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劉伯溫說張昶留不得,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

劉伯溫說張昶留不得,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有一個十分欣賞的人才,當這個人來到自己的大營之後,便毫不猶豫的重用他,但朱元璋卻將其誅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難得的人才,被迫招降

劉伯溫說張昶留不得,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

張昶原本是元朝的戶部尚書,可是卻被皇帝賦予了一個神聖的使命,那就是採取懷柔政策,招降各地的起義軍,而張昶則是被元順帝十分欣賞的人才,派到了此時最強大的起義軍吳國(史稱西吳,朱元璋建立)。

兵荒馬亂的元朝,一路上帶着東西十分不安全,於是張昶想到用棺材一路護着自己來到金陵,而朱元璋見到張昶來的方法,十分欣賞他的智慧,此時朱元璋剛剛建立自己的政權,想要鞏固自己的政權,於是考慮制定爲自己所用的法律,朱元璋知道張昶的來意,與他交談,在交談過程中,朱元璋知道張昶的能力,認爲張昶“智識明敏,熟於前代典故”,很適合自己心目中急需的人才,所以強迫張昶留下來,張昶招降不成反被招降。

在朱元璋營帳下不缺猛將、謀士等人,但是熟知法典的人才根本沒有,張昶被朱元璋授予參知政事,幫助朱元璋創建國家制度。

露出破綻,劉伯溫發言

張昶被留了下來,沒有辦法只好爲朱元璋辦事,張昶表現的十分搶眼,他“凡國家制度,多出其手,裁決如流,事無停滯”,這樣的辦事能力,讓朱元璋很器重他。

不僅如此,表面上的張昶十分真誠,但內心卻十分有心計,爲此他費盡心思與朱元璋的大臣們交好,尤其是大臣楊憲、胡惟庸等人,關係十分要好。表面上張昶已經融入朱元璋的陣營中,可實際上,張昶卻始終惦記元朝,而兩件事也讓他暴露出破綻,從而被朱元璋懷疑。

第一件事:破衣爛衫

張昶爲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朱元璋非常喜歡他,於是賞賜他很多金銀綢緞,但是張昶卻從不接受,身上始終穿着來朱元璋大營時的舊衣服,衣服壞了補上繼續穿,這讓朱元璋認爲張昶很清廉,是天下的“清官之首”,便更加信任他。

但張昶穿的舊衣服都是元朝任官時所做,所以一直穿着,其內心真實想法就是一直效忠元朝。

第二件事:選擇重刑

張昶在朱元璋手下時,仍認爲元朝實力尚在,並且元大都還沒有被攻破,總是竊竊私語到:“吾若得歸元,仍不失富貴也”。

在明朝軍事上一定的成功之後,張昶想出一個辦法腐蝕朱元璋集團內部,他讓人上書朱元璋,勸朱元璋應該及時享樂,而朱元璋心中很是不爽,於是與劉伯溫交談時,將此事說與劉伯溫,並對劉伯溫說到:“是欲爲趙高也。”劉伯溫思考過後說到:“誠如聖見,必有使之者亡。”

朱元璋聽到劉伯溫的話,其實有一定程度上認爲劉伯溫是嫉妒張昶,非常看重張昶的朱元璋選擇將奏摺燒掉,也並沒有採納張昶的建議。

之後,朱元璋在制定自己國家制度的時候,結合歷史上的朝代特點,考慮是用輕刑法還是重刑法,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心中十分偏向於輕刑,但此時的張昶卻勸朱元璋用重刑法。史書對此事是這樣記載的:

勸上重刑法,破兼併之家,多陳厲民之術,欲上失人心,陰爲元計。

朱元璋發現破綻,認爲張昶明顯就是對自己不利,朱元璋非常理性,對張昶所說的話,朱元璋一點也沒有聽,就因爲此事,張昶開始變得恐懼不安,他害怕朱元璋發現自己“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想法。

放與殺的選擇

張昶接受元順帝任務已經三年了,元順帝以爲張昶死了,就追贈諡號、官職,提拔他兒子入朝爲官。

等明將李文忠攻陷杭州之後,將抓到的元朝地方大員帶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則送給他“腳力”,要放他回元朝,此時的朱元璋其實知道張昶是忠心元朝的,於是也想將張昶一起放回元朝,但是卻因爲一件事,致使朱元璋不得不殺了張昶。

張昶私下找到元朝杭州官員,讓他帶自己的書信給自己兒子,不巧此時的張昶正在生病,於是朱元璋派自己最厲害的“特工”楊憲前去探視,發現了張昶寫的書信,信上寫着:“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朱元璋看到之後,命令大都督府捉拿張昶,並讓張昶親自將自己的書信大聲讀出來。

朱元璋聽着張昶的聲音,心中不禁難受,自己本十分欣賞張昶,並且決定放他走了,可張昶卻這樣對待自己,因爲朱元璋認爲此時張昶還在自己的陣營中,他不應該背叛自己,以至於朱元璋無奈的說到:“彼決意叛矣,是不可赦”。

在放與殺之間,朱元璋最終不得不選擇將張昶處決,而張昶也穿着自己元朝時的破衣服,被處死,也算爲元朝奉獻自己的生命了。

張昶死的不冤,他沒有看清元朝的腐敗,自己的忠心給了腐敗的王朝,死後半年明朝建立,死後一年多,元大都被攻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