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和珅的身世並不顯赫,爲什麼能在官場那麼順利呢?

和珅的身世並不顯赫,爲什麼能在官場那麼順利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珅是我國清朝時期著名的貪官,他受到皇帝的寵信,獨攬國家財政大權,藉此瘋狂斂財,一生聚集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貪腐記錄。

和珅(1750一1799),字致齋,姓鈕鈷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和珅可以說成爲了中國歷史上貪官的代表,其個人經歷也爲現世的人們所關注。應該說,和珅由一普通生員扶搖直上,短短數年就成爲乾隆皇朝政壇上最耀眼的新星並持續閃耀數十年,顯示了他出衆的政治天賦和才能;同時,逐漸權傾朝野的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也逐漸迷失了自我,嗜於權、錢之慾而不能自拔,最終自掘墳墓、遺臭萬年。

和珅的身世並不顯赫,爲什麼能在官場那麼順利呢?

和珅出身於一箇中等武官之家,其五世祖尼雅哈納巴圖魯,在清初入關的戰爭中,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父親常保,曾官至福建副都統。身世並不顯赫,但也是軍功世襲之家,這爲和和珅後來得遇聖恩,被乾隆帝所賞識創造了條件。有史料記載說,和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男子,高大俊秀,皮膚白哲,舉止優雅,與我們在熒屏所見則大不相同。少年時的和珅,可稱得上是八旗才俊,英姿勃發,只不過誰也想不到他這麼快就平步青雲,一發而不可收。

和珅年輕時即能在政壇上大展身手,一帆風順,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身居顯位的高官英廉對他青睞有加。英廉認爲他才貌出衆,是人中龍鳳,定可出人頭地,並把他最疼愛的孫女馮氏嫁給了他。英廉,字計六,馮氏,內務府漢軍鑲黃旗人。乾隆初年幾經升遷,先後擔任刑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並曾暫署直隸總督,後授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深受乾隆帝器重。得此一地位顯赫的老丈提拔,自然對和珅的政治生涯大有助益。據說和珅在官學期間生活比較拮据,英廉對其多方關照,使他順利完成了學業。和珅和馮氏結婚之後,感情一直不錯,馮氏爲其生下了他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豐紳殷德,馮氏則於嘉慶三年(1798)去世。

和珅十九歲時(1769),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二十三歲時被授爲三等侍衛,挑補粘竿處,即上虞備用處,負責儀仗事宜。和珅在他二十歲的時候去參加了順天府的鄉試,但沒有中舉。關於和珅的發跡,有記載說,有一次乾隆帝出巡時,突然找不到儀仗用的黃傘蓋,怒問:“是誰之過與?”衆人嚇得不敢作聲,只有和珅引經據典朗聲答到:“典守者不得辭其責”,即是說當然是管這個事情的人來負責。從而引起乾隆的注意,一路詳加詢間,和珅都能一一應答自如,乾隆立刻就將他提爲侍衛,又升副都統。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起,和珅開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升遷,數年之內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先後兼任、擔任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內務府總管大臣、九門提督、領侍衛內大臣、滿洲都統等要職,封一等忠襄公,位極人臣,掌政二十餘年。可謂達到了政治生涯和人生的頂點,已經是“飛龍在天”了。

和珅的身世並不顯赫,爲什麼能在官場那麼順利呢? 第2張

乾隆帝執政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頗有建樹的皇帝之一。他在前期提拔了不少優秀的人才,成爲了他的左膀右臂,爲乾隆時代經濟社會的繁榮做出了貢獻。乾隆帝對自己看人的眼光也非常有自信,伯樂相馬,後期的乾隆相中了和珅這匹千里馬。的確和珅配得上稱千里馬,在帝國政壇持續閃耀幾十年,也做出了不少成績。可乾隆帝沒想到的是,這匹千里馬“胃口”太大了,吃得清王朝家底都動搖了。

