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唐朝爲何會實行軍農合一的均田制?最後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唐朝爲何會實行軍農合一的均田制?最後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唐朝均田制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各路反王爭奪地盤和政權,導致了隋朝末年的土地被反王佔領,普通人根本就得不到土地,無糧可用,造成流離失所的現象。在唐朝初期的時候 爲了緩解這種局面,唐朝實行了軍農合一的均田制。均田制的實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佔有權,減少了田產糾紛,有利於無主荒田的開墾,因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均田制的實施,和與之相聯繫的新的租調量較前有所減輕以及實行三長制,有利於依附農民擺脫豪強大族控制,轉變爲國家編戶,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農這一階層的人數大大增多,保證了賦役來源,從而增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那麼是這樣的話,爲什麼到了唐朝的中期和後期均田制卻土崩瓦解,實行不下去了?究竟是什麼原因?

唐朝爲何會實行軍農合一的均田制?最後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趨勢。唐中期實行的均田制,與前期相比,雖然是最爲完備的,但是它卻放寬了對土地買賣的限制,甚至連口分田在某種情況下也可以買賣,這就給土地兼併的發展,大土地私有制的發達,開了方便的途徑。同時各級貴族、官僚、地主受得大量永業田,使他們擁有的私有土地數量遠遠超過一般農民,這也助長了大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再有就是, 經濟發展,對外交流擴大,很多人都想去經商,畢竟經商比種地要掙得多,因爲當時是和平社會,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們的需求不僅僅要吃飽飯,還有發展的更好!

第二:官僚隊伍的惡性膨脹, 人口的自然增加。官員都有權取得相應的永業田, 再加上官僚豪強以借墾、置牧等名義非法佔有公田, 以及皇帝對貴族官僚無限制的賜田, 給均田制的施行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其中, 賜田的危害尤甚。

唐朝爲何會實行軍農合一的均田制?最後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第三:封建政府賦稅的日趨苛重, 造成農民的大量逃亡和戶籍的混亂。封建政府的賦役日趨苛重,也促使了均田制的破壞。由於剝削的殘酷,已導致不少地區農民舉行起義。戶籍失實,僞詐甚多,使均田制失去了貫徹執行的依據。隨着均田制的破壞,與之相適應的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爲了解決封建國家的財政危機,改行兩稅法,代替租庸調製,從而宣告了均田制的最終瓦解。

以上就是唐朝的均田制無法實行的原因,雖然均田制的失敗,導致了土地的流失,但是從總體看,唐朝的社會經濟發展處於上升的狀態,每個事物,都有其或好或壞的一面,你們認爲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