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北宋真宗時期,朝堂之上出現了以誰爲首的五名奸臣?

北宋真宗時期,朝堂之上出現了以誰爲首的五名奸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時期,宋廷出現了五名奸臣: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這五人被稱爲“五鬼”,其中王欽若和丁謂最爲著名。但關於“五鬼”的來歷,後人對《宋史》的記載有所懷疑。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北宋真宗時期,朝堂之上出現了以誰爲首的五名奸臣?

王欽若

王欽若(962年—1025年),字定國,臨江軍新喻縣(今江西省新餘市)人。北宋時期大臣,宋真宗、宋仁宗時期兩度擔任宰相,五鬼之一。

淳化三年(992年),進士及第。歷任祕書省校書郎、太常寺丞、翰林學士、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職。澶淵之戰時,主張遷都金陵,受到宰相寇準彈劾,出判天雄軍。景德三年,寇準罷相後,知樞密院事。大中祥符初年,爲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僞造天書,爭獻符瑞,促成封禪泰山。深得宋真宗信任。宋仁宗時期,擔任祕書監,累官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應宮使、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二度爲相,時人稱爲“癭相”。

天聖三年(1025年),病逝,追贈太師、中書令,諡號“文穆”,葬於濠州鍾離縣(今安徽鳳陽)。因主導編纂《冊府元龜》而知名。

丁謂

丁謂(966~1037年),字公言,小字謂之,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祖籍河北。北宋初年宰相、奸臣、五鬼之一。

丁謂自幼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淳化三年考中進士,而後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工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副使等職,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爲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樞密直學士。後歷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書。

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謂以參知政事身份任平江軍節度使,衣錦歸裏,“建節本鎮,一時爲榮“,遼兵入侵中原時,丁謂設法安定邊塞頗得時人讚許,不久後,支持宋真宗完成泰山封禪,一時頗受寵信,先後擔任三司使、參知政事、吏部尚書、保信軍節度使等要職。真宗在位後期,丁謂與首相寇準對立嚴重,當寇準因立儲事件得罪宋真宗時,丁謂趁機向宋真宗誣告寇準密謀政變,促成寇準罷相,最終使得自己登上了首相之位,拜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皇太子聽政時又歷任門下侍郎、左僕射等重要職位,皇太子趙禎即位,是爲仁宗,又授丁謂司徒兼侍中之職,一時間位列三公,顯赫無比。旋即因包庇宦官之事受到羣臣彈劾,被一貶再貶,明道年間,丁謂授祕書監致仕,景祐四年(1037),去世,歸葬於蘇州城西華山習嘉原。

林特

林特(公元951~1023),字士奇,約生於後周廣順元年(951年),福建寧德人,生於福建順昌。祖父林揆(福建霞浦長溪人)仕閩,於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任順昌縣令,故定居順昌。父林延安、子林洙遷居福建寧德南埕。

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攜帶自寫的文章進謁南唐國主李璟。李璟奇之,命作賦,頃刻而成。因而被授爲蘭臺校書郎。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南唐亡,林特歸宋,宋太宗任爲長葛(今河南省長葛縣)縣尉。又先後改任遂州(今四川遂寧縣)錄事參軍、大理寺丞和隴州(今陝西隴縣)通判等職。端拱元年(988年),經宰相呂蒙正推薦,任三司戶部勾院通判。

鹹平年間(998~1003年),度支使樑鼎“制置陝西青白鹽,前後上議異同”,宋真宗派林特等前往考察利弊。林特經過調查認爲,制置青白鹽對朝廷與百姓不利,上書請恢復舊鹽商販。所奏合旨,被升爲禮部員外郎。後又任戶部副使、鹽鐵副使。

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北征,命林特爲同知留司三司公事。真宗謁陵,林特爲行在三司副使,奉命參與制定新茶法,使朝廷每年增加茶稅收入百餘萬,被升爲禮部郎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封禪泰山,三年,祭祀汾陰,林特均爲行在三司副使。後以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修玉清昭應宮副使。七年,爲行在三司使。

乙未,以三司使林特爲戶部侍郎、同玉清昭應宮副使。

兗州景靈宮,太極觀成,遷吏部侍郎。

天禧元年,爲修上《聖祖寶冊》副使,轉尚書右丞。

天禧四年(1020年),升任工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太子賓客林特上表請求皇太子趙禎在羣臣拜謁時不必回禮,真宗下詔不許。後改太子詹事。

