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探索大理國的興衰,它與中原王朝有什麼關係?

探索大理國的興衰,它與中原王朝有什麼關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大理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因爲金庸的《天龍八部》,段譽這個名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同時也讓很多人知道了我國曆史上還有着一個叫做“大理國”的政權。雖說段譽是虛構出來的角色,但也是有着歷史原型的,也就是在大理國當過39年國王的段和譽。那麼在段和譽以及段氏家族背後,大理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度,它和中原王朝究竟是什麼關係?又有過怎樣的興亡過程呢?

1、鮮卑?漢人?雲南土著?段氏家族的起源之謎

現代一般觀點認爲,大理國是今天雲南境內的少數民族白族的祖先白蠻所建立的一個政權。而白族所說的語言是漢藏語系裏和漢語最爲接近的一種語言,甚至有些學者認爲白族語就是漢語的一種方言。所以雖然白族也有不同於漢族的民族起源傳說,但它至少是在很早的歷史上就受到漢族深入影響,是在很多方面都和漢族比較接近的一個少數民族。

不過大理國雖然是白蠻所建立,大理的王族段氏家族也是出身於白蠻,但段氏家族本身的起源卻又存在着很多不確定性。基於一些歷史記載,有些人認爲段氏家族本來就是漢人後裔,因爲當時有史料記載說段氏家族是源於漢地的武威,是西漢時的西域都護段會宗的後代。不過這種說法也是非常有爭議的。

而且即使源於武威,段氏家族的族屬也還是不確定。因爲雖然有一些學者認同段氏家族源自武威,卻又認爲他們不是段會宗的後裔,而是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氐人的後裔,氐人在十六國時期曾經建立前秦、後涼和成漢等政權,十六國之後逐漸消失。而清朝時還有學者則認爲大理段氏是十六國時期一度是鮮卑最強部族的段部鮮卑的後裔。段部鮮卑曾掌控今天的山東地區,後來其政權被滅亡後逐漸銷聲匿跡。這些觀點認爲,段氏家族是在西晉末年一直忠於西晉,最後被羯人石勒殺死的段部鮮卑首領段匹磾(dī)的後裔。

而另外有學者則認爲段氏家族至少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生活在雲南地區了,但這種看法內部對於其起源也有爭議。有些學者認爲段氏家族是戰國時楚國大將莊蹻(qiāo)的後裔。在戰國後期楚傾襄王曾派莊蹻討伐今天的雲南地區,莊蹻佔領該地之後,楚國受到了秦國的連續打擊,莊蹻沒法再回楚國,所以乾脆就留在了當地。而段氏家族就是他的後裔。所以這種說法還是能把段氏家族的來源追溯到中原。但也有學者認爲,其實段氏家族是雲南地區早期古哀牢國的首任國君九隆的後裔。當地傳說九隆的後裔分爲十姓,其中有一個就是“段”。所以按照這種說法,段氏家族又是自古就生活在雲南地區的土著族羣了。

探索大理國的興衰,它與中原王朝有什麼關係?

2、大理國的建立和與宋朝的關係

不過無論前面哪種說法更符合段氏家族的出身,他們在建立大理政權之時,在雲南地區至少都已經生活了幾百年了,並且是唐朝時西南地區割據政權南詔一直倚重的重要家族。早在公元8世紀,南詔和唐朝發生戰爭時,來自段氏家族的段儉魏就曾經在公元751年和754年兩次率領南詔軍隊擊敗唐軍。公元754年的這次戰爭導致唐朝軍力大減,甚至成爲了安史之亂爆發的間接誘因之一。後來段儉魏在南詔被拜爲相國,段氏家族也長期成爲了南詔的重要的武將家族。

而南詔政權存在期間,可以說長期成爲了唐朝的心腹大患,南詔與唐朝之間的戰爭不但間接誘發了安史之亂,甚至還成爲了唐朝滅亡的誘因之一。在公元863年,南詔3次進攻當時處於唐朝治下的安南府,並攻陷了今天越南河內西北的交趾地區。唐朝爲了應對南詔的猛烈攻勢,招募了大批士兵派往西南地區。當時唐朝官方向這些士卒許諾戍邊三年就讓其回家,但等到這批士卒戍邊都6年了唐朝官方還沒提讓他們回家的事。結果當時駐守桂林地區的800名士卒在其首領龐勳的率領下發動了叛亂。

