子們兄弟鬩牆、自相殘殺。可以說,胤禩這樣做對於雍正來說,就是要起到“殺人誅心”的效果,這也是他多年內心壓抑的憤恨與不滿的一種宣泄。

於是,八阿哥胤禩聯絡了關外的四位鐵帽子王,並拉攏到了上書房大臣兼九門提督隆科多的支持,同時又以弘時爲內應,精心構劃了一場“逼宮”事件。

八阿哥胤禩爲什麼拖着重病還能奪回兵權?他是如何做到的?

八阿哥等人先是利用弘時,順利奪下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控制權,算是打掉了雍正的外部支持力量。而朝堂上,八爺黨的衆位皇子在四位鐵帽子王的策應下,對雍正是步步緊逼,之後隆科多的臨陣倒戈又將雍正陷入到了更加危險的境地。

此時的朝堂上除了張廷玉、馬齊、王文昭等少數官員尚且能同雍正站在一起,其他的官員均對此選擇了漠視。如此局勢對於雍正來說,完全可以用“四面楚歌”來形容。

可就在最危急的關頭,十三阿哥胤祥帶回了他重新奪取豐臺大營控制權的消息,並且還帶兵包圍了宮殿,在絕對的實力差距下,八阿哥胤禩精心炮製的這場“逼宮”時間,也就此以失敗告終。

實際上,這是十三阿哥胤祥第二次通過奪下豐臺大營的兵權,進而救雍正於水火之中。在此之前,正是胤祥的及時帶兵勤王,才確保了雍正的順利登基,而這一次,又是胤祥穩定了局勢,挫敗了八爺黨的陰謀。

八阿哥胤禩爲什麼拖着重病還能奪回兵權?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張

雍正登基之後,必然對豐臺大營是極爲重視的。

歷史上的豐臺大營,是清朝時期拱衛京師最爲重要的軍事力量之一,其轄屬12個營,巔峯期人數達到了四萬人,並且裝備精良,戰鬥力更是極爲彪悍。

而在《雍正王朝》中,雖然豐臺大營的作用得到了對應的體現,但是人數表現上則太過於誇張。

按照劇中雍正的說法,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力是隆科多統領的步軍統領衙門兵力的好幾倍。其實歷史上並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且不說西山銳健營是乾隆朝時間才設立的,雍正時期並不存在,單從人數上來說,步軍統領衙門管轄的兵力一般都在三萬人左右,與豐臺大營不相上下,並且兩者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所以實力上的差距並不明顯。

回到《雍正王朝》劇中,前文中也說到了,雍正之所以能夠順利登基,靠的就是十三阿哥胤祥帶着康熙的金牌令箭,隻身前往豐臺大營,殺掉隸屬於八爺黨的豐臺提督成文運,奪下了豐臺大營的兵權,進而帶兵前往暢春園勤王,這才使得雍正能夠順利登上皇位。

而至此開始,豐臺大營的控制權就掌握在了雍正自己的手中,並且平日裏,關於豐臺大營的指揮事務,也僅僅是由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兩個人能夠調度進行。

當然,也正是因爲之前險象環生的經歷,讓雍正和胤祥都看到了豐臺大營的作用,也也看到了豐臺大營的掌握權一旦旁落,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與破壞力,於是,雍正對於豐臺大營的兵權是非常的重視。

與此同時,雍正也要時刻防着八阿哥胤禩等人,並且隨時準備着抵禦八爺黨人企圖陰謀亂政的行爲,而豐臺大營無疑是確保雍正皇位穩固的最後一道、也是最爲堅實的屏障。

在這樣的情況下,八阿哥胤禩自然也更加非常清楚豐臺大營之於雍正以及之於自己這方勢力的重要意義,所以想要“逼宮”成功,必然要拿下豐臺大營的控制權。

八阿哥胤禩爲什麼拖着重病還能奪回兵權?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3張

豐臺大營控制權的旁落,可以說是弘晝狠狠的被自己的哥哥弘時給坑了一把。

雍正安排弘時和弘晝,以勞軍的名義前往豐臺大營慰問關外來的四位鐵帽子王,然而令他和弘晝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弘時已經同八阿哥胤禩以及幾位王爺串通好,並且準備了一盤棋,就等着弘晝來“入局”。