當時,宰相丁謂以符瑞土木迎合帝意,林特巴結丁謂,每見必拜,一日三見亦三拜之,故得丁謂善待。

宋真宗不豫,丁謂欲提拔林特爲樞密副使,李迪不贊同。二人殿前爭執後皆被罷相。

乾興元年(1022年),宋仁宗即位,林特被任爲刑部尚書,翰林侍讀學士。後丁謂被貶官,林特也被貶爲許州(今河南許葛)知州。後又奉詔還朝,任戶部尚書知通進銀臺司,判尚書都省,勾當三班院。不久病逝,贈尚書左僕射,後又贈太尉。

北宋真宗時期,朝堂之上出現了以誰爲首的五名奸臣? 第2張

陳彭年

陳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人,博聞強識,才華出衆。陳彭年官至貴顯而居室陋敝,所得俸賜,惟市書籍。真宗親臨弔唁,見其家居簡陋破舊,感慨不已,以致數日未上朝理政事。贈其爲右僕射,賜諡“文僖”。

陳彭年勤於職守,鞠躬盡瘁。朝廷舉行典禮,他無不參預。他對儀制、沿革、刑名之學尤有研究。如果有的制度前世沒有記載,他也必能援引依據來擬訂之。無論政事大小,只要有需諮訪之處,他必能應答辯證,毫無滯礙,而又往往符合真宗的意思。後來升入內閣,由彭年獨攬大小事務。繁忙的事務,有時使他精力疲乏,以至於舉止失措,顛倒冠服。有時竟至於忘記是什麼花,而問左右人:“何花也?”人家告訴他是石榴花,他說:“此地竟有石榴花耶?”他後來位極人臣,但仍保持儉樸作風,克己清廉,不貪不虐。史稱他“貴至通顯,奉養無異貧約”。他所得棒祿多用來購買書籍,身後末留下任何家財,以致其子孫生活十分困窘。

劉承規

劉承珪一般指劉承規,劉承規(949年—1012年),北宋五鬼之一,自宋初當宦官,歷事三朝,深所倚信。他掌管內藏三十年,對度量衡很有研究,爲宋朝的權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太宗實錄》及《冊府元龜》等史籍的編修,就有劉承規的一份心血。另外還曾參與封查府庫,平定土民動亂,防備契丹等事件。劉承規是宋代宦官中較有作爲的人物。他的一些事蹟,值得人們重視。

劉承規屢有勞績,官至宣政使、應州觀察使,又特置景福殿使讓他擔任,表示對他的優寵,後改任新州觀察使。史稱其精力充沛,廉潔奉公,好儒學,喜藏書,能考訪事實,禮待土人。

劉承規雖然是宦官,但其主要工作是參與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動,爲皇帝倚重。他死後被贈爲左驍衛上將軍、鎮江軍節度使,賜諡爲“忠肅”。大中祥符七年,玉清昭應宮建成,真宗又追贈劉承規爲侍中,並遣中使詣墳祭告。當時,二聖殿塑像配餉功臣,真宗特詔塑劉承規像於宋太宗像之側旁。

在宋代宦官中,死後被加諡號的,劉承規是第一個。他的像被塑在宋太宗像的側旁,被視爲皇帝的功臣,同餉祭祀,這在宋代宦官中也是罕見的。

後人評價

宋人王稱《東都事略》王欽若傳已載,在宋代欽若等即有五鬼之稱。說《宋史》篡改史料顯屬妄說。實際上宋史匆匆而就,反倒利於保存大量原始史料而不利於篡改。

再說說他們究竟幹了什麼壞事而被稱爲五鬼的。以王欽若爲例,後人根據《宋史》不過總結出四條,一曰投機取巧,邀他人之功爲已功;二曰迎合帝意,大搞荒誕無稽地迷信活動;三曰挑撥離間,讒語傷人打擊政敵;四曰金蟬脫殼,嫁禍於人;有罰歸咎他人等。但這些人功過參半,且迎合攀附歷代有之,很難因此就定性爲奸佞。宋《奸臣傳》也未收錄此五人,是非功過有待後人評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