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他如何發揮了統帥過硬的心理素質?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他如何發揮了統帥過硬的心理素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被東吳所害,荊州丟失,於是在公元221年登上皇位不足一個月的劉備興師攻吳以報一劍之仇,遭到蜀國朝廷上下一致反對,以爲蜀國的當前大敵爲曹魏,而與東吳則是同盟關係。劉備報仇心切,聽不進任何大臣的勸阻,親率領蜀軍約4萬人東征孫吳,在夷陵棄船登陸,沒有水陸並進,當時吳軍統帥由陸遜擔任,他命吳軍堅守不出,伺機而動。吳蜀相持半年之久,蜀軍銳氣已失,陸遜啓用火攻,蜀軍損失殆盡,劉備於白帝城病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他如何發揮了統帥過硬的心理素質?

劉備在佔據荊州之前,沒有地盤供其託身,他四處投奔企圖尋找棲身之處,找過呂布、袁紹、甚至找過劉表。劉備憑着漢室後裔到處網絡人才,本身就有張飛、關羽、趙雲等猛將,但是因爲勢力小,所以在與羣雄爭戰中連吃敗仗。在三國茅廬後請出了諸葛亮後,諸葛亮乃世之奇才,劉備按照他獻出《隆中對》設想理想一步步實現,地盤不斷擴大。赤壁大戰孫劉聯軍成功克拒曹操,趁機劉備佔據荊州一部分地區,使得雙方同盟出現了一絲裂痕。劉備得益州後,鑑於荊州戰略位置重要性,就派關羽駐守荊州,由於其剛愎自用,目空一切,不懂得協調內部與吳國同盟關係,特別是孫權欲與關羽提出聯姻早關羽拒絕後,並且說出欲滅吳計劃,孫權不得不得不召開內部會議商討剷除關羽之策略。

1.以弱克強,戰略上退卻避敵鋒芒

夷陵之戰又稱作宜都之役,是一場關係着兩國命運之戰,因此,兩國戰前都積極部署,盡出精英。《三國志 陸遜傳》記載:“孫權令陸遜爲吳軍統帥,領兵5萬以拒之。”《三國志 文帝紀》“劉備4萬餘人,出秭歸。”從史料可以判斷出劉備前鋒部隊爲4萬有餘,而孫吳悉數精英大概爲5萬,劉備前鋒爲此數,總兵力應在十萬以上,《三國志》曾記載:“陸遜殺其兵八萬餘。”因此,從戰爭態勢講,夷陵之戰中蜀軍強於吳軍。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他如何發揮了統帥過硬的心理素質? 第2張

陸遜是一個傑出的統帥,面對於強敵對峙,沒有采取“病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軍事策略,而是採取避敵鋒芒,誘敵深入,伺機而動的手段迎敵。《三國志 文帝紀》“閏月,孫權破敵於夷陵。”在雙方對峙半年之久後,見蜀軍銳氣盡失,陸遜領吳軍發起反擊,並大破蜀軍,劉備率領殘軍逃至白帝城。

2.忍辱負重,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雙方相持達半年之久,在這段日子裏,吳軍統帥受內部與外部壓力巨大,但是他耐心沉着,不爲名利所動,前期且戰且退,避敵鋒芒,後期面對內部將領的傲慢,按劍訓械。面對內外懷疑、嘲笑,陸遜不爲所動,積極效仿戰國趙名相藺相如不計個人得失,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隱忍不發。

面對蜀軍咄咄逼人之勢,陸遜發揮個人軍事統帥修養,調整自己心理意志,不逞一時之勇。《孫子兵法》曰:“良將修之,......主不可以怒而興師”陸遜忍辱負重,有條理制定軍隊作戰方針,以靜制動。劉備爲了誘敵出戰,親率精兵八千埋伏于山谷之中,又令吳班率兵卒數千於平地紮營挑戰,而陸遜鎮定自若,不逞一時之勇。

夷陵之戰是劉備錯誤時間錯誤地點不該發動的一次戰役,不僅導致蜀軍損兵折將,而且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大計,是劉備起事以來軍事上的大失敗;陸遜在以弱對強中,充分發揮了統帥過硬的心理素質,戰術戰略都正確,反應了其超高的軍事修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