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古代,作爲一軍的統帥有武力要求嗎?

在古代,作爲一軍的統帥有武力要求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古代統帥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從中國歷史來看,這二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即作爲一軍的統帥,對個人武力值並沒有特殊要求。

從古到今,統帥軍隊都是一項腦力勞動

在古代,作爲一軍的統帥有武力要求嗎?

拿起武器一窩蜂無腦衝的打仗場景,只出現在演義或者影視劇中,在真正的歷史上,指揮打仗是一項高級的腦力勞動。所謂“謀定而後動”,一軍的統帥有以下主要責任:

約束隊伍,落實紀律。戰場上沒有紀律的軍隊,絕對沒有戰鬥力。要做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的理想紀律狀態,統帥必須獎懲分明、明察秋毫以及高明的統御水平,這與個人武力值沒關聯;

判斷形勢、做出正確決策。被稱爲歷史上最會打仗帝王的李世民,曾經對自己爲何屢次以少勝多做出瞭解釋。他說,我之所以屢戰屢勝,是因爲我只要臨陣觀察片刻,就能發現對方的弱點所在,其後便抓住這一弱點猛攻,直至對方崩潰。要形成這種能力,顯然與武力值也沒關聯;

統帥還要能挑選、培養、使用正確的武將。統帥是一支隊伍的大腦,武將才是前線的骨幹,優秀的統帥,麾下必定人才濟濟。而如何識人用人,爲每一場具體戰鬥安排合適的將領,更是一項腦力勞動;

打順風仗時頭腦清醒,以免樂極生悲、驕兵必敗;逆境時駕馭隊伍避免崩潰,並鼓舞士氣,尋機反擊或撤退,這是腦力勞動;

協調後勤,組織各支隊伍密切配合,當然也是腦力勞動。

在古代,作爲一軍的統帥有武力要求嗎? 第2張

不同的戰爭,對統帥有不同的具體要求,但上述幾點是基本的素養要求。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爲什麼很多文弱書生能夠成爲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比如“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雪夜襲蔡州”的李愬,當然也有我們最爲熟悉的諸葛亮等。

身先士卒類型的統帥也有,不過這樣既有優勢、也有弊端

一軍統帥身先士卒,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比如中國冷兵器時代武力值巔峯的代表人物項羽,作爲西楚霸王,他是絕對的統帥,但每次打仗也是時常衝在第一線,甚至修築工事這種苦活髒活他也親力親爲;

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皇帝冉閔,自身也是一位武將,他在戰場上雙持長柄武器,騎着戰馬所向披靡;

李世民更是衝在一線的代表,他旗下的精銳重騎兵“玄甲軍”,就是以他自己爲前鋒;在戰場上他最擅長的還有騎射,時常箭無虛發。

類似的統帥還有很多,不一一羅列,這種風格的優勢很明顯:領導的模範帶頭作用,對隊伍的士氣鼓勵很大,所以這種類型統帥麾下的兵馬普遍作戰勇猛、不畏懼死亡。

在古代,作爲一軍的統帥有武力要求嗎? 第3張

到這種風格的統帥同樣有弊端:衝在第一線,性命的風險隨之升高,若統帥有個三長兩短,隊伍的處境將會很不妙。比如李世民的堂弟李道玄,他跟隨堂哥打仗,學會了身先士卒的風格。他在作爲行軍總管討伐劉黑闥的戰鬥中,自己帶頭衝鋒卻當場戰死,後續大軍整體崩潰,導致唐軍大敗。

古時作爲一軍統帥,只要具備統帥應有的基本素質,他個人會不會武功、能不能上陣殺敵,其實並不重要。在後面運籌帷幄能夠有助於自己保持清醒,衝在第一線則可以鼓舞士氣,兩種風格的統帥各有優勢,至於選哪種,主要得看菜下飯,有啥用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