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自遼代以來,“捺鉢”一詞又被引申爲帝王的什麼活動?

自遼代以來,“捺鉢”一詞又被引申爲帝王的什麼活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捺鉢”是契丹語的譯音,契丹語詞,意爲遼帝的行營。自遼代以來,“捺鉢”一詞由行宮、行營、行帳的本義被引申來指稱帝王的四季漁獵活動,即所謂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鉢”,合稱“四時捺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作爲一種活動習俗,是指遼帝在一年之中所從事的與契丹遊牧習俗相關的營地遷徙和遊牧射獵等活動。遼帝保持着先人在遊牧生活中養成的習慣,居處無常,四時轉徙。因此,皇帝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鉢,又稱四時捺鉢。遼代不同時期四時捺鉢的地區也有所變化和不同。

自遼代以來,“捺鉢”一詞又被引申爲帝王的什麼活動?

春捺鉢

春捺鉢也稱“春水”,意爲春漁於水,地點一般在長春州(吉林白城市)東北35裏的鴨子河濼,又名魚兒濼,即今吉林省大安月亮泡。《遼史·營衛志》對鴨子河濼的描述是:“鴨子河濼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長春州東北三十五里,四面皆沙堝,多榆柳杏林。”

宋人王易《重編燕北錄》則說:“春捺鉢多於長春州東北三十里就濼甸住坐。”正月上旬皇帝的車帳自遼上京出發,到達鴨子河濼以後先在冰上搭起帳篷,鑿冰鉤魚。鉤魚開始以前先派人於河上、下游截魚,以防逃散。鉤得頭魚,即於大帳置酒設宴,皇帝命前來祝賀的女真各部酋長依次歌舞,上壽助興。

待冰雪消融,天鵝飛回,乃縱鷹捕鵝獵雁,晨出暮歸,從事弋獵。其時皇帝冠巾時服,系玉束帶,於上風觀望。有鵝之處舉旗,探騎馳報,遠泊鳴鼓。天鵝受驚而起,左右圍騎舉旗猛揮。皇帝得到頭鵝以後,首獻宗廟,祭祀祖先,然後羣臣各獻酒果,縱飲作樂。

夏捺鉢

夏捺鉢的主要地點爲吐兒山,位於黑山東北。四月中旬皇帝起牙帳,車駕到達夏捺鉢所在即將車馬停駐山中,皇帝主持北、南臣僚會議,與北面、南面大臣會商決策軍國大政。北面、南面官制在中國歷史上是遼人與時俱進的大膽創造,可謂首開一國兩制的先例。

自遼代以來,“捺鉢”一詞又被引申爲帝王的什麼活動? 第2張

北面官制以契丹故有的官制爲基礎而有所發展,又稱“國制”,主要管理同契丹人相關的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官制借鑑唐朝官制而加以變通,又稱“漢制”,主要任務是治理州縣、掌管財賦、分領漢軍。《遼史·百官制》稱遼朝“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乃是對於北、南面官制的準確概括。

北、南臣僚會議是皇帝主持的北、南面官最高層的集會,會議結束以後皇帝拔牙帳前往行獵地點,遊獵張鷹,講習武藝。契丹官員和少量漢官扈從隨行,這樣有關契丹人的宮帳、部族、兵機、羣牧之政即可由皇帝隨時處理;大部分漢官則離開捺鉢返回中京,按旨處理有關漢人的日常政務。

秋捺鉢

秋捺鉢也稱“秋山”,意爲秋獵于山。《遼史·營衛志》說秋捺鉢在“永州西北五十里”伏虎林,這裏的“永州”,遼史專家傅樂煥所著《遼史叢考》(中華書局1984年版)認爲當爲“慶州”之誤。因爲穆宗、景宗、聖宗、道宗和天祚帝時的秋山均在慶州,因而伏虎林也應在慶州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