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韓信和陳平,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邦出身農家,在秦末農民起義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終於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漢戰爭中,他再展雄風,擊敗項羽,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其實,劉邦的成功與他的善於用人是分不開的。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上(劉邦)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韓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爲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爲陛下禽也。”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第2張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劉邦在用人方面確實有他獨到的地方,連韓信這樣帶兵多多益善之人也爲之所“禽”。的確,在謀略方面,他比不上張良、陳平;在打仗方面,他比不上韓信、彭越;在治理國家上,他不及蕭何。然而,劉邦能夠“將將”,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這就是劉邦的用人之道。

劉秀的用人之道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第3張

第一:不拘一格用人才。

劉邦知人善用,而且極爲大膽和創新,他的人才團隊裏,各行各業的各類型人才都有,比如說貴族出身的張良,遊士出身的陳平,當屠夫的樊噲,做車伕的婁敬,爲強盜彭越……他們看起來行行色色,湊在一起像個雜牌軍,但他們各有所長,各有特色,能相互彌補,發揮各自最大的能量,最終彙集成天了劉邦奪取天下的力量。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第4張

第二,以誠相待換真心。

一方面,劉邦對下屬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將心比心,以誠交友。也正是因爲這樣,當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對劉邦提問題時,劉邦不會遮遮掩掩,而是如實相告,不說假話。這樣的結果是因爲尊重和信任對方,也得到了對方的信任和尊重,於是更加死心塌地盡心盡力地幫他賣命效勞。

另一方面劉邦是個眼光獨到的人,善於察顏觀色,他能及時掌握和了解下屬的基本情況 ,比如說下屬有什麼性格,是什麼特徵,有什麼長處,有什麼短處,放在什麼位置上最合適等等。然後,他再根據各個人的特點,而把他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幹,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韓信帶兵,張良出謀,蕭何保後都是證明劉邦知人善任的最好體現。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第5張

第三,用人不疑獲回報。

一方面,劉邦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疑神疑鬼,背後堤防,而是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陳平從項羽的軍中投靠劉邦以後,得到劉邦的信任,讓很多劉邦的老隨從不滿意,所以就有人到劉邦那裏說陳平的壞話,然而劉邦還是堅持對陳平委以重任。當時,劉邦和項羽正處於一個膠着的狀態,誰也吃不掉誰,爲了讓陳平能夠成功的實施反間計,劉邦撥款黃金四萬斤給陳平,並且不問出入,可以想見劉邦對陳平的信任。這也使得他逢凶化吉,大難不死。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第6張

另一方面,劉邦還比較大肚,他能做到不計前嫌之舉。要知道,劉邦的隊伍裏面,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爲在項羽的部隊裏面待不下去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不計前嫌,一視同仁表示歡迎,比如說韓信和陳平等人就原本是項羽手下的人,後來歷爲得不到重用而投奔劉邦。劉邦不計較他們的過往,對他們重用有加,使他們安心留下來,更好的爲他效命。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第7張

第四,獎罰分明得人心。

劉邦紀律嚴明,能做到獎懲分明,一視同仁。有貢獻的人劉邦按規定給予獎勵和獎賞,功勞大貢獻大,獎勵多少也是有區別的,這樣更能增加部將的積極性。同時,對有過錯的,也根據過錯的多少和大少,進行相等的處罰,真正做到了賞罰分明。論功行賞,也成了劉邦吸引人才相投的一個重要原因。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手下的 兩人爲何到了劉邦那纔得到重用 第8張

劉邦出身農家,在秦末農民起義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終於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漢戰爭中,他再展雄風,擊敗項羽,完成了國家的統一。此後,他完善了政治體制,削奪了異姓諸侯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劉邦的這一切成就與他的善於用人是分不開的。劉邦可以說是很懂得領導藝術的典範,正是由於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範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化組合,這樣一來,他奪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