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播州楊氏爲什麼對宋朝那麼忠心?他們爲宋朝做了什麼?

播州楊氏爲什麼對宋朝那麼忠心?他們爲宋朝做了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宋朝的播州楊氏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1276年,元軍攻破南宋都城臨安,俘虜宋恭帝,南宋政權從此名存實亡,但此時遠在西南的播州地區在領主楊邦憲的帶領下,依然尊奉宋室,不肯投降,元軍對播州地區久攻不下,只能繞道而行,元世祖忽必烈對楊氏的行爲很是欽佩,他派遣使臣告訴楊邦憲宋朝已經滅亡,不應該再做無謂的抵抗,楊邦憲捧詔大哭三日,最終奉表以播州、珍州、南平軍三州之地降元

播州地區是除了釣魚城以外,蒙古人唯一沒能用武力征服的宋土,從蒙宋戰爭開始到宋朝滅亡,播州和播州幾代領主給蒙古南侵帶來了很多阻力,就連蒙哥汗喪命的釣魚城之戰背後也有播州人的影子,那麼播州人給蒙古帶來了怎樣的困難,播州楊氏對宋朝爲什麼這樣忠心呢?

播州楊氏爲什麼對宋朝那麼忠心?他們爲宋朝做了什麼?

起家不易,十幾代領主開創繁盛時代

響應號召 起兵平播唐朝天寶年間,南詔背棄唐朝與吐蕃結盟,唐軍兩次攻伐南詔,大敗虧輸,被殲滅十餘萬人,安史之亂後,唐廷自顧不暇,南詔趁機在西南地區做大,甚至一度攻至成都外城,給唐朝西南邊疆帶來極大的威脅,鹹通十四年,南詔攻陷播州,唐懿宗鑑於中央政府無力出兵收復國土,便向天下招募精兵勇士,並承諾“如應募出征,可永鎮斯土”

越州會稽太守楊端本是山西太原的門閥大族,他在唐懿宗的詔令中看到了擴張家族勢力的機會,於是便召集太原楊氏家族的家丁和親附楊氏的“八姓族兵”,共招募4000餘人,經過精心準備後啓程開赴播州

楊端進入播州地區後,與南詔國的附屬部落羅閩部族對峙,羅閩部仰仗南詔的勢力在播州橫徵暴斂,早就引起了周邊其他部落的不滿,羅太旺部、穆星天部、婁殿邦部、令狐滈部等部落紛紛與楊端結盟,楊端軍實力大增,再加上播州當地土豪臾、蔣、黃三氏的後勤支援與情報支持,楊端最終擊潰羅閩部族,史載:

“蠻出寇,端出奇兵擊之,大敗,尋納款盟而退”

楊端得以佔領播州北部地區,唐僖宗遵守父親懿宗的諾言,加封楊端爲“播州侯”,許以“楊氏一族世襲永鎮播州”,從此,楊氏一族開始在播州生根發芽

南征北戰 鞏固統治楊端雖然擊退了羅閩部族,但是羅閩人沒有被消滅,再加上播州周邊仍然有很多部落沒有降服,所以播州的局勢依然很嚴峻,楊端死後,其子孫楊牧南、楊部射先後成爲楊氏領主,爲了完成祖輩遺志,他們不斷向播州北部九溪十八洞的少數民族開戰,楊部射甚至死於征伐之中,“選練將卒伐羅閩,時閩附南,部射深入閩,匿將士絕其後,部射力戰死”,經過幾代領主的不斷努力,楊氏最終平定了周邊部落,爲播州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北宋建立後,五世領主楊實遣使入貢,宋太祖允許其世領州政,在第六代領主楊昭主政時期,楊氏家族內部發生變故,其弟勾結外族叛亂,妄圖奪取播州主政之權,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不過北宋也因此將播州納入到版圖之內,宋徽宗大觀二年,楊光榮、楊文貴叔侄先後獻土內附,史載:

“大觀二年,播州夷族楊光榮以地內屬,詔建播州”

“遵義軍,大觀二年,以楊文貴獻地建,宣和三年廢爲寨”

楊氏家族的內亂直到第十三代領主楊粲的時代才得以解決,他外討蠻夷,內鎮族人,終於結束了上百年的紛亂局面,“播州楊氏,自粲始大”,楊粲自幼熱愛儒家經典,在主政播州的三十多年間,治政寬儉,推廣文教,他親作的《家訓十條》,被後人評價爲“有功名教,福貽子孫”,開創了播州的盛世時代

播州楊氏爲什麼對宋朝那麼忠心?他們爲宋朝做了什麼? 第2張

屢建功勳 成爲南宋西線戰場的支柱

就在播州逐漸發展到鼎盛的時候,北方的形勢發生了鉅變,1234年金國在蒙宋聯軍的打擊下滅亡,1235年,蒙古大軍南下攻宋,從此,播州在楊氏領主的帶領下逐漸走向抗蒙衛國的第一線

