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蔡襄爲何被宋英宗罷免三司使之職?某些改革想法與皇帝相悖

蔡襄爲何被宋英宗罷免三司使之職?某些改革想法與皇帝相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蔡襄在宋英宗朝正式被任命爲三司使,只可惜他的改革想法與皇帝相悖,官職被免。蔡襄在朝中難以容身,於是出任杭州,但是半年不到母親去世,蔡襄南歸。又是半年多,蔡襄在家中去世,享年55歲。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蔡襄爲何被宋英宗罷免三司使之職?某些改革想法與皇帝相悖

宋英宗繼位,正式任命蔡襄爲三司使。蔡襄撰《國論要目》一文,闡述改革主張,提出擇官、任才、去冗、辨邪佞、正刑、抑兼併、富國強兵的改革方案,但未被英宗採納。蔡襄在朝廷難於容身,請求外任,於治平二年(1065年)出知杭州,在拜端明殿學士後纔去上任。

治平三年(1066年)十月,盧氏去世,蔡襄護喪南歸。到杭州僅僅半年多,蔡襄的母親盧氏,去世了。蔡襄事母極孝,關於母親,除了洛陽橋,還有個小故事。

據說,早年在東京時,有次蔡襄辦完公事,步行回府。路上碰到一位老婦人,眉眼之間很像其母,但年齡看上去要大許多。他走過去問好,並詢問年紀。老婦人說,我今年一百零二歲了。蔡襄聞之,拜了又拜,感慨地說,希望家母也能如此高壽。

即使人到中年,面對母親去世蔡襄依然痛不可當。按制度,他需要回鄉丁憂。滿頭白髮、步履蹣跚的蔡襄,離開了杭州,再次扶棺南歸。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是蔡襄,最後一次歸鄉之路。萬般悲痛中,他安頓好了母親的後事。母親的故去,似乎耗盡了他生命最後的能量。

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十六日(9月27日),蔡襄在蕉溪居所逝世,享年五十六歲。朝廷追贈吏部侍郎,後加贈少師。葬於楓亭鋪頭村蔡嶺。友人歐陽修爲他撰《端明殿學士蔡公墓誌銘》。

蔡襄爲何被宋英宗罷免三司使之職?某些改革想法與皇帝相悖 第2張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其曾孫蔡洸爲蔡襄奏請諡於朝,孝宗賜諡“忠惠”。宋寧宗慶元年間(1195年-1200年),在洛陽橋南街尾建蔡襄祠。後人在他墓前立柱題聯雲:“四諫經邦,昔日芳型垂史冊;萬安濟衆,今朝古道肅觀瞻。”

蔡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書法精妙,恪守法度,有晉唐風軌,前代意韻,變態無窮,真、行、草、隸四體都達到妙勝之境。歐陽修稱“蔡君謨(書法)獨步當世”,蘇軾評“君謨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就其所長求其所短,大字爲少疏也。”

現存《萬安渡石橋記》是他的大字冠冕;小楷中,《集古錄序》橫逸飄發,《荔枝譜》嚴正方重,《茶錄》勁實端嚴,書體雖有差異,卻各得精髓。蔡襄著作編成《蔡忠惠公集》,乾道年間王十朋知泉州,通過知興化軍傅自得求得善本,刻印行世。

其先本光州人,居仙遊(今屬福建省),遷甫田。官至端明殿學士,知杭州,諡忠惠。工正、行、草、隸書,又能飛白書,嘗以散筆作草書,稱爲“散草”或“飛草”。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