弘晝是非常的聰明,並且非常懂得明哲保身,但是論陰狠、論權謀,他比他的哥哥弘時差的太遠了。

可以說,弘時並沒有費多少力氣,就將弘晝引向了“歧途”,或者說,這是弘時用了一招“偷換概念”,將雍正所說的“整頓”變成了“共管”,並且誘使弘晝予以了認同。這樣一來,四位鐵帽子王的勢力就自然而然的滲透到了豐臺大營之中,進而也就此直接改變了豐臺大營內部的權力結構與指揮系統。

而對於豐臺大營提督以及到場的西山銳健營提督來說,如果單純是四位關外的鐵帽子王,不管是其爵位再高、地位在尊崇,祖上的功勳再顯赫,他們都不會聽從其指揮,畢竟雍正給到他們的命令就是,沒有雍正本人的旨意以及十三阿哥胤祥的命令,任何人都無權調動這兩個營的兵馬。況且,此時的八阿哥胤禩也在場,對於他兩位提督則會是更加的警覺,必然是嚴加提防。

可是這一次,一口氣來了兩位雍正的皇子,並且兩人都採取了同樣說辭,而這也讓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兩位提督相信,這就是雍正的旨意和安排,進而同意了“共管”的要求,同時也算是丟掉了對於大營兵馬的絕對控制權,同時也使其自身受到了關外四位鐵帽子王轄屬將領們的牽制。

弘晝在事後隱約感覺到了異常,但是以他的性格並沒有當場說穿,而是第二天朝會之前將此事祕密告知了十三阿哥胤祥,這纔有了胤祥坐在擔架上,拖着病體重新奪回豐臺大營控制權的悲壯之舉。

只要胤祥到達現場,重新奪回兵權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實際上,就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防務“共管”的整治過程中,豐臺和西山的兩位提督也進行了極爲強烈的抵制。

“不是末將駁回,軍隊的防務沒有聖旨或者十三爺的手令,末將不敢擅自接受。”“回王爺,末將直接聽命於十三爺,這是皇上欽定的。”

如果不是弘時和弘晝到了現場,特別是弘時與八阿哥胤禩唱了一出“雙簧”,弘晝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傳聖旨”,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的控制權必然不會旁落。

可即便當前的豐臺大營處於“共管”的局面,當時的十三阿哥胤祥想要重新奪回控制權,也並非難事。

八阿哥胤禩爲什麼拖着重病還能奪回兵權?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4張

首先,胤祥一直以來得到的都是雍正的旨意,可以說是代雍正管理兩個軍營的事務。

正如豐臺和西山的兩位提督所說的,他們都聽命與胤祥,包括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上下,也都全部服從與胤祥的命令,這是雍正的旨意和安排,也是維持了十多年的慣例。

且不說胤祥在兩個軍營之中的聲望和影響力,就是憑藉雍正特命、欽派的頭銜安排,也令關外的四位鐵帽子王不敢造次,更加不用說他們手下的將領了,斷然不敢於胤祥公然對抗。

所以,胤祥只要出現在營中,局面就會瞬間被控制。

其次,胤祥這個鐵帽子王是有實權的,而關外的四位王爺僅僅是“虛職”。

當然,這裏也要說一下,“鐵帽子王”的說法是從乾隆朝中期開始纔出現的,之前只強調了“世襲罔替”,並沒有明確提出“鐵帽子王”。而此前襲承這樣的鐵帽子王爵位的王公,都是因爲祖上的功勳,而他們自己也僅僅是萌陰而已,繼承的是爵位和待遇,還有部分人丁,沒有皇帝的旨意,不會參與到署理朝政的過程中。