和珅的確有其出衆的才華,而且非常有政治天賦,爲乾隆朝的大清國做出過貢獻,成爲乾隆帝最倚重的寵臣,尤其是在乾隆帝日漸衰老的時候,和珅的精明幹練更爲其所賞識。和珅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這在衆多大臣中極爲少見,使他成爲乾隆帝處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得力助手。和珅也很有外交才能,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國派馬戛爾尼帶領使團訪華。中英雙方首先在拜見皇帝的禮節上發生了爭執,清廷堅持貢使須行“三跪九叩”之禮,英使則堅持以見英女王的單腿下跪禮代之,雙方都不肯讓步,談判幾乎破裂。和珅與英國使團進行了艱難的談判和交涉,最終說服他們按照清廷的禮節覲見乾隆帝。後來英國使團提出了他們來華的真實目的,即增加通商口岸、佔據海島、減免關稅、傳教等要求。這些要求均無視中國主權,爲和珅斷然拒絕。後來英國特使評價和珅說:“自始至終殷勤地盡到招待責任,體現出一位有經驗的廷臣的禮貌和上等教養”,“態度和藹可親,認識尖銳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在封建帝制條件下,唯皇帝意志是舉。和珅非常懂得揣摩乾隆的想法,辦事幹淨利落,經常不等他開口就能把事情辦妥當,因此非常得乾隆帝寵信。乾隆帝喜歡附庸風雅,身邊像劉墉、紀曉嵐這樣的大員都是知名才子,和珅在這方面也非常下苦功,詩作、書法、繪畫皆有所成。尤其書法上,他刻意模仿乾隆帝,以至於能夠以假亂真。到了後來,乾隆帝有些詩匾題字就索性交給和珅代筆了。乾隆帝對和珅越來越倚重,後來將他最寵愛的小公主和孝固倫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這樣他們就結成了兒女親家,兩人關係更進一層。也許封建帝制下皇帝感到非常的孤單,像和珅這樣能夠揣摩聖意到如此地步,乾隆帝真的是把他當成知己了。

和珅在其政治生涯走上巔峯的同時,也開始迷失了自己,沉溺於權與錢而不能自拔,走上了自掘墳墓的道路。和珅得勢以後就開始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史書記載,和珅秉政之時,“對那些不願意依附自己的人,伺機激怒皇上而陷害之;他的親信若是犯了法,總是巧爲周旋,或故意拖延其事,待皇帝怒氣平息後,再去爲之說情。”於是,朝廷大員紛紛盤剝下屬以討好和珅,弄得朝野一片緊張。和珅的弟弟和琳本是生員出身,按當時規矩是不可能當大官的,但和珅憑藉自己手中的權力和乾隆帝對他的寵信,不斷提拔和琳,最後將其擢升爲兵部尚書兼都察院都御史、四川總督。他小時候的老師吳省蘭,也被他所重用,不僅提拔爲學政,還擔任了鄉試的主考官。乾隆退位當太上皇之後,和珅又把他安插到嘉慶帝身邊養錄詩稿,實際上讓他監視嘉慶帝。和珅的舅父明保,既無資歷,又無學識,卻被他安插爲漢陽知府,後來乾隆帝接見時發現他什麼都不懂,生氣地向和珅問及他的出身和仕履,和珅憑藉其口舌竟然矇騙了過去。乾隆五十一年(1786),陝西道監察御史曹錫寶參奏和珅家奴劉全衣服、車馬有逾制,其實是間接彈劾和珅。乾隆帝下令嚴查,但因爲乾隆帝明顯袒護和珅,加上和珅得到親信通風報信,提前讓劉全毀掉逾制的衣服、車馬,最終導致查案不力,曹錫寶反被和珅誣陷,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含冤而死。

和珅常年把持清廷財權,戶部與內務府皆爲他掌握。他嗜財如命,肆無忌憚地巧取豪奪,中飽私囊。清朝在財政管理上有着非常嚴格的制度,和珅廣開財路,公開賣官,儘量不動用國庫銀兩,使乾隆帝非常滿意。他創設“議罪銀”,有過失的官員可以交納罰銀代替處分,爲免革職、參處,督撫們繳納的“議罪銀”少則萬兩,多則幾十萬兩,這些錢不入國庫,直接入皇帝支配的內務府。由於和珅到處搜刮,使得原本入不敷出的內務府幾年就扭虧爲盈,當然這其中和珅少不了中飽私囊。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進貢皇帝的禮品,和珅都要截留一些,經常是好的留在了他的家裏,次的才進入皇宮。以至後來查抄他家產時,發現他所藏的珍珠手串比皇宮裏的還要多、還要好。而且他還經常想方設法把自己看上的皇宮裏的東西偷出來,據爲己有。

和珅得勢以後,中央和地方的大員爲了討好和珅,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向他進獻,而和珅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在不歸路上越走越遠。當時有位姓張的地方官去和府送禮,帶了二十萬兩銀子,等了許久也沒人理他。不得已又拿出五千兩“打點關節”,才見到一位身着華麗的少年奴僕從和府走出來。見到他開口就問是白是黃,答道是白銀,那奴僕不屑一顧,命人收在了外庫,原來視二十萬白銀爲小數。他還以爲那奴僕是和珅的心腹,後來才知道因爲他送禮太薄,出來見他的只是和珅奴僕手下的奴僕。

