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木蘭秋獮大典是什麼?清朝時期的木蘭圍場是怎樣的?

木蘭秋獮大典是什麼?清朝時期的木蘭圍場是怎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木蘭圍獵,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如果問漢民族建立的王朝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麼,有人可能說是國家的腐敗,也有人說是經濟的崩潰與民間的反抗,這些的確是導致王朝興衰更替的重要原因,但這些原因卻都要讓位於一件事情,即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可以說在中原王朝看來,遊牧民族及其強大的武力不啻於噩夢一般。但若換位思考,對於南下的遊牧民族政權來說,歷史彌久且極度輝煌的中原文明,卻成爲他們治國面臨的最大“挑戰”。

木蘭秋獮大典是什麼?清朝時期的木蘭圍場是怎樣的?

一、尚武還是崇文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但與之前的幾個少數民族政權相比,清朝無疑是最爲出色的一個。清代帝王既沒有選擇像北魏孝文帝那般徹底地進行變革,將鮮卑族實行完全的漢化,也沒有像元代一樣對漢文化採取過度額排斥、打擊的態度。

有人說清代也實行了十分全面的漢化措施,無論是在語言、文化、選舉、政府架構亦或是其他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繼承明制,就連皇宮用的都是大明王朝的紫禁城。還有人說清代對漢文化十分排斥,甚至採取慘無人道的屠殺政策,例如明清戰爭時期發生在江南地區的以推行滿人“剪辮”政策爲基礎的大屠殺。這兩種觀點其實都不能說完全錯誤,因爲雙方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尋到相應的證據,可以說清政府始終在排斥與完全漢化兩者之間來回搖擺,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都未能解決這個問題。

清軍入關之後,一方面的確是在各方面全面繼承明制,但另一方面清帝深知若完全漢化則會使滿族慢慢走向消亡,要想確保滿族對天下的統治,就必然要在繼承漢人文化制度的基礎上,儘可能地保留滿人的尚武習俗,藉以“對抗”以文治天下的中原文化,而木蘭秋獮大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木蘭秋獮大典是什麼?清朝時期的木蘭圍場是怎樣的? 第2張

二、木蘭秋獮大典的環節

何謂“木蘭秋獮大典”?顧名思義,大典即一種典禮與儀式,具體來講,就是在北京城以北400裏外的木蘭皇家獵場,以皇室爲主體的滿族貴族參加的大型圍獵活動。帝王圍獵自先秦時期即已出現,但在清代,這項活動的規格與重要程度卻遠超前代,甚至可以說是清政府的一次沒有“敵人”的軍事行動。

按皇室規定,木蘭秋獮大典的第一步爲“小獵”,簡而言之,就是皇帝率領親衛兵百餘人從熱河趕赴木蘭圍場,先進行小規模的射獵以作熱身。隨後即進入大典的主要部分,共分爲“撒圍”、“待圍”、“合圍”、“罷圍”四個環節。撒圍,即對野獸圍而不攻,八旗士兵要逐漸收縮圍獵範圍,通過各種手段驅趕野獸向獵場中心靠攏,進而爲圍獵提供條件。待圍,這一環節以皇帝爲主,在進行撒圍環節前後,皇帝侍從要找尋最佳的觀看地點並設置“看城”,皇帝則要在“看城”中休息片刻,等待士兵撒圍環節的結束。

最爲主要的環節即“合圍”,待大部分野獸都被士兵驅趕到圍場中心位置後,圍獵行動正式展開。這時皇帝要派遣1000多名騎大馬的蒙古士兵結成一道圓形包圍圈,以確保圍獵正常進行,防止野獸逃脫,而這只是第一道包圍圈。在獵場中心地,還有一道由八旗、蒙古兵共同締結的範圍更小的第二道包圍圈。皇帝只待包圍圈形成,便駕馬飛馳出看城,前往圍獵場進行狩獵活動。待皇帝射獵結束,剩餘王公大臣隨即開始圍獵。若至結束時包圍圈內依舊有許多野獸,則要進行“罷圍”,即放開一道缺口令野獸逃脫,至此圍獵得以結束。

木蘭秋獮大典是什麼?清朝時期的木蘭圍場是怎樣的? 第3張

三、清朝的獨特性

新中國成立後,每逢十週年的大閱兵都是展現我國軍事實力、檢驗軍隊建設的重要時機。在清代沒有所謂的“閱兵”,木蘭秋獮大典即是皇帝檢閱大清軍隊實力、展現大清武力的重要時刻。清帝就是要通過木蘭秋獮大典提醒全天下,大清是以武力建國,滿族是尚武的民族,即使現在逐漸轉向“馬下治天下”, 這一點也是不能忘記的,只有謹記滿族的民族特性與尚武性,才能保證滿族的獨立性及大清對天下的統治。

木蘭秋獮大典持續時間很長,往往要持續一個月之久。在這一個月當中,八旗精銳要在最爲原始的自然環境當中進行狩獵活動,他們要直接面臨高山峻嶺與複雜多變的天氣,還要面對一頭又一頭野獸的侵擾,這對他們的體力與能力來說無疑都是巨大的挑戰。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參加大典的除八旗兵外,還有大量蒙古兵。而這則是清政府的別樣外交手段,儘管蒙古在有清一代始終對清政府表示效忠,但這並不意味着清政府對其是完全放心的,通過邀請蒙古王公與蒙古士兵參與木蘭秋獮,藉以向蒙古展現大清的軍事實力,使其對大清徹底臣服,不敢起不臣之心。

總而言之,清朝的木蘭秋獮大典已經不再像之前歷代王朝那般,是出於皇帝或皇室的興趣而舉行的,其所具有的娛樂功能被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政治與教化功能則被放大到極致。清朝的確也做到了這一點,在兩百多年的時間裏,清帝雖有平庸者但卻始終無昏庸者,這與對皇帝、滿族嚴格要求與教化的傳統有着密切聯繫。

木蘭秋獮大典是什麼?清朝時期的木蘭圍場是怎樣的? 第4張

我們一般認爲圍獵純粹是出於娛樂功能,是爲了滿足皇帝個人的喜好,但清朝顯然並非如此。面對綿延數千年的中原文化,滿族傳統稍不留神即可能被漢文化所吞噬掉,而這顯然不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不管是出於政治考慮,還是文化考量,木蘭秋獮大典在有清一代發揮了保持滿族民族特性的重要功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