而胤祥則與他們完全不同,他是雍正最爲信任的兄弟和大臣,不僅有着極高的封賞,更是對其委以了重任,是真正掌握實權的。並且在雍正的授意下,胤祥還對其他的王公貴胄與宗室成員,包括了八阿哥胤禩等人以及這些關外的王爺們行使監督和牽制的職能。而這也使得胤祥更加能夠有效地應對這些人所做出的不利於雍正的行爲。

八阿哥胤禩爲什麼拖着重病還能奪回兵權?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5張

再次,就是此時的胤祥已經完全爲八爺黨所忽略,進而可以在沒有受到任何阻攔的情況下,往返於豐臺大營與皇宮之間。

不得不說的是,沒有關注到胤祥的,是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巨大失誤,當然這其中也有着一定的原因。

一來,就是胤祥本身的身體不好。此時的他已經無法正常行走,需要坐在擔架上被人擡着,所以胤禩等人並不認爲以這樣的身體狀況下,胤祥能夠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二來,就是胤禩等人太過於自信,也太過於自負了。八爺黨這次“逼宮”行動,內有弘時作爲內應,外有四位鐵帽子王給予支援,同時隆科多協助進行“兵諫”,加上此前已經成功奪下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的控制權,讓胤禩自覺萬無一失,甚至說自以爲有九成勝算,只差“老天相助”的狂言悖語。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自然也不會擔心胤祥,更加不相信胤祥有能力去改變什麼。

三來,就是弘晝的“表演”成功麻痹了八阿哥胤禩等人。可以說,弘晝的此舉算是對其自身的將功贖罪。他將豐臺大營被“共管”的事情告訴了胤祥,眼見着胤祥急匆匆的走掉,他應該猜到了其中的原委,可是他自始至終都沒有說出來,並且是一口咬定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徹底迷惑了八爺黨的衆人,使得其也就此忽略了胤祥的存在,只是認爲其實真的回家養病,進而沒有加以阻止。

如果胤禩等人,特別是手握重兵的隆科多,能夠攔下十三阿哥胤祥,不讓胤祥去搬豐臺的救兵,那麼“逼宮”事件的結局或許將有着完全不同光景,可就是因爲沒有阻攔胤祥,最終使得大好的局面遭到了“逆轉”,整個“逼宮”計劃也就此破產。

八阿哥胤禩爲什麼拖着重病還能奪回兵權?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6張

就這樣,胤禩即此前“奪嫡之夜”之後,第二次因爲失去了豐臺大營的兵權,而最終導致了他此前所有的安排就此付之東流,並且這一次,他還是栽在了十三阿哥胤祥手中。

總結胤禩這兩次失敗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胤禩的失敗其實是一種必然。

一方面,儘管胤禩非常明白“兵權”極爲重要的道理,並且極力進行了爭奪,但是在絕對的皇權統治下,胤禩沒有得到帝王的首肯,再怎樣的努力奪下了控制權,也僅僅是一種虛幻。而胤祥前一次手中有的是金牌令箭,這一次是坐擁雍正的旨意與安排,這些都是代表皇權授予的“硬通貨”,無疑都也會讓八阿哥胤禩的一切的部署瞬間變爲了無用功。

另一方面,就是胤禩對於十三阿哥胤祥本人的忽視。如果說此前一次是因爲沒有想到雍正會用金牌令箭赦出胤祥的話,那麼“逼宮”行動的失敗,則是胤禩對於所取得的暫時成果而盲目的自信與自負,最終爲胤祥再度實現翻盤,而他本人及其整個政治勢力集團也最終落得一個滿盤皆輸的局面。

而儘管幫助雍正安然度過了正常政治危機,但是十三阿哥胤祥也爲此付出的慘痛的代價。要知道胤祥是坐在擔架上,一路上被人擡着,往返在豐臺大營與皇宮之間近百里的路程上,最終使得雍正轉危爲安,而這也耗盡了其最後的一口的元氣。

不久之後,胤祥病逝,讓人無比唏噓,同時也對其兩度挽救雍正的“壯舉”倍感欽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