爲了聚斂更多的財富,和珅開設了大量的店鋪、旅店、糧店、酒店等,還開當鋪、銀號,放高利貸,並利用自己的權勢欺行霸市,盤剝百姓。乾隆五十二年(1787),北京米價大漲,商家囤積居奇,和珅家糧店存糧卻不多,於是便下了一道命令,規定各店庫存糧食不得超過五十石,從而使自己的糧店控制了京城米市。

官員經商,尤其像和珅這樣權勢極大的大員經商,給他自己帶來了鉅額的財富,但是卻擾亂了市場,禍及民生。可是,搜刮這麼多的財富對於他來說有什麼用呢?家中出入金銀,俱由他自己親自核對。宅第所需資費,全部由他的下屬承辦,自己從不掏錢。對家裏妻妾也很少賞賜東西。這時候的和珅已經有點像守財奴了,正如世人所說的,“愈是有錢,愈是一毛不拔”。當然,他在自己身上從不吝嗇花錢,可謂揮金如土。

和珅聚斂起了驚人的財富,而且每日收入不斷,他也以此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有記載說和珅“每晨起,恆服珠,故心竅通明,過目即記。”江蘇吳縣有個叫石遠梅的人,專門販賣珍珠,他賣的珍珠次的也值萬金,士大夫爭相購買,唯恐買不到,都是爲了買來進獻給和珅的。

和珅位高權重,又特別注意在乾隆帝面前表現自己,以維持自己的形象。因此,當他或他的親信遭人彈劾或犯錯時,攬功諉過、文過飾非就成了他慣用的伎倆。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肅撒拉爾番、回蘇四十三等反叛,進逼蘭州。當朝駙馬拉旺多爾濟、領侍衛大臣海蘭察、護軍額森特等率兵討伐,同時乾隆帝命和珅爲欽差大臣,偕同大學士阿桂一起前往督師,應該說這給了和珅一個立軍功的好機會。當時阿桂身體有恙,讓和珅先行。和珅到蘭州後,海蘭察等已經將叛軍擊潰,和珅急於立功,立刻下令分四路進兵追剿,輕率冒進,結果中了埋伏,總兵圖欽保陣亡。過了幾天,阿桂到了,追查此事。和珅便把責任推到諸將身上,說他們不聽調遣,阿桂便說那就該殺。第二天,二人一同部署戰事,阿桂發現將領並無不服從指揮調度的現象,便問和珅當殺誰?和珅非常尷尬。後來乾隆帝也知曉此事,下詔斥責和珅隱瞞欽保陣亡,並想搶佔海蘭察與額森特軍功之事,很快召他回京了。

和珅秉持朝政這麼多年,舞權弄弊、結黨營私、貪污受賄,弄得大清朝吏治廢弛、民變四起,早已不得人心,只是由於乾隆帝對他太過倚重和寵信,始終存心包庇,所以一直沒有受到懲處。但是,到了嘉慶四年(1799),已成爲太上皇的乾隆帝駕崩,和珅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對和珅一直隱忍不發的嘉慶帝馬上做出周密部署,懲辦和珅。在乾隆帝病逝的次日,即將和珅革職拿問,後來發佈上諭,歷數和珅二十條大罪,並於發佈上諭兩天後“加恩賜令自盡”。國病民終一死,一代鉅貪終於走到了他的人生盡頭,終年五十歲。

關於查抄的和珅的家財,史書記載:“凡百有九號,就中估價者二十六號,已值二百二十三兆兩有奇;未估者尚八十三號。”照此估算,大約有八百多兆兩。這一巨大財富,相當於清廷十餘年的財政收入。因此,民間流傳着“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說。足見和珅貪污受賄之厲。

和珅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豐紳殷德,他的名字爲乾隆帝所賜,又娶了乾隆帝最寵愛的小女兒和孝固倫公主,何等的榮耀!可他的父親留給他的不只是這短暫的榮耀,更是抹不去的恥辱。和珅死後,豐紳殷德靠着公主的關係並未被賜死,但是當他看到往日榮華富貴瞬間灰飛煙滅,政治前途一片暗淡,又揹着生父罵名,自此心灰意冷、日漸頹廢,到嘉慶十五年(1810)就抑鬱而死,年僅三十六歲。我們想這是斂財後愛子成癖的和珅怎麼也不想看到的吧。

和珅在得知他被賜死之後,寫下了最後一首詩,這也可以作爲他一生的註腳: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

前兩句,和珅從八旗才俊到權傾朝野,再由權力的頂峯跌到低谷,直到死的時候他才知道往日榮華不過是場夢。是啊,他死的時候帶不走一分錢財,留給他的卻只有萬世的罵名,何其悲哉!這時候他的心理落差也一定非常大吧。後兩句,明知賜死在即,卻又似乎透露出了他那慣有的自負,殊不知正是這種自負成就了他的成功,也註定了他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