龐勳的叛軍後來很快發展到5萬多人,一度席捲了安徽、湖南、湖北和江淮等地,對在唐朝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江淮漕運造成了嚴重破壞,直接影響到了中央財政。而這次財政危機又引發了黃巢之亂,最終使唐朝走向了滅亡。所以在後來甚至有了“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的說法。而之所以桂林的戍卒會發動叛亂,歸根結底還是因爲與南詔的戰事

所以南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滅亡。但南詔如此好戰,對它自己的國力也損耗也非常大,而且它當時不光與唐朝打,與南方位於今天東南亞地區的驃國、彌臣、彌諾、崑崙和真臘等部族與政權也曾經多次發生過戰爭。所以雖然唐朝在公元9世紀末走向了衰落,但南詔卻比唐朝衰落得更快,從公元897年開始發生了一系列內亂,最終在公元902年滅亡,比唐朝還早亡了5年。

探索大理國的興衰,它與中原王朝有什麼關係? 第2張

而在南詔滅亡之後,南詔故地先後出現了大長和、大天興和大義寧三個短命的政權。而在此期間,段儉魏的六世孫段思平憑藉軍功當上了大義寧政權的通海節度使。而手中掌握重兵的段思平很快引發了大義寧君主楊幹貞等人的猜忌,雙方爆發了內戰。在內戰中,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可能是今天彝族的先祖)擊敗了楊幹貞,滅亡了大義寧,在公元937年建立了大理國。

所以大理國和南詔可以說有一定的傳承關係,不過大理國的漢化程度相對要高得多。大理建國50年之後,其第6任君主段素英仿效中原的制度,在大理也設立了科舉。而且當時整個大理國的上層社會都以讀漢書,寫漢字詩文爲時尚,貴族裏有很多人都有很高的漢文化素養。但是大理國的統治階層畢竟不是漢人,而且地處中原文化的邊緣地帶,所以其文化也受到了周邊地區的深入影響。

這其中最典型的一點是大理基本上是以佛教爲國教的。根據當時的一些記載,大理“家無貧富皆有佛堂”,而且大理雖然也設立了科舉,但其科舉卻是針對僧人設立的,雖然考的內容是儒家經典,但卻只有僧人才有資格參與。而大理國的這種情況跟它距離佛教的發源地南亞距離很近有直接關係。當時大理和印度、緬甸地區保持着經常性的商貿往來,大理國時期的一些畫卷也顯示,當時去大理朝拜大理國王的外國使臣,有一部分有着鮮明的印度人特徵。

探索大理國的興衰,它與中原王朝有什麼關係? 第3張

當然,大理國和當時的宋朝之間也曾經有過很多往來。桃花石雜談曾經在其它文章裏多次提到過,因爲宋朝無法控制河西走廊和幽雲十六州地區,所以終宋一朝始終面臨戰馬短缺的困境,這也是宋朝在軍事方面始終比較薄弱的重要原因。而當時,大理國卻有多餘的馬匹可以出售,所以大理和宋朝曾經多次進行過官方的戰馬買賣,宋朝還在與大理接界的黎州和雅州地區設立過“博易場”,專供大理人前去售賣戰馬之用。但是,宋朝時期對與大理的往來,卻始終還是抱持着一種比較消極甚至是比較排斥的態度。

