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康熙盛世背後,有哪些暗影?全國錢糧虧空是怎麼回事?

康熙盛世背後,有哪些暗影?全國錢糧虧空是怎麼回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康熙盛世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一提到康雍乾時代,可能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都會認爲這是三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在三位皇帝的治理之下,清朝臻及鼎盛。但正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成語所說,大清康雍乾盛世的光環背後,其實有很多暗影,比如蔓延全國的錢糧虧空。

一、地方官本該守土有責

清代設總督監管兩個及以上的省份,與各省的一把手巡撫一道,構成了掌握地方最高權柄的地方大員,他們擔負着“守土職責”,爲官一任,理應造福一方。但就在盛世康熙年間,在《清實錄》中便出現了大量 “各省藩司庫銀屢以虧空見告”的記載,地方糧食虧空相當嚴重,引起了朝廷的密切關注。

康熙盛世背後,有哪些暗影?全國錢糧虧空是怎麼回事?

在朝廷發現地方出現虧空的時候,情況就已經相當嚴重了,除了朝廷眼皮子底下的經濟大省山東沒有出現財政虧空以外,全國各省或多或少都出了問題。1698年初,戶部給事中姜橚向朝廷上奏稱,陝西長安等三縣出現鉅額的財政虧空,康熙帝經由戶部上陳之後發覺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即下令刑部尚書、左都御史兩位中央大員趕赴陝西,會同當地督撫一同查案。

康熙盛世背後,有哪些暗影?全國錢糧虧空是怎麼回事? 第2張

經過半年多的調查,調查人員向朝廷上呈調查結果,經調查,長安與永壽兩縣並無虧空現象,但華陰縣卻十分離奇,作爲朝廷管轄下的地方政權,華陰縣錢糧虧空竟然長達8年之久。

緊接着在2年之後,陝、甘兩省再度爆發錢糧虧空巨案,虧空問題直接由基層縣級政權擴展到省級政府。這次的虧空讓康熙勃然大怒,在對相關官員進行罷免撤職的基礎上,直接勒令所有的虧空由兩省所有的文武官員集體賠償。

二、清官上任就能不虧空嗎

自陝甘地區出現財政虧空之後,大清朝的地方財政問題彷彿像洪水沖垮大堤一樣,接二連三爆發出來,包括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等省份在內的西北、華北大多數省份,乃至富庶的江浙省份和帝國核心直隸省等,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虧空,有些地區甚至虧空長達數十年都沒有被朝廷發現,可見清朝錢糧虧空已呈現蔓延之勢。

康熙盛世背後,有哪些暗影?全國錢糧虧空是怎麼回事? 第3張

如果說一個地方或幾個地方出現錢糧虧空,還可以說是個別地方官員鬼迷心竅,貪贓枉法,但現在是整個大清朝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錢糧虧空,不論程度輕重,終歸說明此時的大清已經出問題了。

我們一般人的邏輯是財政出問題,肯定是因爲有貪官,要是換上清官,絕對不會再出現虧空。但這個邏輯並不成立。

康熙本人就對官員貪污與錢糧虧空之間的關係,有着清楚的認知,張鵬翮在清朝有着“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譽,但即使是康熙對其賞識有加,卻依舊認爲張鵬翮在江浙一帶擔任督撫時,使得江南一帶的財政問題變得十分糟糕。張鵬翮在康熙眼中是對財政經濟“多朦朧”的官員,1709年,康熙直接說: “地方有清正之督撫而所屬官員虧空更多”。

康熙有這樣的認知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水至清則無魚”,地方主政官太過清廉,會在壓縮屬下原有的斂財空間的基礎上,迫使他們尋求新的斂財方式,進而使得貪腐更加隱蔽,財政問題也就更加突出。財政虧空固然和官員貪腐有很大的關係,但其源頭不在官員,而另有其他原因。

康熙盛世背後,有哪些暗影?全國錢糧虧空是怎麼回事? 第4張

三、爲何虧空事件屢禁不絕

除卻官員貪污腐敗、挪用公款以及營私舞弊導致地方錢糧出現虧空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地方倉儲制度。清代的地方倉儲制度較爲完備,主要有政府把控的官倉、常平倉以及民衆管理的社倉與義倉,而糧倉中儲備的糧食是地方錢糧體系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即使是受政府管理,常平倉等也大多由地方富戶捐納,之所以儲存這麼多的糧食,其目的在於防備災年帶來的糧荒。

但倉儲制度的問題就在於,一直保持糧倉內糧食的“新陳代謝”是不可能的,糧食容易腐壞,尤其是南方,氣候潮溼,大量的倉儲糧食未經食用便爛在了谷堆裏。既然地方官員無力保持糧倉糧食一直處於新舊更替的狀態下,加上政府沒有任何對倉儲制度進行監管監察的機構和人員,因此隨着時間的流逝,地方倉儲的糧食就成了擺設,就更不用說許多官員利用朝廷監管的漏洞,私自將倉儲糧食拿去偷賣,以謀取私利,從而導致地方糧食出現嚴重虧空。

康熙盛世背後,有哪些暗影?全國錢糧虧空是怎麼回事? 第5張

破敗不堪的地方府庫

在封建社會,地方政府應急救災的能力不高,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地方倉儲制度是否完備,便成爲朝廷考覈官員執政的重要指標。爲了躲避朝廷的處分,地方官員往往在朝廷檢查之前,將大量公款用作購買新的糧食,以應付上頭的檢查。

就這樣,在官員大肆貪墨地方錢糧的同時,地方倉儲制度又爲官員貪墨提供了機會,因此以倉儲糧食爲主的地方糧食體系時常處於崩潰的狀態。而官員爲逃避處罰又會挪用大量地方資金用以填補倉儲虧空。這樣一來,各種事情纏繞在一起,共同導致清朝地方政府出現了大量的錢糧虧空。

地方錢糧體系是否完備關乎每個百姓的切身利益,而清代出現的大量錢糧虧空,使得清朝早在“康雍熙盛世”之時便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問題。無論古今,地方錢糧問題都是保證民衆生活、維護基層地權穩定的基石,撫今追昔,可不慎哉?正如電視劇《雍正王朝》第一集講述的故事一樣,康熙執政晚期黃河再度決堤,康熙本欲調撥周邊省份糧食賑災,並通過戶部撥款救濟災民,但他沒料到周邊省份的糧食早已入不敷出,整個大清的國庫竟只剩下50萬兩銀子。

儘管這只是電視劇的演繹,但卻反映出帝制社會的巨大治理漏洞,即在官府權力高度集中且人口達上億的情況下,缺乏現代信息數據處理能力的大清,很難對各地做到有效掌控。正所謂“一放就鬆,一管就死”, “小政府”一旦遇上大災難,就容易陷入要啥沒啥的死循環。而這種循環只能靠“欽差大臣”與嚴厲的處罰來暫時解決,一旦國家恢復到和平狀態,循環便再度啓動,說歷朝歷代皆亡於沒錢沒糧也是有所根據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