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春秋燕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詩,刺客荊軻受燕太子丹之請入秦刺殺秦王,然而這個決定加速了燕國的滅亡。刺殺失敗以後,秦國爲了報復,於公元前222攻破燕國都城,俘虜燕國最後一位君主——燕王喜。就這樣,從周朝時期到戰國時期,歷經800年風雨的燕國,滅亡了。

和戰國時期的悲壯相比,春秋時期的燕國卻一點存在感都沒有。我們提起春秋時期,大多是想到齊國、楚國、趙國、晉國等強大的國家。事實上,春秋時期的各種紛爭,也基本圍繞着中原腹地的幾個強大諸侯國進行,燕國沒怎麼被波及。

燕國的出身是春秋各個諸侯國、乃至以後的戰國七雄中,最爲高貴的一個,甚至沒有之一。燕國最開始的國君是燕召公,燕召公是正兒八經的周王室血脈。

召公原名姬奭(shì),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姬發的弟弟。後來姬發繼承天子之位,稱周武王。他率領周人覆滅商朝,建立周朝。姬發建立周朝之後,分封天下鞏固統治,姬奭就被分封到了薊地,也就是今天河北、北京一帶。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既然是周王室宗親,爲何燕國那麼弱呢?原因有三:

一、自詡周室宗親不肯放下身段隨着周王室的衰落,中原各國紛紛謀取獨立發展壯大自身,實行變法。比如咱們最爲熟悉的商鞅變法,就讓秦國從一個西部邊陲小國,慢慢發展成爲春秋的強國之一。而秦國,在周朝時期只不過是王室的“養馬人”。

都說有變革才能發展強大,當時燕國的統治者卻自詡是周王室宗親。哪怕國力衰微遠不如中原的強國,他們還是看不起中原各國,墨守成規不肯變法,也不肯和中原有過多交流。導致燕國從春秋時期開始,就落後於中原各國。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第2張

二、地理位置偏僻、導致人口稀少地理位置偏僻成了燕國的一個天然劣勢,別看現在的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薊地相當荒涼偏僻。再加上處於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不適宜人居住。在苦寒之地的燕國人口稀少,人口只有中原強國的一半。

在沒有科技和機器的古代,更多的人口不僅僅意味着更高的生產力,還意味着更加充足的軍隊兵源。所以,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的燕國,在春秋時期顯得很不起眼。直到春秋中後期,才和位於山東地區的齊國有所接觸。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第3張

三、外族的傾軋燕國自從召公立國之後,就始終受到山戎、東夷部族的傾軋,外族頻繁來犯,燕國國力衰微又不能力敵,所以只能把國都一再往南方遷移。一開始的首都是薊(今北京市),到春秋中後期已經遷移到了易水流域附近(河北省中部)。

由於外族的傾軋,燕國一直不能平穩發展。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導致燕國積貧積弱,只能常年龜縮在中原北方一隅,眼看着其他諸侯國慢慢變強大。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第4張

那到戰國後,弱小的燕國怎麼就成戰國七雄之一?

上面提到,春秋中後期燕國經過多次遷都以後,把都城遷移到了易水流域。已經是齊國的邊境,正是因此燕國和中原諸侯國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中原有了接觸,對於燕國後來的發展是有利的。不過最初的時候,和中原接觸差點讓燕國覆滅。

進入戰國時期後,燕國依然沒少起色表現平平。而燕國遷都到了易水一帶之後,看在兩國先祖都是周朝的開國功臣,齊國一開始還庇護燕國派兵幫它們把外族趕走。少了外族的壓力,燕國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然而到了公元前314年,燕國內亂。此時國力強大的齊國,藉着平定內亂的藉口出兵燕國,想趁機吞併。好在其他諸侯國口誅筆伐,迫於壓力齊國只能撤軍。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第5張

再後來,改變燕國的歷史的君主燕昭王,在燕國百姓的擁戴之下當上君主。

燕昭王是燕國曆史上爲數不多的賢明君主之一,他雄心勃勃,立志要振興燕國。他知道燕國想要崛起,人才必不可少。爲了招攬人才,燕昭王實行了很多政策,吸引大批被其他國家排擠的人才過來。比如燕國名將劇辛、樂毅,以及名士鄒衍、屈庸。

同時,燕昭王還頒佈了很多治理國家的良政。政治方面,他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加強對官吏的審查和考覈;明確用人原則,避免用人唯親的局面,讓燕國擺脫國內法度馳壞、官吏拉幫結黨的局面。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第6張

軍事上面,樂毅等人也實行重大改革,針對軍隊的戰法和紀律等進行嚴格訓練,在短時間內大大提高了燕國軍隊的戰鬥力;

經濟上,燕國在一系列的措施下,讓自己擁有了發達的手工業,尤其是鐵器冶煉方面的進步,讓燕國的兵器製造業繁榮發展。

而且,由於遠離中原地區,諸侯國之間的紛爭基本影響不到燕國;韜光養晦的燕國已經積蓄了強大的力量,只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便可騰飛,躋身強國之列。

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第7張

前286年,覬覦宋國已久的齊國發動滅國之戰,把弱小的宋國給滅了。齊國的這個舉動,引起同樣覬覦宋國的其他諸侯國不滿,尤其是秦、韓、趙、魏四國。然後樂毅建議燕昭王聯合四國伐齊,昭王欣然接受。

五國聯軍勢如破竹,很快就將齊國打得支離破碎。破了齊國都城之後,燕國僅用半年多的時間,就攻佔齊國70餘城。燕國南邊戰事不停,北方也不閒着。燕昭王派軍攻打東胡,將土地擴張到今天遼寧一帶,隨後修築燕長城抵禦外敵。

自此,燕國的國土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里,國力大增的燕國一躍成爲戰國七雄裏的強國,實力僅次於秦國和楚國,排在戰國七雄的第三位。

春秋時期燕國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燕國爲什麼會那麼弱 第8張

後記

在燕昭王的率領下,燕國經歷了一段短暫的輝煌,隨後就快速衰落。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國一蹶不振。齊國趁機反攻,把燕國的軍隊都趕走了。自此以後,燕國就再也沒有恢復元氣,直到被秦國消滅。

縱觀燕國800年曆史,經歷了幾百年的低谷時期。好不容易迎來一個明君,讓國家走上巔峯,位居戰國七雄第三。可惜盛衰無嘗,燕國終歸不是歷史的主角。

參考資料:《史記·燕召公世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