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李白的三首《清平調》,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李白的三首《清平調》,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出生於中亞,成長於蜀地,歷經十年寒窗,終於學有所成。滿懷建功立業的激情,李白決心離開故土,仗劍走天涯,到京城去闖一闖,希望能得到皇帝重用,一展平生濟世安民的志向。

憑藉聲名遠揚的詩作,李白的名字果然不久便吸引了求賢若渴皇帝的注意,這天正在和友人飲酒的詩仙,忽然一封詔書從天而降,請他到翰林院入職,要知道翰林院可是皇帝身邊的重要機構啊!聽聞喜訊,李白志得意滿喜不自勝,迫不及待向皇宮奔去。

李白的三首《清平調》,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本以爲如此便可鵬程萬里大展宏圖,不料現實卻與想象中大相徑庭。雖然唐玄宗表面上對李白十分尊敬,甚至爲他親手調製羹湯,真是極盡禮遇,溫情滿滿,可終究只讓他做了個翰林院供奉,也就是專門陪皇上寫詩玩樂的文人,至於國家大事政務決策,則與他沒有半點關係。

報國無門的李白,感覺受到了命運的捉弄,終日借酒消愁,用麻痹自己的方式排遣心中的苦悶。和李白同時代的還有七位飲者,他們境況不一,但大多懷才不遇,有滿腔不平之鳴,常相聚於長安鬧市中,痛飲狂醉,瀟灑高歌,旁若無人。

這一切,詩聖杜甫看在眼裏,被這羣人的放蕩不羈的魅力深深震撼,揮筆寫下《飲中八仙歌》以頌讚之,詩中對李白的描述,用簡單的筆墨,將詩仙的醉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身爲皇帝近臣,敢如此嗜酒如命者實在不多,因爲古來飲酒誤事的前車之鑑絕非寥寥,這不,唐玄宗的加急命令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送到了李白詩仙面前。原來,日理萬機爲國操勞的唐玄宗,今天好不容易忙裏偷閒,打算消遣放鬆一下,恰巧聽說宮中的沉香亭剛剛引進了牡丹新品種,有四種顏色,花開正豔,又有美人貴妃在側,便起駕一同前往觀賞。

李白的三首《清平調》,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第2張

玄宗一行來至沉香亭,立刻被牡丹的馥郁芬芳所陶醉,端的是國色天香,世間罕見啊!玄宗興之所至,喜笑顏開,貴妃萬花叢中,起舞弄影,著名音樂紅人李龜年,也在旁邊彈琴助興。未幾,玄宗突然拍手叫停,琴瑟笙簫聲隨之戛然而止,玄宗怒道:“如此良辰美景,佳人珍花相映,千年也難得一遇,豈能還唱這些陳年舊詞?”李龜年見君王面露不悅,連忙跪下應道:“皇上勿憂,臣聞翰林院李太白出口成章,指物爲詩,臣這就去請他作詩來。”

手捧金花紙,三步並作兩步,李龜年氣喘吁吁趕到了翰林院,卻見李白正躺在牀上呼呼大睡,忙問童子是怎麼回事,回答說“昨晚先生和朋友們通宵飲酒,大醉尚未醒。”

心急如焚的李龜年,也顧不得什麼禮儀了,抓起詩仙就是一陣亂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晃醒。看着李龜年焦急的表情,李白睜大惺忪睡眼:“李兄何故如此慌張?”

得知了來龍去脈,李白接過金花紙犯了愁,心想:“皇上讓我寫《清平調》,歌頌沉香亭牡丹花開的盛景,可我還不曾到過沉香亭,這該怎麼辦呢?”可李白畢竟是李白,想象力天馬行空,只見他沾飽濃墨大筆一揮,接連寫下三首流傳千古的好詩。

李白的三首《清平調》,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第3張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二: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第一首詩,極力描寫楊貴妃如雲如花的容貌,稱她的美麗只有在天上才能見到;第二首以帶露含香的紅牡丹喻貴妃的嬌豔動人,不管是傳說中楚王遊雲夢澤奇遇的下凡仙女,還是前朝備受寵愛的美人,都無法和她相比;第三首寫想象中的沉香亭裏,貴妃與玄宗相互依偎,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她,如溫暖的春風,讓君王心中的無限憂愁頃刻間煙消雲散。

李白不愧是詩仙,僅憑一個給定題目和豐富的想象,就創作出如此色彩濃麗,曼妙多情,又不失高貴氣度的詩句來,可謂是驚豔了大唐詩壇。相傳,唐玄宗讀之龍顏大悅,立命李龜年執銅牙板伴奏,自己和樂而歌,在優美的歌聲中,在華麗詞句的陪襯下,本來就傾國傾城的楊貴妃,越發顯得容光煥發,風情萬千。只見她斟滿一杯西域紅酒,端起一飲而盡,頓時兩頰潮紅,醉態婀娜,隨着樂曲翩翩起舞……

李白的三首《清平調》,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第4張

李白的三首《清平調》,符合了後人對唐玄宗與楊貴妃曠世情緣的所有想象,成就了貴妃醉酒的千古佳話,此三首詩也成了千古絕唱,傳唱前年。可是在一片盛世繁華歌舞昇平的背後,我們的詩仙李白,此時正在爲濟天下安社稷的理想難以實現而黯然神傷,畢竟那個渴望乘風而上的大鵬,怎會甘心做一個舞文弄墨逗君王開心的弄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