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衡生在東漢時期,據記載當時竟然出現連續20年無年不震,地震災害十分猖獗。可想當時的朝堂和民衆受此影響之大,嚴重的年份可謂是民不聊生。太史令張衡更是深受其擾,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探究,經過年復一年的努力,於公元132年有所成,成功創造了地動儀。世界其他國家類似地震測量類儀器的發明均是1800年以後的事情了。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

地動儀復原圖

張衡地動儀全身精銅打造,直徑有2.7米,外形神似酒樽,中有都柱。八龍八蟾餘,精準對應。地震發生前或者說地震發生時,總有異於平時的波動,而不同的聲波傳播的時間不同。張衡地動儀可以先於人類其他感知提前接受到這樣的波動,從而觸動內懸都柱,引發銅球掉進蟾餘的口中,發出聲音引起人們的警覺。

張衡地動儀最著名的檢查成效爲——監測隴西地震。雖然京師的人們還未感知到,但是張衡地動儀的銅珠已落。儀器測量第一次在自然災害監測中起到了作用,這一刻不僅是張衡的輝煌,也是全人類的輝煌。從張衡的詩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這一輝煌時刻的驕傲以及對時事變化的無可奈何。

張衡地動儀因爲多種因素並沒有實物留存。而史料能夠追溯到的相關記載也就200多字,學者們對這200多字進行全方位抽絲剝繭,模擬還原出張衡地動儀。歷史雖無法徹底還原,但人類追求科學真相的腳步從不會停止。

 解密張衡的地動儀有幾條龍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精通天文、歷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 第2張

地動儀圖

張衡是渾天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他傑出的改進了渾天儀,利用了齒輪的系統把渾象與計時漏壺之間很好的把握了起來,聯繫在一起,從而能夠在以我們從室內的角度去有效測看和計量恆星的位置。

張衡創造出來的的地動儀,發明於元嘉元年,也就是在公元132年,相傳這是他在太史令任上所作的的一件撼動的大貢獻,如圖可以看出,這個地動儀是用銅鑄造而成的,從外觀上來看非常像一個酒樽,它的中間是有一個都柱,也就是所說的震擺,在都柱的周圍,排列着八個方向的機械,而外面則鑄造了八條銅龍。

這個地動儀外面的八條銅龍,是有着系統科學的排列的,它是按照了八個方向來進行排列,我們從順時針方向來看,分別是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並且是與地動儀內部相銜接而成的,並不是獨立得,在每一條龍嘴裏都銜着一枚銅球,而銅球幣則是根據所在方向來動,會落在它下面排列的銅蟾嘴中,憑聲音就可以去判斷地震的方向。就是說,在地震時,“都柱”在撥動着小球,而小球去碰撞控制龍口的那些機關,這樣使得龍口張開。

由此看來,張衡發明創造的地動儀是有八條龍的,這八條龍不僅讓內部與外部構造上有一個非常巧妙的銜接,而且可以比較準確的預測地震。張衡的這項創造震動了古今,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漢賦四大家之一張衡簡介

張衡,字平子,後人尊稱木聖。生於公元78年,卒於公元139年。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 第3張

張衡畫像

張衡乃河南南陽人士,與諸葛亮,張仲景,范蠡,姜子牙並稱爲南陽五聖。因爲文采出衆,妙筆生花,善寫賦文,是漢賦四大家之一。有《周官訓詁》,《靈憲》、《玄圖》,《二京賦》,《歸田賦》等作品,載於《漢詩》,《隋書》等書。

張衡少時天賦異稟,博聞強識,弱冠之年便四處遊學,這讓他的眼界更加開闊,興趣也更加廣泛。他學五經,通六藝,知天文,曉地理。

永元十二年,張衡在南陽太守府任主簿,負責文書工作。

永初五年,漢安帝召張衡進京。初任郎中,後升爲太史令。這是張衡很重要的幾年,他的很多發明諸如渾天儀,地動儀等都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永和元年,張衡官任河間國相。在任期間,整頓吏治,剷除奸黨。

三年之後,張衡官拜尚書。

永和四年,張衡逝世。偉大的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機械學家完成了他的人生歷程。

八百多年後的公元1009年,張衡被封爲西鄂伯。到了1970年,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上的一座山命爲張衡環形山。七年之後將一顆行星命爲張衡星。2003年,又有一顆小行星因爲張衡的緣故被命名爲南陽星。

張衡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在很多領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