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秦軍爲秦國的統一做出了什麼貢獻?秦軍的編制又是怎樣的?

秦軍爲秦國的統一做出了什麼貢獻?秦軍的編制又是怎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軍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以及統一後秦朝的軍隊。秦軍是當時強大的鐵軍,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爲中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秦軍時期著名將領有:白起、王翦、蒙恬等爲秦國統一和保衛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秦軍爲秦國的統一做出了什麼貢獻?秦軍的編制又是怎樣的?

秦軍編制:

五人爲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爲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爲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爲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已屬中級軍官。騎兵的編制,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情況看,很可能是四騎一組,三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騎爲一隊,並能屬戰車六乘。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的編制,大致相近,但有所不同。

車兵的編制,從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情況看,沒有步兵配合時,每八乘爲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爲一組,四組六十四乘爲一隊。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車一長,十車一吏,五十車一率,百車一將”的編制,也是頗爲接近的,但有所不同。當有步兵配屬時,則以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爲一個基層單位,六乘爲一組,十八乘加指揮車一乘爲一隊。這和春秋時每乘兵車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編制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於兵種的發展和車、步的分離。

春秋是車戰的鼎盛時代,以車爲主,車、步合編,隨着戰爭的需要和兵員的擴充,車屬步卒由十人、三十人……一直增加到七十二人。進入戰國以後,步兵成爲獨立的兵種,並取代車兵而居於主導地位,車、步、騎逐漸按兵種分別編制,因而車屬步兵愈來愈少。到了秦代,車、步、騎分編已成定製,作戰時的配合是兵種的協同而不是編制的混合。所以,車、步合編的現象已不多見。合編時每乘步卒減少到八人。

關於秦代水軍的編制,無文獻可證。從有關情況分析,很可能和步兵相仿,例如《史記張儀列傳》所載,秦的巴、蜀水軍,用“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每舫即相當於步兵的一個屯。所謂“舫船”,即兩船相併。因爲一隻船載二十五人,不是一個編制單位,所以才合併起來載五十人。

秦軍爲秦國的統一做出了什麼貢獻?秦軍的編制又是怎樣的? 第2張

再如,《華陽國志蜀志》所載,“司馬錯率巴蜀衆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每艘即相當於步兵的一個什。所謂”大舶船”,實乃“太白船”的音誤,是一種較小的船,所以每船僅載十人。這兩條史料表明,當時的許多水軍,實際上即經過一定水上訓練的步兵,所以其編制與步兵相似,以適於水、陸兩用作戰。當然,水軍的編制,也有自己的特點。

如《太平御覽》卷三一五引《越絕書》所載越國的水軍,“大羿一艘廣丈六尺,長十二丈,容戰士二十六人,棹五十人,舳艫三人,操長鉤矛、斧者四,吏、僕、射、長各一人,凡九十一人”。這裏僅操舟水手即達五十三人,佔總編制的一半以上。這種編制方法和特點統一後的秦代水軍也予以繼承和發展。不過,一旦登陸作戰,大量的水手也同樣要轉化爲步兵參加戰鬥。因此,古人強調“船軍(即水軍)之教,比陵軍(即陸軍)之法,乃可用之”,這說明水軍的編制以及訓練等等,都是和步兵頗爲相類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