楊氏領主親自領兵作戰端平二年,蒙古大軍分三路南下,西路軍很快攻克沔州,四川制置使趙彥吶被圍困在青野原,趙彥吶作爲四川地區的最高統帥,如果戰死,將會給宋朝西部防線帶來很大震動,當此危急時刻,播州第十四代領主楊價挺身而出

價曰:‘此主憂臣辱時也,其可後乎?’乃移檄蜀閫,請自效

他率領五千播州軍開赴戰場,擊退蒙古軍隊,將趙彥吶解救出來,隨後楊價主動請纓,防守入川要地陽平關,蒙將汪世顯率領數萬蒙軍猛攻一個多月,最後損兵折將,不得不撤軍而去,播州軍在此戰中打出了威名,宋理宗大喜,加封楊價爲都統制,併爲播州軍賜名爲“御前雄威軍”,將其正式納入宋朝中央軍的序列之中

淳祐年間,楊價數次率領播州軍戍邊,“價以雄威軍戍夔峽,價分署其部,屯瀘渝間,遣奇兵擊東”,爲阻擋蒙古入侵起到了積極作用,楊價去世後,第十五代領主楊文繼承父志,繼續效忠南宋,帶領播州軍屢屢擊敗蒙古軍隊

淳祐八年,隨餘玠北伐,三千播州軍與蒙軍戰於馬鞍山,三戰三捷

淳祐十年,與蒙將汪德臣戰於興城,三戰三捷

淳祐十二年,與蒙軍戰於嘉定,擊退蒙將火魯赤

凡此種種,不絕於史書,每當西方戰線吃緊,總能看到播州軍的身影,楊價之後的三代領主都積極投身到保家衛國的戰爭中,這種不以自身利益爲主,以國家民族利益至上的做法,在那個戰火紛飛、人心思變的亂世之中,顯得殊爲不易

播州楊氏爲什麼對宋朝那麼忠心?他們爲宋朝做了什麼? 第3張

進獻保蜀三策 穩住西部防線1242年,蒙古攻佔成都,直逼重慶,南宋政府加強了四川地區的佈防,任命餘玠爲四川安撫制置使,統領四川防務,餘玠到任後,發佈公告廣泛徵求抗蒙良策,播州領主楊文知道後,向餘玠呈獻了著名的《保蜀三策》:

比年北師如蹈無人之境者,由不能禦敵於門戶故也。曷移鎮利閬間,經理三關,爲久駐謀此上計也。今縱未能大舉,擇諸路要險,建城濠以爲根柢,此中計也。下則保江自守,縱敵去來耳

這是楊文根據南宋失去秦巴山地防線、現有城池孤立無援的現狀,有針對性的提出的三條建議,其大意是這樣的:

上策是將四川制置司的大本營前移,屯兵利州、閬中,向前爭奪三關(武休關、仙人關和七方關),恢復秦巴防線,將蒙軍拒於四川之外

中策是四川制置司仍然留駐重慶,在四川水陸交通要道上選擇險要之處,營建山城水寨,以此爲據點,連接四川地區剩下的城池,形成扇形的、多節點的縱深防禦體系,使得入侵的蒙軍不能自由地流動作戰,從而穩定四川后方的局勢

下策是將四川剩餘軍民全部遷至長江以南,在險要地點構築密集的山城水寨,輔以機動的水軍,形成牢固的長江防線,讓長江以北成爲無人區,堅壁清野,防止蒙軍建城移民

餘玠思慮再三,採納了比較穩妥的中策,建立了多梯度、多層次的抗蒙山城體系,有效遏制了蒙古大軍向東侵犯的腳步,從此,蒙軍在西部戰線上步履維艱,再也沒有取得過較大的進展,楊文的保蜀策略見到了成效

播州楊氏爲什麼對宋朝那麼忠心?他們爲宋朝做了什麼? 第4張

謀劃營建釣魚城 打造上帝折鞭處在《保蜀三策》的影響下,餘玠在嘉陵江下游的合州釣魚山上營建了一座堅城,名爲釣魚城,爲此城營建出謀劃策的冉璞與冉進兄弟正是播州人士

楊文很欣賞冉氏兄弟的才華,曾專門向宋廷舉薦,但二人不願前去,後來冉氏兄弟聽說餘玠設立招賢館,招納有能力抵禦蒙軍的賢士,於是就前去應徵,關於餘玠愛惜有識之士的說法只是聽聞,並未親眼所見,於是兄弟二人刻意刁難餘玠,時隔幾日,冉氏兄弟發現其人真和世人傳說中的一致,便將自己的意見全盤告訴了餘玠:

爲今日西蜀之計,其在徙合州城乎…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請徙諸此,若任得其人積粟以守之賢於十萬師遠矣,巴蜀不足守也

