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司馬炎怎麼對待少數民族?太康之治的具體表現又是什麼?

司馬炎怎麼對待少數民族?太康之治的具體表現又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炎採用招撫與鎮服相結合的方式來對待少數民族,儘管有官員並不認可這一政策。這一舉動在客觀上順應民族融合的趨勢,也是太康之治出現的重要原因與具體表現。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炎怎麼對待少數民族?太康之治的具體表現又是什麼?

太康年間,在民族關係方面,晉武帝採取了招撫與鎮服相結合的民族政策,以招撫爲主。《晉書·四夷列傳》找:晉武帝即帝位後,對周邊少數民族是“撫舊懷新,歲時無怠”,隨時招撫各少數民族入居中原。

在晉武帝的這種政策的感召下,塞外匈奴等少數民族首領紛紛率領本部人馬、牛羊入塞定居。如:泰始年間,匈奴大水等二萬餘落歸附西晉,晉武帝將他們安強在河西故宜陽城下。後來,又陸續遷入不少部落,與漢人雜居。

太康年間,匈奴首領都大博和萎莎率幻奴各部“大小凡十萬餘口,詣雍州刺史扶風王駿降附”。還有匈奴胡太阿厚牢二萬九千三百人“歸化”,大豆得一育鞠等“率種落大小萬一千五百口,牛二萬二千頭,羊十萬五千頭,車廬什物不可勝紀,來降,並貢其方物,(晉武)帝並撫納之”。此外,在成寧和太康年間有奚軻十萬以及鮮卑、五溪蠻夷羊柯獠、西北雜虜等族入居內地。晉武帝對來降的少數民族有功首領還予以獎封,如匈奴首領綦毋倪邪伐吳有功,被封爲赤沙都尉。

對晉武帝招納匈奴等少數民族入居內地一事,西晉朝廷內頗有異議。一些人認爲羌胡狡猾,其心必異,讓他們入居內地,對晉朝不利。因此,建議把入居內地的各少數民族遷出中原。時西河侍御史郭欽上疏晉武帝,提出“徙戎”主張,他說應該把戎狄遷徙到西、北邊境以外地區,被晉武帝拒絕。

在晉武帝的招撫民族政策下,原來西晉北方廣大土地上,處處有匈奴、鮮卑、羌胡等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現象,《晉書·匈奴傳》記載當時情況是:“爰及泰始,匪革前迷,廣闊塞垣,更招種落,納萎莎之後附,開育鞠之新降,接帳連話,充郊掩甸。”“關中之人,百餘萬口,而戎狄居半。”這些內遷少數民族與廣大漢族人民一道生產,共同生活,友好往來,互相學習影響,加速了民族融合過程,這就爲“太康之治”的形成創造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客觀社會環境。

司馬炎怎麼對待少數民族?太康之治的具體表現又是什麼? 第2張

晉武帝招撫少數民族入居內地,拒絕徙戎,不管其主觀動機如何,在客觀上是順應了民族融合的歷史發展趨勢,是符合各族人民願望的,應予肯定,這既是“太康之治”所以能夠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又是“太康之治”的具體表現。

晉武帝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下,使得晉朝出現了盛世景象,但是晉武帝統治時期沿用了漢朝的分封制度,大大的削弱了中央集權,爲之後的“八王之亂”埋下了隱患。同時晉武帝晚年的時候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使得西晉王朝迅速的滅亡。

“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太康之治的盛世景象很快就結束了。歷史上將太康之治結束年份定爲太康年號終結的這一年公元289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