比如在宋朝和大理共存的300多年裏,宋朝曾經多次斷然拒絕大理國主動的稱臣納貢。而在大理國全部22位國王裏,只有我們開頭提到的段和譽曾經被宋朝冊封爲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這恐怕也是他能夠成爲段譽原型的主要原因了)。但其它21個國王其實也曾經多次請求過宋朝的冊封,但宋朝都沒有答應。而且即使宋朝曾經長期爲戰馬短缺所困擾,宋朝卻還是曾經限制與大理國之間的戰馬貿易,主動拒絕購買大理國的戰馬。那麼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其實有些朋友看到這裏可能已經得出了答案。原因就是:宋朝其實一直把大理國當作是南詔國的延續。而南詔正是唐朝衰落和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使得宋朝對其一直非常忌憚。所以雖然大理對宋朝始終沒有表現出過戰意,但宋朝卻始終不願與大理過多往來,特別是在戰馬方面不願過度依賴大理,因爲宋朝擔心如果戰馬貿易過度發達,把大理養富了,大理也會變成南詔,從南線也給宋朝造成新的麻煩。在雙方共處的300多年裏,雖然彼此從未發生過直接戰爭,但宋朝對大理卻始終在軍事上高度防範,並始終利用其它一些周邊部族和政權,對大理國進行了牽制。所以總體來說,宋朝和大理多數時候是處於一種冷和平狀態。

探索大理國的興衰,它與中原王朝有什麼關係? 第4張

3、大理國進行的戰爭及滅亡過程

當然,宋朝和大理之間雖然沒有發生過直接的戰爭,但篤信佛教的大理卻也並非始終是與世無爭,大理和當時向宋朝稱臣的安南國李朝之間還是發生過幾次戰爭的。剛纔我們說道,唐朝時桂林戍兵叛亂源自南詔對唐朝安南府的攻擊。而在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安南逐漸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管制,開始了事實上的自立。

公元1009年,安南李朝建立,此後李朝雖然名義上向宋朝稱臣,事實上卻完全自行其事,而且制定了“北侵南擴”的對外擴張戰略,將原本屬於大理統治的越南北部萊州地區予以侵佔。而根據一些史書記載,公元1015年,大理國也曾發兵20萬,進攻安南,但最終被擊敗。

而在此之後,大理和李朝之間應該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和平,但這種和平應該是以雙方互派質子的方式實現的。而在公元1132年,李朝國王李乾德死了之後,大理還曾想介入安南王位繼承,派了3000軍隊護送李乾德在大理國長大並已經改姓趙的兒子趙智之回安南搶王位。後來衝突雙方還都向宋朝派去了使節爭取支持,而對大理始終防範心理很強的宋朝最終還是站在了安南一邊,這場衝突最終以大理國和趙智之的失敗告終。

探索大理國的興衰,它與中原王朝有什麼關係? 第5張

所以其實大理國相對來說實力確實不算強,而這和曾受南詔統治的南方各族此時已紛紛自立有很大關係。公元1058年前後,今天緬甸地區的蒲甘王朝甚至還曾經發大軍直搗大理城下。最後大理被迫獻上了一尊碧玉佛像並調集各部族軍隊勤王纔好歹讓蒲甘退了兵。

所以大理國和宋朝之間的冷和平也可以說是雙方對於自己的實力都不自信的結果了。而不久之後,蒙古崛起,大理也毫不意外地走向了滅亡。公元1253年,後來建立了元朝的忽必烈受其兄長蒙哥的派遣對大理國發動了猛攻。當時大理國的朝政被權臣高泰祥所把持。忽必烈發兵之前,曾經向大理國派出了三名使臣,但這三名使臣都被高泰祥殺死。

而當蒙古軍襲來時,高泰祥將大理軍隊的主力都集結在了金沙江邊,結果蒙軍一部趁夜渡過金沙江,偷襲大理軍並取得大勝。之後蒙軍迅速攻佔大理城,大理國王段興智投降,高泰祥不久後被俘殺。但因爲大理滅國前段興智已經成爲了高泰祥的傀儡,所以在蒙軍攻滅大理之後,忽必烈覺得段興智並沒有和自己作對,而且段氏家族已經在大理經營了數百年,對於穩定自己對雲南地區統治還有幫助,所以又把段興智封爲了世襲的大理總管。此後段氏家族又世襲了大理總管將近130年,直到公元1381年明軍攻佔雲南之後才告一段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