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上皇帝冠冕前後的珠簾是爲了美觀嗎?有什麼講究

歷史上皇帝冠冕前後的珠簾是爲了美觀嗎?有什麼講究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冠冕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冕旒,古代漢族朝代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爲禮冠中最貴重者。至清朝“剃髮易服”在中國亦隨之終結。

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頂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見《周禮·夏官·弁師》。

歷史上皇帝冠冕前後的珠簾是爲了美觀嗎?有什麼講究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共計問世過十多個大小王朝。這些王朝各有千秋,最直接的表現,便是服裝的不同。就算有的時期沿襲舊制,但細心看還是有區別的。就拿皇上的服裝而言,每朝每代都不同樣。從色調上看,秦代喜黑,唐代尊皇,宋代愛紅。從樣式上而言,隋朝是對襟敞袖,宋代是方心曲領,清代是斜襟窄袖,也都不盡相同。

除開皇袍款式各不相同,各朝皇上所戴的帽飾也不同。例如春秋時期,帝王戴的是那類前後左右有珠簾的冕冠,而到清代則變成外形近古塔的夏朝冠。談起這一冕冠,想必很多人都曾好奇心過,爲何上邊要加上一長串要緊的珠簾呢?擋住視線不用說,上下一甩還非常容易抽臉,難道說只是爲了更好地漂亮?回答當然不是那麼簡單。

歷史上皇帝冠冕前後的珠簾是爲了美觀嗎?有什麼講究 第2張

皇上冕冠上的珠簾,名稱叫作旒,是用五顏六色絲繩穿起來的翡翠玉石串。依照祖制,最長尺寸的冕冠,前後左右各12條旒,每旒上要串12顆翡翠珠,相互間距有要求的間距。

對於這旒的主要用途,歷史專家學者們曾得出過一些回答。最先,它能夠約束帝王舉止。帝王作爲一個國家最高貴的人,象徵的並不僅有自己,也有整個國家,因此 他的舉止舉動務必莊重張弛有度,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東張西望,不匆匆忙忙,給人一種不能侵害的莊重感。

自然,人免不了有怠倦或者分心的情況下,一旦帝王一不小心有失儀的行爲,旒珠便會大幅的姿勢甩在臉部,給帝王提醒。

歷史上皇帝冠冕前後的珠簾是爲了美觀嗎?有什麼講究 第3張

次之,旒擋住視線的功效,恰好能夠給彼此出示一個緩衝帶,好讓雙方都明白掌握分寸的大道理,既能勸誡臣子不必揣摩帝王思緒,又可勸誡帝王不必跟臣子諸事計較。

朝廷雖是帝王的地盤,但也常常好似戰場,朝臣中間有矛盾交鋒是免不了的。但作爲臣子,影響力遠小於君,就該辦事不越矩,管好自己謹遵上意,這纔算是爲臣之道,假如手伸得過長,碰觸君王道德底線,倒是不光自身不幸,也將會擾亂朝綱,以致天地難寧。

而作爲君王,雖統管天下事,但也無須諸事計較,對臣子也應適度寬容,不太至關重要的事最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要是臣子做事大致不出問題,小的缺陷能夠假裝看不到,那樣纔可以保持和諧的君臣關係,維持江山社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