二人認爲應該在釣魚山上屯糧駐兵,建造堅城,以地利之便抵禦蒙古大軍,餘玠聽從了冉氏兄弟的建議,並請二人蔘與了釣魚城山城防禦體系的具體操作

1259年,蒙哥汗親率主力攻打釣魚城,蒙軍攻打了五個多月,未能前進一步,蒙哥汗在戰鬥中被炮火擊傷,不久死去,蒙軍無奈撤退,中線戰場的忽必烈聞訊後立即與南宋議和,率軍北撤爭奪汗位,在漠北和阿里不哥大打出手,這不但讓宋朝獲得了喘息之機,就連蒙古西征的腳步也因此戛然而止,因此釣魚城也被飽受蒙古鐵蹄蹂躪的歐洲人譽爲“上帝折鞭處”

此戰過後,南宋得以延續二十年國祚,蒙古日後南征,懾於四川防線的堅不可摧,將攻擊重點從西線的合州轉向了中線的襄陽,西南人民得以少受戰亂之苦,這不得不說是釣魚城的勝利,同樣也是播州人的勝利

事有多因 宋朝對播州極具向心力

播州楊氏的家國情懷,在西南地區的土官中極爲罕見,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小柴認爲有以下幾點:

獨特的地理位置播州大致位於現在的遵義地區,地質條件複雜,地勢險要,史載播州“地勢西北塹山爲關,東南俯江爲池,中皆山谷盤亙”,四周有高山河流,將播州與外界分割開來,使其成爲一個較封閉的地理單元,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們容易形成較強的地域認同感

播州雖然封閉,但也絕不是與外界毫無聯繫,播州位於貴州、重慶、四川三省市交界處,是進入西南地區的交通要道,北宋以來,大量的漢族百姓涌入播州,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客觀上促進了播州地區的開發,爲播州認同宋王朝提供了地緣上的可能

播州楊氏爲什麼對宋朝那麼忠心?他們爲宋朝做了什麼? 第5張

良好的政治互動自唐末楊端入主播州以來,在唐宋兩代王朝幾百年的影響下,中央王朝的統治理念早已深入播州地區,楊端平播後,唐僖宗在《敕授播土詔諭》中說:“特敕卿等采地樂郊,遇鋒沿獲,永鎮邊夷...從此敕奉南征之七姓,各於故鄉,搬移室家,永住播州,以鎮邊陲”,可見楊氏是經過唐王朝的認可,方纔接過播州治理之權的

自宋初楊氏領主楊實欲奉土內附以來,播州與宋王朝的關係一直十分和諧,楊貴遷平定儂智高叛亂、楊文廣平定高州蠻叛亂、楊粲平定宋將吳曦叛亂,楊氏爲宋王朝平定西南地區叛亂的例子不勝枚舉,大大促進了播州與中央王朝的關係,楊氏向宋王朝貢獻禮物並數次要求內附,但宋王朝從來沒有強迫楊氏獻土之舉,還會厚賜前來進貢的官員,雙方在禮尚往來中建立了良好的政治互動,爲播州認同宋王朝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

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唐宋兩朝,尤其是南宋時期,播州楊氏一直在積極學習包括儒家文化在內的中原文化,經過楊氏歷代領主的努力,播州地區的文化以及風俗都發生了顯著變化,《楊氏家傳》中說,播州由“彝獠錯居”之地變得“荒服子弟,皆知向學,民風爲之一變”,到南宋末年,播州地區已經深受儒家文化浸潤,據有學者統計,南宋時期,播州一共有八人考中進士,這對於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來說相當不易,可見播州地區的儒化已經有了相當的程度

播州地區儒學的興起始於楊氏第十二代領主楊選,楊選重儒尊賢,喜好閱讀儒家經典,還四處尋找名師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楊氏第十三代領主楊粲不僅崇儒興學,他自己本身的儒學造詣也是可圈可點,我們從楊粲的《家訓十條》中可以看出,忠君愛國、保疆守土等儒家思想在播州楊氏的上層得以廣泛傳播,第十四代領主楊價同樣繼承和延續了這種重儒興學的傳統,《楊氏家傳》中說:“價請於朝而歲貢士三人”,說明楊價不但自己積極學習儒家文化,還努力爭取國家科舉考試向播州地區開放

《楊文神道碑文》記載:“吾家自唐守播,累世恪守忠節。吾老矣,勉繼吾志,勿墮家聲,世世子孫,不離忠孝二字”,第十五代領主楊文時期,播州地區開始出現孔廟的身影,楊文“建孔子廟以勵國民,民從其化”,孔廟的出現說明播州儒學傳播已從上層土司社會向平民一層下滲,從楊選到楊文,連續四代領主都大興儒學,與播州人民一起推動了儒學的興起與繁榮,爲播州認同宋王朝提供了文化上的可能

結語

播州楊氏自第一代領主楊端平播以來,歷經數代人的努力,鞏固了楊氏在播州的統治權,在維持內部統治的同時,歷代楊氏領主在播州地區大力推廣儒家文化,將播州地區納入主流文化圈,注重發展與中央王朝的友好關係,幫助宋王朝平定邊疆叛亂和外族入侵,在蒙宋戰爭中立下了不朽功勳,體現了極高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爲維護兩宋時期西南地區的安定局面做出了貢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